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华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思政不同传统定义,更能体现全新的教育观念。具体来看,课程思政联系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增添思想政治内涵,演变成一套多元的课程思政育人教育体系,突破过去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桎梏,打造“立德树人”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李克强总理曾公开表示,支持工匠精神。在此情况下,教育行业针对工匠精神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具备工匠意识,可以更加集中、完善地进行学习、工作活动,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客观来看,工匠意识的精神内核,就是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不拘一格、专注细节、稳中求变,这与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不谋而合。
纵观古今,不论是古人对巧夺天工的工匠精神追寻,还是今人对一丝不苟的工匠意识探索,都深刻体现出工匠精神和工匠意识的重要价值。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就是塑造具备良好品格、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因此,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思政和工匠精神两相结合,将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学生在工匠意识的影响下,在学习中不惧挑战、勇往直前,在工作中不骄不躁、刻苦钻研,承载着中华民族美德,提高综合素养。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思政、工匠意识可以完成精神和现实的交汇,达到教育的本真,融合传统和时代的精华,获得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和科学改造,导致教育工具论盛行。在此背景下,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提高理论知识的传授效率,但没有提高情感价值的输送效果。很长一段时间,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落入重视理论、忽视情感的窠臼中,造成教育的分裂分化和学生的精神失落。以史为镜,重技轻艺是不可取,因此工匠精神需要深入渗透到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思政中,提高学生的工匠意识,弥补过去教育的缺失。新时代要求新教育,工匠意识要求学生的德行和品格,与时代发展所契合。
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思政,耦合教育行业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完善,统一理性和感性,达成深层次的教育目标。实际上,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思政表面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但还缺乏对学生情感价值和精神意志的指引。在此情况下,工匠意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获得改造世界的素养和能力。工匠精神崇尚技法和道义,运用在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思政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实现价值追求、重塑精神使命。在工匠精神影响下,学生可以在学会应用型产品设计的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探索其实质内核。
应用型产品设计教学出现偏差,不仅缺乏专业技术含量,而且缺乏情感精神引导。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更全面和广泛。因此,学校的应用型产品设计课堂思政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工匠精神的专注、精准追求带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形成严谨、认真、创新的学校和工作态度。学校树立以工匠精神为中心的教育思维,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具体来看,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思政需要结合专业特性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技能训练和思维指导,给学生展现更多的工匠意识,从而形成知识学习、技能提高、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教育方案。
在课程思政理念影响下,学校应该立足于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工匠意识贯穿到具体的应用型产品设计教学中。具体来看,需要找到应用型产品设计和工匠意识的相同之处,把两者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更适应工匠意识教学为目标,打造系统化的课程结构。应用型产品设计的实质内核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价值元素与其它专业和学科不同,具有独特性。因此,课程思政应该在应用型产品设计的价值元素中,形成一条价值锁链,其中的关键就是工匠意识。当前,工匠意识包含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价值,对应用型产品设计教学有重要的意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
传统的工匠,具备师傅和学徒的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型产品设计教学应该弘扬传统的精华,结合时代精神内核,打造一支具备优良传统的师资队伍。并且,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思政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且要注重工匠意志的熏陶。当前,我国存在一批具备优秀工匠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大家,学校可以邀请他们进行专项讲座,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认知和视野。另外,教师育人因人而异,工匠传统大大改善这种教育不稳定性,打破专业的局限和界限;应用型产品设计教学可以汲取其它专业的精华,并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多元、共进的教学体系和学习方式,实现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思政的育人合力。
综上所述,在应用型产品设计课堂思政中,把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有机结合,辅以工匠精神的情感价值引导,这种方式符合新时代的教育需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思政不断挖掘工匠意识的深层价值和格物致知的精神内核,促进学生人格和设计价值观的升华,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