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

2021-11-30 11:16:39周青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周青

(山东省聊城市韩集镇人民政府,山东 聊城 252127)

一、生态文明建设

(一)认清企业生态化建构大趋势

近代以来工业经济的粗放式快速增长和不可持续的消费扩张,导致了局部地区乃至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被严重破坏,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解决严峻的生态危机问题,一个以生态建构模式来改造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态时代渐露曙光,迫切需要企业主体自觉承担包括内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在内的环境保护责任,以生态化的科学发展眼光审时度势,激发员工净化、优化、美化环境的智慧和能力,重新探讨员工的生态行为准则和生态经营观念,重新设计、修改和完善各项方案,自觉协调好环保与经济、消费与文明、当代人价值与后代人价值、局部价值与整体价值的关系。

(二)树立企业生态化经营新理念

第一,生态危机观,即基于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确立生态危机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对企业生态危机的预测和监控,建立应对生态恶化和突发事件的预警调节机制。第二,生态经济效益观,即将企业的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生态经济价值。第三,可持续发展观,即企业的经营决策要以长期价值为战略目标,用战略思维推动企业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以标准的执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标准的生命在于执行。在这方面,总书记作出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我们要彻底改变“重标准制定、轻标准实施”的现象,建立以市场、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驱动机制,综合运用宣贯培训、信息反馈和监督检查等措施,不断丰富促进标准有效实施的手段,推动生态环境标准在三次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四)以标准的供给破解

环境治理难题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湖南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地方性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紧紧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联合生态环境等部门,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目前全省已发布地方环境保护标准27 项,现行标准18项,正在编制标准4项,涵盖了水、大气、土壤等主要生态环境要素。今后,我们要把标准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武器,紧盯蓝天、碧水、净土“三个目标”,发挥行业主管部门、标准研制机构、社会行业组织“三方作用”,用好国际先进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地方特色标准“三个标准”,构建体系完备、技术先进、系统集成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

二、国土资源管理

(一)优化国土资源管理,合理配置农村土地

农村用地类型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宅基地。农业用地向工业用地转变容易,但是工业用地难以转变为农业用地。所以,人们要充分考虑农业用地与工业用地的特性,合理规划和开发农村土地资源,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单位面积土地效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村经济循环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种植,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农业机械可以用于播种、施肥、打药与收获,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机械化生产安全可靠,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二)提高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

当前,要对国土资源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明确培训重点,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同时,要不断完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高效地利用土地,减少土地随意使用和过度开发现象,保证所有土地都在监管范围之内。其间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监管,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率,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三)健全工作制度,构建完善的工作体系

随着“多规合一”政策的实施,要想加强自然资源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我们还必须健全工作制度,构建完善的工作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更合理地进行国土空间的规划,并不断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流程,促使整个规划工作各环节能相互衔接,紧密联系,进而提高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四)提升农村宅基地管理效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以往,农村宅基地管理不严,部分农村居民随意改造宅基地。所以,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做好审批,做到一户一宅、一宅一证,确保每块土地不能随意更改使用性质。城镇化建设方面,农村宅基地要进行集中建设和管理,拆迁补偿要做到公正合理,促进新农村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多规合一”政策实施的背景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且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