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丽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宜良实验学校,云南 昆明 65210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其中写作更是检验学生们语文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写作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智力发展。因此,通过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实现初中生对所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良好的运用,提高初中生语文综合水平。但是,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并不明朗,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发挥。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实现初中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
无论学生们处在哪个阶段,兴趣都是激发学习的最有效手段,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同样如此,一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得到激发,学生们的思绪就会如泉涌一般一发不可收拾。据研究表明,想要勾起初中生的写作动力,首先要注重学生自身情感上的需求以及对成就感的渴望,其次就是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考试和教师作业的驱使。结合这两种方式可以看出,第一种为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们写作兴趣的提升,而第二种方式为被动型,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取第一种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和写作兴趣,从而使学生们可以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不是为了应付而写作,以此来促进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提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融入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不必单独开展作文教学,随时随地的抓住锻炼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机会,对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在讲解老舍这篇散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们进行文章的阅读,然后为学生们讲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这篇文章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同时以亲情为主线,注重对细节的描写来展现出济南景色的优美,同时运用的大量的修辞,使场景更加鲜活,深入人心。在讲解完后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仿写练习,让学生们想一想你们眼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并结合文章的写作手法,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欲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在进行初中作文教学时,初中教师应该注重激活学生们的写作思维,引导学生们走出阅读仿写误区,让学生们能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与自身的真实情感相融合,完成高质量的写作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写作风格。
例如:在《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这篇小说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课文的深入讲解,激发了学生们无限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们理解当时处于沦陷区的人民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使学生们体会到深切的爱国之情。为此,教师应该在学生们情绪还未减退,及时开展读后感活动,让学生们结合课文内容,融入自己真实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可以结合课文中的人物,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字数和题材不限,给学生们自由的发挥空间,形成学生们独特的写作风格,促进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引导学生们深入生活,做好素材积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外读物的分享,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外阅读,并及时做好素材积累,同时教师还应该布置读后感任务,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悟,实现素材的现学现用,培养学生们的真实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灵感,从而在进行写作时有话可说。在网络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学生们有着巨大的资料库可供使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正确的使用网络搜集素材,并学会在脑海中进行分类,从而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应该对当前的教学困境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们的知识面,增加作文的真情流露,使作文的质量更高,促进学生们作文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