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新
(沧州市南皮县鲍官屯镇小集小学,河北 沧州 061000)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艺术的地位与关注度不断提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模式快速发展的阶段,想象力及创造力都十分丰富,小学美术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及创新思维,这些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美术教育在创新思维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其思维的活跃性,更好地促进美术教育实践的开展,对于其他课程来说,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与帮助作用。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探索寻找到与自己特点相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与分析。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够脱离传统绘画方式的影响,敢于创新,将自身的创作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增强美术教育的效果。
与解答问题相比,提出问题是更具有难度的。美术课程是一门创造了极强的课程,教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心中的作品创作出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让学生善于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思维能力是其潜在的一种能力,在创新思维能力被开发的过程中,学生潜在的其他能力也将得到发掘与开发。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要体现在创作美术作品方面,还要重视体现在更多的层面上。这对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之前,首先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树立全新的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彻底走出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老旧思维定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课堂就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地点,并未真正发挥出教书育人的作用,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只能被培养成画匠。因此,教师必须要更新理念,打破常规,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画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中强调,美术教学组织形式必须要进行改革,用师生彼此促进发展的方式来取代灌输式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创建学习小组,强化学生的合作能力及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实现全新互动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应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小学美术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走出模仿式学习的束缚,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进行全面培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效率,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备创新思维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创造,更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对学生的创作能力、造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等进行培养,进而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设计能力。与此同时,美术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分析和比较活动,通过思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主观能动性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包含很多内容,其中,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与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幻想是其最大的乐趣,每一位小学生都极富想象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其进行大胆想象,自由发挥想象力,提高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在兴趣的支持下开展更为高效的美术学习。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十分重视教师所给出的评价。学生过于重视或依赖教师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身形象力及创造力的发展与提升。有些学生会因为教师所给出的评价而失去对美术的喜爱。所以,美术教师在对学生作品展开评价时,必须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喜爱之情,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小学生的学习目标的树立具有重要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力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体系,锻炼更新自身的思维理念,引领学生不断前进与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美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同时也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一致。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思维理念,积极探索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观察能力及想性能力,在尊重、保护学生个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将创新思维应用到美术作品之中,美术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