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研究

2021-11-30 11:16:39陈萍萍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陈萍萍

(宝应县曹甸镇中心初级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0)

随着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情境化教学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发挥着积极的教学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教师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地理图像情境、地理实践情境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化的地理问题情境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讲述地理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力。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既承担着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还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因此,教师需要将地理教学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加强生活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在应用情境化教学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地理区域等创设问题情境,将课堂问题融入特定的生活化情境,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这样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对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推动学生树立综合学习观念。

例如,在传授《地球的运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日出和日落现象,设计“我们为什么能够在生活中看到日出、日落的现象,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以此来创设生活情境,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引起昼夜更替现象”的地理知识。再如,在传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温度,设计“你在一天中的哪个时刻感觉气温最高,又在哪个时刻感觉气温最低”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气温日变化”的相关知识。

二、创设地理区域的图像情境

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产生着重要影响。初中地理的章节知识以及试题内容往往都围绕着某个地理区域展开,旨在加强和考查学生对某些地理区域信息的认识。基于此情况,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情境化教学法时,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特定地理区域的图像情境,通过图像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区域,归纳地理区域的各项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在图像情境的辅助下,教师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例如,在传授《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西北地区的荒漠图片和青藏地区的高山图片,通过荒漠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通过高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青藏地区山脉的山峰被冰雪覆盖的景象,向学生讲解高原山地气候。另外,教师可以播放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相关的自然地理纪录片,借助视频创设地理区域情境,带领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生产特征等。通过地理区域的图像情境,教师能够深化学生对地区景象、位置的记忆,提升学生分析归纳地理区域特征的能力。

三、创设初中地理实践教学情境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该学科的内容与人们的生产活动以及生活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推动学生向着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时,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设计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课内外的实践学习过程,以此来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教师有利于提升教育能力,丰富教育经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教师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陶冶学生的地理情感。为了充分实现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不断探究创设地理情境的方式方法,拓展情境化教学的内容,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融入情境化教学的过程,努力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