志愿服务视域下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研究
——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30 11:16:39钟阳万移风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钟阳 万移风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一、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与志愿服务融合的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我们发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方式非常认同。通过自身专业技能和人文精神,参加校内校外的志愿服务项目,包括支教、食堂引导员、交通文明劝导员、科普宣传等。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的眼界也得到了拓展,技能得到了提升,能更加的适应社会。但是,我们也发现了有待完善的一面,那就是人文教育与志愿服务结合情况并不乐观。如在人文课程授课形式效果中,目前我们依旧停留在以课堂授课形式为主,志愿服务为辅的现状,没有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并且我们还发现,目前在志愿服务与人文教育这块并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也没有纳入学分管理当中来,且也没有建立好相对应的志愿服务平台。

二、志愿服务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因

(一)服务参与者对志愿精神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人文情感薄弱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与非常多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但学生们对志愿者提倡的“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精神认识不足,有时候做志愿者是“迫于无奈”而不是主动参与。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原因是思想上没有得到改观,做事目的性太强。

(二)学院缺乏人文教学实践规划和管理,致使学生人文素养缺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隶属于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下的二级学院电梯工程学院。电梯工程学院主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强调的是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培养。因此对人文教学实践的规划和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重“武”轻“文”。技术技能的培养确实可以提升学生的硬实力,但如果没有好的人文素养的支持,软实力得不到提升,学生在做事的时候就缺乏一定的情商,表现也就不那么理想;第二,雷声大,雨点小。人文教学虽有课程安排,但是在实践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发挥不出相应的作用,且学生人文管理人手不足,无法体现效果。

(三)人文实践志愿服务考核机制不完善,限制人文教育的开展

不论是电梯工程学院的志愿服务还是大院的志愿服务,在人文实践的过程中都缺乏一套完整的考核机制。对比了其他兄弟院校,我们发现在人文实践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要想对学生进行考核,难度非常的大。要考虑的因素非常的多,比如:个人的任务、志愿服务的地点、时间、周边环境等。

三、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与志愿服务的融合之道

(一)注重服务育人,倡导从“心”开始

志愿服务是属于“十大育人”当中的服务育人的一种模式。我们可以积极倡导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们参与志愿服务中来,但要从心开始,因此我们可以进行人文教育+志愿服务的新模式。也就是说,在参与志愿服务之前,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志愿者精神的学习,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因为“利益”而参与进来。同时我们要注重观察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是否得到提升,可以通过面谈或者考试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热爱志愿服务。

(二)将人文教育教室,转变为志愿服务现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专业课授课方式一般都是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室。那么,我们上人文教育课的老师们,也可以将授课地点由教室转移到现场来。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们学习的气氛,同时又能很好地展现出志愿服务的育人效果。如机电一体化学生在上足球选修课,授课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个故事或者案例讲授给学生,同时可以借助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练。

(三)加强人文精神宣传,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考核

人文精神最能体现学生的精气神,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党带团活动、公开栏画报等方式宣传人文知识。利用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巩固学生们的成果,同时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考核,建立好相对应的考核机制,加大实践教育的投入,建设相应的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素质拓展模块,让学生们行动起来,让校园活跃起来。

四、结束语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与志愿服务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个部门进行配合,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要想发生质变,需要教育者们首先自己的思想要有变化,其次就是需要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锐意进取,让我们的“后浪”超越“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