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霞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实验小学,河北 保定 072150)
众所周知,小学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黄金时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而数学是一门集视觉、听觉和触觉于一体的思维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火花,从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卢梭曾经说过: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手段。而由于受到集中力注意力度、记忆力强度、授课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各种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小学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空间想象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手法结合生活气息强、实用性高的数学案例来构建一个可观、可想、可操作的数学课堂。从而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逐步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数学技能完美结合起来,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各种思维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从而让学生在深化对数学知识理论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
无容置疑,“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集直觉、抽象、逻辑、思维于一体的严密思维活动。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催化剂。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记忆力集中时间短、游戏心重等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依托于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从而在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游戏、开展数学思考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构建高效优质数学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借助实物、图像、图片、影像等多媒体方式将抽象的问题逐步简化为简单、易懂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时,若是老师单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一味讲解长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边、每个面都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抽象、系统化的理论对于小学来说很难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何体,让学生通过摆造型、排组合等形式来看图形、记忆图形。这种简单明了的游戏形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多样性和空间性,同时也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狄德罗曾经说过: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层次鲜明的教学手法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从而让学生在提升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运用能力和水平。如:在学习“克重”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备如鸡蛋、橡皮、尺子、方便面等材料,教师在课堂上准备好天平,让学生们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克重变化来加强对“克重”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认识人民币”的版块,创设一个购物的场景,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不同的重量的物体不同的价格,从而让学生在购物地过程中逐步掌握“克重”“人民币”的基本概念。
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紧密联系生活,多为学生选取一些实用性强、密切联系现实的生活数学问题来增强数学课堂的实用性、灵活性和新颖性。例如:在《看爸爸去哪儿》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在市场上卖菜场景的应用题,如:现在KiMi 要跟爸爸去沙漠旅行,两天的生活费总共是30 元,一瓶矿泉水1.5 元、一斤西红柿3 元、鱼4 元一斤、土豆3.5 元一斤,如果现在买2瓶水、一斤土豆、半斤鱼还是剩多少钱?剩下的钱若是买鱼能买多少?买西红柿呢?这种开放性的数学题目,不仅能科学、合理、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培训平台。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小学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在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法来增强数学课堂的全面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从而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