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永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九幼儿园,贵州 遵义 563000)
幼儿区域自主计划表,又可被称为区域活动幼儿自主记录表,是一种对幼儿自主记录活动形式的统称,通常是指幼儿园教师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真实情况,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而设计出来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表格。简单来说,就是教师为幼儿设计并提供一些表格,并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对自身的活动计划、活动内容、活动表现进行记录,并经过归纳和总结后,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评价的一种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学习形式。
由于处于幼儿园学前阶段的幼儿的年龄普遍在3~6 岁的年龄区间内,根据瑞士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的理论可以明显地发现,大多数幼儿都处于前运算阶段,其认知发展水平需要借助一定的具体行为才能够得到发展的,并且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普遍具有思维不可逆的特征。因此,幼儿园教师若想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使幼儿正确、有效的使用幼儿区域自主计划表,首要也是必要的前提就是,要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为幼儿提供与设计基本的自主计划表的表格框架。并要意识到幼儿的自主计划表仅仅是一种便于教师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的方式,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幼儿自主记录与计划活动内容也仅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对自己所玩过的区域形成一个明确的了解与认知,并让幼儿在之后的活动中能够主动的尝试与探索更多的活动区域和游戏材料。教师在设计与制作幼儿区域自主计划表时,可将该表设计为计划、选择、记录以及反思四个部分,并向幼儿学生介绍表格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师在为幼儿开展区域活动前,可在幼儿园区内设置两个木板,一面木板上用小夹子夹住幼儿的照片,另一块木板上夹着幼儿园中各种区域的照片,比如,美工区、科学区、娃娃家等区域,并在区域内设置限制名额。让幼儿在用完早餐后,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将自己的照片放在区域照片后,来选择与计划自己今天想要玩的区域,并要求幼儿一定要慎重选择,不可以中途调换,更不能因为自己想玩的区域人数满了就私自拿别人的照片。在幼儿决定选区后,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带有幼儿照片的区域插牌,让幼儿在进区玩耍前,将自己的插牌插在区域前的插操中,并要求幼儿在结束游玩后要爱惜自己的插牌,及时归还给教师。
教师可在班级中,设置一面区域记录墙,在墙上贴好幼儿园各区域的照片,并使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将照片贴起来,在照片下悬挂带有每个幼儿照片的玻璃瓶,还要在区域记录墙下方放置一个装满各色五角星或其他图案的物品(只要颜色能和区域卡纸颜色一致即可),让幼儿在结束区域活动,归还好区域插牌后,找到代表自己今日玩过区域的相应颜色图案,并将图案放置到属于自己的玻璃瓶中。
在幼儿做完图案记录后,教师可在一张较大硬质卡纸的上面张贴班级中每个幼儿的照片,并且要在照片的旁边插入记录幼儿区域活动的统计表,作为“自我反思表”。在每周周五,为幼儿提供一张包含幼儿园区域照片的表格,让幼儿拿着属于自己的玻璃瓶中的图案,根据图案颜色的数量依次填入相应表格的区域照片下,让幼儿对自己一周内所参与的区域活动进行书面统计记录。在统计时,教师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以是数字,也可是图案等其他形式,只要能够清楚地掌握幼儿每周参与各区域活动的数量即可。
长此以往,通过这种幼儿区域自主计划表的形式,幼儿便能够在自主计划、自主选择、自主记录以及自主反思的过程中得到行为内化。在自主计划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目标去规划自己今日想要参与的区域活动和活动内容,幼儿对时间和任务的安排 便会更加具有合理性;在自主选择中,幼儿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比起以往教师组织的活动要更高,从而最大化发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学价值;在自主记录中,幼儿便能够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自主的发现与纠正自己在行为上的失误;在自主反思中,幼儿在统计与记录的过程中,便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数量意识从而转化为书面符号。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应用幼儿区域自主计划表能够极大限度的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为幼儿的未来学习与生活夯实基础。
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了当代幼儿教育要培养幼儿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事物,支持幼儿自发的探索活动,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灵活的应用幼儿区域活动计划表,更加深入且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幼儿的兴趣特点以及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幼儿能够在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