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

2021-11-30 11:16:39宋秋菊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宋秋菊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辽宁 抚顺 113200)

引言

创新的前提,便是从过去的错误中总结经验,思索教育路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据2019 年教育部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幼儿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认知仍持观望态度,认为学前教育就是单单的认读、认字以及对古典文学的学习等智力开发,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良好品德、健全体质的非启智部分。

一、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足

多数家长不了解学前教育中的所需部分,仍采用已经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来教育儿童,认为幼儿只需要学会看图识物,学会拼音和写汉字。完全忽略了幼儿的游戏教育、安全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体能的开发。没有重视幼儿的性格养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忽略了情商的养成。

(二)幼儿家长对幼儿的过度期望

几乎每个家庭的成年人都对幼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有美好的期盼虽是必不可少,但应正确认知幼儿的身心脑发展的客观规律。多数家长会在对幼儿的教育中添加唐诗,宋词,中国古典文学以及编程,英语语法等对于幼儿来说仍难以消化的知识。将自身的遗憾强加到幼儿的教育中,忽略了对生活常识的教育。在早期的教育过程中给幼儿施以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丧失了求知欲望和对兴趣的坚持,恐惧知识或对知识产生了不可逆的倦怠性。

(三)幼儿教师仅重视教材化学前教育

每家幼儿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保证幼儿生命健康的同时也保证了幼儿的身心发展。但多数幼儿园过分重视教材,在教育过程中普遍显示出机械化,教条化的问题,忽略了幼儿思维的开阔性和个性发展。导致教学活动丧失了原有的趣味性,进而磨灭了幼儿对探求知识的渴望,不利于个性化独立发展,也磨灭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目标偏向于较难的幼小衔接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大多数的幼儿园仍对两种教育阶段混淆不清,在学前教育中大面积的灌输小学一年级乃至三年级的教学课程,使幼儿过早地意识到学习的压力,导致幼儿对于学习知识产生了逆反心理,逐渐形成厌恶学习,厌恶幼儿园的错误心理。过多的传输小学知识,也是对幼儿智力发展规律的不尊重,将原本不适用的知识命令性地传输给幼儿,使其难以接受。过早的给幼儿安排家庭作业,大大增加了幼儿对知识复习的倦怠性,更不利于开展未来的教育。

二、学前教育方法创新策略

(一)政府及教育部要制定新型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创新教育指导方针,提出新型的教育指导纲要。政府和教育部要科学制定政策法规,符合幼儿的身心成长阶段性原则。要重视幼儿及幼儿园的创新发展,从而创造一个科学的、生动的、高效的教学环境。

(二)幼儿园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每所幼儿园,每位幼儿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老旧的教条教育,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使幼儿在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五个领域全面健康发展。在开发幼儿智力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幼儿感性思维的发展,重视道德教育和优秀品质的养成。更要重视幼儿体能和安全意识的训练,保证其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幼儿教师要有创新理念,尊重儿童观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的决定性力量,要具有创新意识,大胆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时期的学前教育。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切计划都要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幼儿思维的开阔性。要做到终身学习,关爱儿童,不断创新自己,完善教育过程。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以全面发展幼儿身心健康为教学目标,在期间不断探索研究,从而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学前教育。

(四)家庭及幼儿园要创造和创新适合幼儿的成长环境

家庭以及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于幼儿的发展尤为重要。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完善,认知的形成都是模仿和观看,环境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幼儿最深层即潜意识的发展。要在环境创设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深入幼儿的内心世界,從而创造更适合发展,更利于模仿,更能激发幼儿兴趣的环境。保证其内在健康发展的同时受到来自良好环境的洗礼,扎根固实,平稳且良好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于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一定要积极面对,然后采取创新教学策略进行缓解。促进幼儿发展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首先幼儿园要具有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通过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其次是家庭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进行教导,最终实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