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莉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贵州 六盘水 553001)
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理念,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的目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究知识的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生物学科中涉及到基因定律、遗传法则等许多抽象性与繁杂性比较强的知识,直接采取讲授式授课模式,会使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进行有效的自主思考活动,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而如果可以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那么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开展深入而有效的思考活动,有利于调动他们主观学习能动性,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之后深入理解所学的生物知识,同时也有利于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求解能力,这对他们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很多知识都要通过对教材的讲授来传递给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由教师来引导其进行解答。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教材进行问题情景创设,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与细胞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来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以教材为基础来提问题。比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课前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仙人掌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大自然中一些动物的最初形式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会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好奇性,而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生物演变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问题答案,最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一段时间后由教师揭示答案,告诉学生生物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最初是由细胞演化而成的。这种方法可以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细胞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于细胞的印象,对于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起到了一个铺垫作用。
生物是一门生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的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生物学科生活性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践角度出发,进行生活化问题情景创设,这种问题情景创设形式可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对于学生学习生物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比如,同样在讲解细胞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在讲解细胞吸水与脱水的知识重点时,可以将生活化的知识融入进来。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我们在给花卉或者绿植浇水的时候,植物可以将表面的水分吸收掉呢?”很多人在移栽植物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将植物的叶子剪掉呢?这些问题都蕴含着细胞吸水和脱水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对相关的问题答案产生初步的了解,而后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讲解,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答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激发和促进作用,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理念。
生物学科有着很强的实验性,在教育的最初阶段,教育工作者将生物,物理和化学确定为理科,三科都有着属于自己特征的实验课程。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生物学科的这一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物实验融入进去,让学生进行自主动手实验,让他们感受实验的乐趣,而且,生物实验都有着很奇妙的实验现象,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会十分兴奋,并且会将大量的注意力放在实验上,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验现象作为初步目标,让学生以目标为驱使,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安全,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在使用一些器材时,教师要首先进行示范,防止出现实验事故,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不能让学生进行错误操作,导致不良结果的发生。在通过生物实验进行问题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并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高中生物课程是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实践性课程。新课改要求下的生物课堂应该是精彩的教学内容与多种多样的教学实验相结合的课堂。广大学生应将生物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单单只是学习课本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新课标对广大高中生的要求并不仅仅是生物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操作能力强、思维敏捷、观察细致、逻辑性强的全方面现代化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