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芮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夹山镇三板桥完全小学,湖南 常德 415300)
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为之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学生的知识性与文学性应该同时提高,这样才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并且能够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第一,教学方法、手段趋向复杂化、形式化。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前的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过于复杂化,课堂活动的设计倾向于形式化。教师往往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实际上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
第二,教师大包大揽,导致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低。当前,在农村地区,“师道尊严”的传统依然扎根在许多年长的教师思想深处,这些教师是知识和资源的垄断者,包揽学生的全部学习活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已经咀嚼碎了的知识,感受到的是语文课的枯燥性,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目标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第三,学生思维固化,缺乏质疑精神。许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创新、探究精神,教学模式单一,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致使其不敢质疑教师。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思维被束缚,难以产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第四,教师提出的作文题目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在作文课堂上,一些语文教师在命题时不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给其设置一些如“我的理想”这类比较空远的作文题目,对题目的解释也不到位,强行让学生完成。这样一来,小学生只能挖空心思去虚构,写出来的内容都是套话,毫无生气。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通过设定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合作互助完成,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高效完成课堂任务,还能培养其团结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侧重点,以及小学生的性格、兴趣、语文基础和学习优势、交流能力等因素合理划分小组。接下来教师将某一篇课文的学习任务分成几个小项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对于刚上一年级识字不多的学生来说,朗读和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教学第一至第五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课文中都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这几个小任务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能够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其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然后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二幅插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阅读相应介绍奇石的自然段。如针对第一自然段中介绍的仙桃石,笔者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一卜为什么这块奇石偏偏要用“仙”这个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结合课文中运用的“飞”和“落”等字词,感受到仙桃石的神奇。后而二个段落的教学也同样如此,笔者结合课文中的关键字词,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解读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同,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在课下获取知识,使基础存在差异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时,为了为学生提供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制作相关微课。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制作生字词识读的微课,让他们学会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众星拱月”“奇珍异宝”等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对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制作寻找和理解关键词的微课,让他们通过微课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词,领悟文字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制作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梳理课文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阅读与写作是两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属于语言输入;写作是知识升华的有效形式,属于语言输出,一人一出展现了语文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关键通道,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不断涉猎、接受文化的熏陶,获取审美情趣,才能厚积薄发,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地步。不重视阅读的语文教学,在写作中必然会出现腹空笔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通过阅读丰富语言、词汇、写作素材,并尝试自主写作
以《观潮》一课教学为例,课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其中涉及大量优美语句和令人心情澎湃的词汇用语。教学时教师可以侧重语言的分析,比如“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语句中注重空间顺序,为读者营造一幅清晰的来潮前景象。教师要针对这一点展开重点分析,让学生领会此种写作的妙处,从而积累写作技巧。
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促使一线教师主动转变传统观念,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课堂变革,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了准备工作。新时期,课堂教学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发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上去,进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