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

2021-11-30 11:16:39宾阳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宾阳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7)

一、我国农业生态化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低

这个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性的问题,也是制约农业生态转型一个瓶颈性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许多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还是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问题,打开闭塞的经济,促进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与生态农业发展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秋天本来是农产品大丰收的季节,应该是农民最高兴的季节,但是从媒体报道来看,很多地方因为某种农产品大丰收导致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致使农民的农产品无人收购,或者以低于往年价格的很多倍进行收购,导致农民“血本无归”,这样的现象基本是年年都要上演,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消息闭塞导致的。农民收入无法保障,加之他们认知有限,当地条件的现在,他们很难实现农业产业化,没有农业产业化,当地的农业经济就是一个小循环的体系,难以打开市场,难以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信息和回报,这样也难以发展农业生态转型。

(二)政策制度不完善,推广力度不够

这是制约农业生态转型的第二个重要的问题,农业的关键主体在于农民,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农民如果对农业生态转型没有认知,或者说没有认识到农业生态转型能给自身以及农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农民是不会积极响应农业生态转型号召的,也不会有这样的意识,农业的生态转型也无从谈起。这个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很多的当地政府制度不完善导致的,制度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推广力度不够,这都是制约生态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加之农业生态转型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只有根据农业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才能提高农业生态转型的力度。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农产品的价格直接决定者农民生存的质量,农业生态转型是为了让农民致富,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但是他们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认识不到农业生态转型的优势,现在还在发展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农业,这样当然不利于农业长期向好的发展,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农业的要求,任由这样的形势不管不问,只会制约生态农业发展。

二、农业生态转型和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探索

无论是农业的生态转型还是中国生态农业建设都离不开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由于农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没有可持续科学技术的支撑,环保法存在诸多漏洞,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持续和加重。在很多地方农民为了提高产量不惜大量的用化肥和农药,导致自身生态的变化,致使土壤出现贫瘠的情况,有的地方土壤甚至出现重金属超标的情况,这样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农业发展是不可取的。同时,加上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大力粗放型的发展,也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人为了谋取利益,大量的砍伐森林,导致严重的区域沙漠化,影响了地球整体调节气候的功能。

(一)要加强农民对环境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在农委会要经常举行讲座,给居民宣传相关知识,让村民对环境保护的常识有所了解,增加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要组织村民学习《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条例,深化村民保护环境的思想;同时,要利用村内广播、宣传栏、村民微信群等平台对村民进行教育,让他们知道环境形势的严峻,知道保护环境对于他们自身的利好,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自身在保护环境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加强相关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宣传好、引领好、普及好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种田方法,深化农业科学管理的效果。

(二)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增加融资

首先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结合相关乡镇的补助,可以保证生态农业可以正常运转,政府要保证相关补助分配到位,保证乡村生态治理可以正常运转,降低相关收税,对农民进行引导,将工作重点放在农业生态转型上来,保证农业生态运转到位;其次,鼓励企业进入农村,发挥市场作用,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态转型工作,利用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的人才对乡村污染进行相应治理和整顿,促进治理效果的形成和维护;最后,要将先进的生态治理的方法要用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过程中,促进农业生态改善工作。

(三)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根据环境检察人员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进行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用法律的手段约束农村环境治理的规范性;其次,各地环境检察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对相应的企业、农户采取奖罚措施,促进农村生态转型工作。

结语

总之,农业生态转型迫在眉睫,我们要高度重视,做好农村农业生态转型工作,进而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