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聪华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2300)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教师多以单向性教学方式将阅读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往往导致课堂教学的氛围沉闷,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及教学的质量。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不断渗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教学情境,而是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实现每一种教学方式对各自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改善和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使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深入的感知相关文章具体的背景及素材,并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表达内涵。例如:在进行《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首选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三国演义》中与教学内容中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文中的三个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己分析诸葛亮、周瑜、鲁肃三个人的性格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将文中‘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中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以及周瑜最后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的部分进行认真的研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让学生说出课文中的描述与影视作品中有出入的地方。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后,来分角色进行扮演。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扮演文中的人物,使学生对于文中的人物形象的感悟变得立体生动,深化了对于文中内容的理解,能充分地感受到语文语言的魅力,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常常表现出倦怠的现象,不愿意耗尽更多的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进行阅读的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的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设置了猜谜语的游戏:嘴巴大大,鼓眼睛,一身绿衣坐井底,专吃虫子,跳来跳去。学生很快就猜出了是:青蛙。接着教师为学生引出本节课的课文。教师将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制作成电子版的课件,并附上图片,在班级中让每个学生读一段,并让学生说出读完后对于这一段内容的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图片,并说明从图片中得到的感受,接着教师再附上教材中的文字,并让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测试,发给每个学生一张A4 纸,让学生将纸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并让学生透过纸筒往窗户外面看,并指名让学生说出,透过纸筒看外面的感受。接着教师进行总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采用谜语游戏引入教学的内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深刻地理解和感知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同时借助体验游戏进一步的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情感,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能积极地参与,还能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体系相对薄弱,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若一直采用由教师自己进行知识的授教,往往只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的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提出一些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思考和讨论。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打破了教师一言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之间能积极地思考与互动,帮助学生养成了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发挥群群体积极性。
综上所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广泛应用,能有效地避免了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