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思考

2021-11-30 11:16:39彭瑜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彭瑜

(四川省彭州市致和中学,四川 彭州 611930)

一、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中蕴含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精神文明世界的建设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的,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部分历史教师缺乏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无法有效地发现并挖掘在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精神文明,更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明清文化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对于涉及紫禁城部分的教学可以为学生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紫禁城,对紫禁城结构布局、建设背景以及历经朝代的文化发展进行有效渗透。教师不能一味地为学生讲解文本材料,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课堂,那么学生也只能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无法建立精神的连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会使学生抵抗甚至排斥历史学习,也不会感受到在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优秀精神,对于传统文化来讲是很大程度的埋没。所以在此基础上,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以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于隐藏在历史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实现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发展,以增强历史学科在学生初中教育时期的重要性,实现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初中学生的思维观念发展并不完善,活泼好动,对所有的事情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这也同样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增长。总体来说,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启迪性的事件,以引导学生去对当时时代文化背景下人物进行理解。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部分的内容“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司马迁这句话中就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当时的价值观念;华盛顿在与英军作战时也同样以英勇善战对当时世人的价值观念和认知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这些名人伟绩对于当前时期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的,教师有效的挖掘并融入教学,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化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外,在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明白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朝代更替过程中,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所涌现出的杰出人物都有着自身优秀的品质,但也同样有着无法隐藏的缺点,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治国措施以及国家策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时代发展所发生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讲解在当时时代背景下人物所作出的行为具有哪些深刻的含义,哪些可取而哪些不可取,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和真实的认识历史人物,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对照自身,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品德,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

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历经几千年经久不衰,是祖国儿女的宝贵财富,而这些精神文明中更体现出了历史更替、文化变革所带来的优秀的传统内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汲取历史教材中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自身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在不同时期汉字的变化,在演示的过程中也可以为学生讲解变化的规律,从而使学生可以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去探寻文字变化的特征,从而更容易的掌握和发现早期文字在组建和构成中的抽象化规律,而且文字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出了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的发展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特征。但是古往今来,不管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汉字的演变,都是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的,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为学生引申,有意识的发扬和继承,使充满人性光辉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课堂,实现学生思想和个性的发展,这也更显示了泱泱中华艺术的繁荣灿烂带给学生的良好的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渗透是当前素质教育下的重要内容,教师一定要认清这一教育原则,并积极转变自身观念,为学生创造更具内涵的历史课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挖掘教材中的内容,给学生以更具体、更真实的历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在历史人物与事件中所蕴含的强大力量以及带给自己的精神震撼。最后,教师将古代知识与现代之间进行有效连接,更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实现学生在繁荣灿烂的历史文明下精神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