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2021-11-30 11:16:39赵云堃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赵云堃

(黑龙江省伊春市丰林县五营小学,黑龙江 伊春 153033)

一、实现德育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之间的紧密结合

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来说,为了提高德育的渗透效果,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实现德育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之间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以达到既定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德育工作的目标。

二、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达到比较好的德育渗透效果。因此,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对语文教学展开有效的延伸,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开展课外活动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大赛、故事大会等,把握德育的时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可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文艺会演,表演形式不限,诗歌朗诵、演讲、唱歌、跳舞、小品均可。通过开展此类活动,教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还锻炼了学生的勇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注重德育在文章字里行间中的有效融入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很多具有时代背景的课文内容。一般来说,此类文章均为作者处于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创作出来的,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很多时候能感动学生,让学生拥有感同身受的感觉。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在文章字里行间中的有效融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主旨思想的理解。具体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要求教师结合各个年代,以便带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四、深入挖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融入德育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时,一定要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将德育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今,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依据不仅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结合了德、智、体、美、劳教育的需求。教材内容由以往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向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对德育的实施。

五、利用寓言故事启发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渗透德育的同时,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启发学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将德育知识直白地讲述给学生听,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还可能让学生厌烦。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创新德育的渗透途径。

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核心语句,渗透德育元素

一般来说,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借助其中的核心语句掌握作者表达出来的观点与思想,体会其中寄托的感情。所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时候,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其抓住文章中的核心语句,以便渗透德育元素。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不同语句的意思和内涵,并且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便完成既定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任务。

七、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时,应准确地把握德育具有实践性的这一特点,将小学高年级语文知识与德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学语文知识,进一步强化德育的效果,而创设教学情境便能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初衷,并非只是为了让学生知晓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德育知识。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更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展开学习,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小学语文知识和德育知识。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符合现阶段开展德育活动的需求。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将教材内容与德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用寓言故事启发学生。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在教学情境中渗透德育,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深化德育。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语文教学展开有效的延伸,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