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晓霞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大苏计乡中心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6761)
小学语文科目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不仅具有针对性和功能性,而且还具有人文性。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教育学生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人文教育,让学生对文章中的道德情感、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等有所了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工作这一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对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总结。
加强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对学校及学生来说意义重大。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有助于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目标。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是潜移默化的,让小学生在学会读书识字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第三,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好多语文课文都采用了感人的且充满正能量的鲜活人物造型和典型的真实事例来感染学生,感化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也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渗透德育。新课程理念强调了过去“教教材”的做法,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大多数思想教育内容并未占据明显的位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教材,充分探索教材中潜在的道德教育因素,将道德教育纳入知识的分析中。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文本时必须探索一些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如教师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一文时,可以带领学生反复朗读文本,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将自身情感与文本情感进行结合,达到情感共鸣,从而提升自身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融入德育理念,能够使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文本内容,进行情感体验,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
(二)树立教师形象,渗透德育。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孩子就听老师的,我们的话根本不听。可以看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小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他们对学生的影响,通过树立自己的形象来渗透给学生道德教育。一方面,教师要注重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自己的板书首先要规范;要求学生友爱同学,自己首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求学生学习认真,自己的备批一定要仔细。总之,要时刻注意自己是学生的榜样,要通过自己的表现影响学生,使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亲近,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自然会信任老师,以老师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三)增加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记忆。道德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是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实践中具备自律能力。在此之前,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实践机会来加深对道德教育的记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与课后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教师可以使用这部分内容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记忆。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实际活动的安排应该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让学生逐渐体验到践行美好德行的乐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爱莫能助教育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邱少云》、《张海迪》等教材的教学,我都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学习要求,纪律要求、卫生要求、艰苦朴素要求等。结合单元教材写作文重点。记人就记本班学生、写事就写本班事情。这样班级里模范同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彰扬,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逃学、进游戏厅等不良行为得到了彻底改变。
小学阶段是修炼孩子的最好时期,道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才有可能达到理想中的德育教育的效果,才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修养、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