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铃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综合高中学生具有基础薄弱、对学习缺乏信心的普遍特征。为此在综合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立足学生兴趣开展教学,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
第一,数学基础弱这是综合高中学生的普遍特征,在面对复杂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感到力不从心。纵观综合高中和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并没有太大的出入,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未从学生自身情况开展教学,所以难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理解和灵活应用知识更是纸上谈兵。第二,综合高中的学生忽视了对数学的学习,出现了数学仅仅是高考工具的片面性理解,由此学习热情自然不会很高。从当前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依然采取传统方法,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第三,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唯一评判标准。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阻碍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造成了教学评价失衡。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一项分阶段、系统的教学工作,短期评价无法真实反应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让教学失去了严谨性,而且抑制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由此改革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要基于综合高中学生特点、教材内容明确具体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并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了综合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在综合高中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视角分析和思考问题,由此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并采取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思维,强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教学《集合的概念》这节数学内容的时候,教师便可以融入生活元素,将集合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的开展:首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非洲大草原的图片,让学生对非洲草原动物群进行归类,其次引申出集合的概念,如此才会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不同教师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同是数学知识,不同的授课方式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采取生活实例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集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只有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将数学课堂交还到学生手上,才能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以灌输为主,教师向学生传输着知识。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教师只有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鼓舞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他们才能去主动查找知识,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再如教师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的方法开展教学,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并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有效推动自身的学习。
和初中相比,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强化,太过简单的问题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巧设问答唤醒学生记忆,愉快的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立足高中数学教材,提出具有思考性、启发性的数学问题,鼓舞学生探究,让学生在知识矛盾中得到启发。比如在教学“等比数列”这节数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a 和c 之间插入一个b,b 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形成等比数列。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激发,进而灵活掌握了这部分数学知识。
高中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比如教材中的函数问题、向量问题等,很多综合高中学生面对此类问题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型。为此,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将实际问题引入到教学课堂中来,实现数学知识的可视化,让学生在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鼓舞学生利用绘图等方式助力自己的思考,以实现抽象知识的表象化,进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综合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畏惧心理,只有克服这种心理,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第一,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第二,基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适当的调整难度,并明确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比如多请学困生回答基础问题,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并采取激励机制肯定他们,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对基础知识的变化进行耐心讲解,并做好课堂小测,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点。基于班级学生的整体差异,教师要做好教学平衡,适当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层层的认识数学,并增强他们的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综合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师生来讲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教师要深入教材和学生发展特点。在社会竞争不断加强的今天,教育改革问题接踵而至,多少会对师生心理造成干扰,教育部门也要担负起自身责任,促进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