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2021-11-30 11:16:39龙见韬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龙见韬

(贵州省雷山民族中学,贵州 黔东南 557100)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概述

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这几个部分从字面意思来说是较易理解的,其内涵主要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后,学生能够对地理领域的问题自主树立坚定、独特、正确的观点和对自己的观点足够自信的良好心理状态,促使学生能够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分析事物。当然,这需要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达到一定水平,而且要对地理学科具备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具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检验教师的高中地理教学是否有效。

而且,具备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意味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效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观念认识即将成型,马上要步入成年阶段的高中生来说,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地理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让其真正面对现实情况中与地理领域相关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成长为真正的栋梁之材。

二、当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

虽然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且这种重要性也得到了广大高中地理教师的普遍认可,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教师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分析并在课堂上尝试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素养比较常见的有效方法。可问题在于,教师问的问题有实际意义,而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机械地照搬教材上的内容,有时几乎完全不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导致课堂互动和教师的指导不能发挥实际效果。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教师的问题难度过大或学生积极性尚未调动起来。

另外,还有些教师因为以上提到的或其他各种问题而放弃了课堂互动的机会,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做等于因噎废食,只会削减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积累起对高中地理学科的一些美好印象渐渐消失,对最终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真正应该做的是,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丧失信心,要认真地归纳总结经验,不断地调整改善教学方案,最终促成师生共同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参与教学实践的良好局面,这是摸索出有效培养策略的必然途径。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价值

一些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误解,认为只要依据教材展开教学活动,就是照本宣科,不属于培养核心素养。其实,核心素养也要以必备的学科知识为支撑,而且也确实蕴含在具体的知识之中。所以,问题不在于教师教学是否依托于教材,而在于教师是怎样利用教材的,有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教师要抽出时间精力,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部分内容所对应的核心素养组成部分,为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大力创设生活情境

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创设生活情境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必需途径。例如区域认知,学生至少需要对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区域有一定的地理认知;又如综合思维,相比于教材中的内容来说,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情况才是更加综合的,应该通过引入生活情境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大力创设生活情境,但不必限于学生已知的较为狭小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是众多要素综合决定的,人们也必须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对其进行认识。

(三)搜集利用区域信息

所谓区域地理信息,是特定时空条件下自然和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形成的综合信息。区域信息的搜集利用,对于学生准确掌握地理要素,学会如何认识和利用地理要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未来是否能够对某一区域的地理等情况有客观全面的了解,就基于能否有效开展搜集利用区域信息的教学活动。当然,这对于活动范围较为狭窄、思维能力尚提高的高中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突破搜集利用区域信息中的难点。

(四)组织小组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最终是要让其能够自主提出地理观点,所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必不可少。但很多时候,高中生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较好的探究结果。就如上文所说,如果难度过高,则学生可能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这会极大影响其学习积极性。此时,教师就有必要将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通过交流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去解决一个个无法单独解决的难题,保证探究活动的效率。不过,在小组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要不断向学生予以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理作为一门系统科学,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且,教师本身要具备相应的地理意识及思维,才能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具备利用地理视角分析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