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的具体策略

2021-11-30 11:16:39刘小茶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刘小茶

(凯里市凯棠第二小学,贵州 黔东南 556015)

语文作为小学生认知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文化培养、阅读理解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老套路”“旧方法”,忽视学生主体,导致学生的语言水平难以提升。因此,文章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一、深化教材内容,把握备课环节

备课是教学开展的关键,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制定合理、有序的备课计划,不仅能保证课堂活动的实施效果,还使学生在认知理解中得到最大化的学习体验。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目标,深化教材内容,把握备课环节,认真梳理教学目标和活动细节,从实际出发,落实主体需求,制定备课计划,坚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的原则,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科学筹划教学活动,从而保证学生主体的渗透的实效性和参与感。

二、开展导学互动,培养自主探究

导学互动是一种以导学案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活动,将导学互动运用于课堂活动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问答,加深学生的主体理解,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发展,灵活运用导学互动,预设适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导学问题,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而在下一步的互动问答环节中,加深印象,提升效果。例如,在《曹冲称象》的教学中,这是一篇典型的历史故事,记述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整体理解,对此,可采取导学互动的方式,预设相应的导学问题,如“课文中提到几种称象的方法?”“曹冲的称象方法是什么?”等问题,待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整体内容后,展开互动问答。“课文中提到几种称象的方法?”“三种,一种是做杆大秤、一种是分割称重、一种是曹冲的方法。”“曹冲的称象方法是什么?”“赶象上船、在船舷上做记号、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称石头重量。”通过导学互动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提升。

三、构建情境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正处在形象认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构建相应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情境,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这对学生的主体学习起到积极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主观的画面引导下,更为高效地理解文本信息,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和学习目标,从而达到生本教学的课堂效果。例如,在《黄山奇石》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年龄尚小,对黄山这一景物的认知还不充分,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对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有关黄山的自然风光和独特奇观以视频图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知基础,进而在下一步的新知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信息。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观看,纷纷被奇特的风景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这时,将课本知识导入其中,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提升课堂效果。

四、创新问题内容,打牢课堂基础

课堂问题的有效设立,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对学生的课堂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将问题进行延伸与拓展,深化问题层次,保持学生高效的思维状态,进而对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效益。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出发,创新问题内容,把握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注重学生的主体渗透和理解深度,保证其设问环节的实施效果。

五、组织游戏活动,丰富学习形式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且乐意参与的一项兴趣活动,将游戏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还使学生的学习形式得以丰富,优化学习方式,实现其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本内容组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享受快乐。例如,在《场景歌》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投屏功能,将诗歌中所包含的场景以图片的方式进行展示,并组织以“场景猜猜猜”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结合场景图片,进行语言表达,如一艘军舰、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片沙滩等,这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还使学生在不同场景的变换和猜答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化、导学互动的开展、情境课堂的构建、问题内容的创新、游戏活动的组织、主体基础的培养,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发展目标,还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等方面得到加强,打牢学生的课堂基础,实现学生主体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