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究因促教学
——探析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的困扰

2021-11-30 11:16:39林舜敏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林舜敏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澄华中学,广东 汕头 515800)

一、因促教学的内涵

因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地开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自觉地吸收酸碱盐知识,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首先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服务和引导的作用。具体来说,化学教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指导。

情境引导。化学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热情。

问题情境引导。老师应该善于设置问题。教师可以设置类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发地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思考答案,并在课本中寻找答案。

生活情境引导。这种指导方法是最有效的,也是学生们的最爱。化学是一门贯穿生命的学科。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造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和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酸碱盐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化学知识、生活知识等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

方法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使用合理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并学会在化学学习中如何使用合适的自学方法。例如,在学习酸碱盐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重新解方程,猜一个谜语”,在学生回答后,最终确定答案为复分解反应,随后提问:化学中复分解反应是怎么定义的。学生通过课本知识解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教师需要追问,复分解和哪些物质有关,答案为酸碱盐。至此,教师引出酸碱盐教学,让学生通过教材对问题答案进行寻找,提高对酸碱盐的重点分析。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是由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或是铵根离子构成,这些知识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对这类化学问题产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引导。化学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步骤的指导。化学老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对化学问题进行划分,并进行整理。

二、因促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学导探

要注重应用。化学教师要向学生解释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学习目标,要注意“引”和“导”。例如,在探究酸的通性时,可以让学生开展稀盐酸与紫色石蕊试液的反应实验,对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稀盐酸和铁或是镁的反应,对其气泡情况进行观察,这两个实验可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观察,有利于学生对酸碱盐的理解。

要注意方式。化学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方式不是固定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例如,有些内容仅仅依靠课本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检查材料。因此,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要检查哪些材料。

(二)自学解疑

自我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介绍和指导后的后续学习活动。一般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自学。在自学大纲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基本总结,提出无法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它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猜想或假设。

(三)尝试探究

尝试探究过程是学生自主提问的深入阶段,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通过寻找信息、分析和结合自己的知识来尝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它是探索实践的过程,其核心原则不是盲目地遵循教科书或经验,而是在实践中通过实验进行探索。这一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自我构建

自我建构是整个教学方法应用的最后一步。这一步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层次加工的过程。也可以说,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习质量的升华。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后,要及时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将新知识纳入学科知识体系和方法知识体系。例如,如果学生学习酸碱盐知识时,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物质之间的元素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化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尤其针对酸碱盐知识,社会发展对化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化学人才。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化学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