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烟台市东源送变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能源紧缺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主要问题,以电能为例,电能是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各个行业的飞速发展,电能需求量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使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的用电需求得到满足,智能电网建设工作逐渐展开。目前,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分布广泛,地区人口数量差异性较为明显,这使得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异性较为显著,加之地区能源储备较不均衡。相关技术人员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智能电网建设期间,结合电力工程技术,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依托电力工程技术提升智能电网运行效率,维持智能电网运行安全及稳定。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的智能化特征较为明显,优势较为显著。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力流及信息流的结合,使电网系统运行更加安全稳定。技术人员可利用多项先进技术与设备对智能电网加以远程控制,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强化电网系统抗攻击能力。为了满足现阶段我国社会各界的用电需求,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显得极为重要。就目前来说,在智能电网建设期间,电力工程技术已实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使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作用得以体现,提升智能电网建设效率,技术人员应掌握电力工程技术应用要求,加强技术研究及优化,以此提高智能电网工作水平。
电力工程技术是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展开的一项基础核心,也是提高我国供电整体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解决我国用电紧张问题,应根据我国能源分布实际情况,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展开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及时解决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推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工作有序展开。由于我国地幅面积广阔,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也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一些地区地质情况较为恶劣,这就使得智能电网体系建设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后续维护管理难度也有所上升。在智能电网建设期间,应确保电网整体构架的稳定性,通过这种方式使电力系统维持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避免外界因素对电力系统运行造成干扰及影响。由于智能电网的体系较为复杂,各项环节施工工序较为繁琐,因此智能电网体系需具备一定的自我诊断能力及自动化功能,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运行环节中故障维护时间,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管理成本支出
目前,应确保智能电网建成后具有以下五点特征。第一,绿色环保特征。在智能电网建设完成后,应确保智能电网体系能够对各类资源进行循环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的问题出现,降低电网运行过程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二,结构坚固特征。为了提高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在智能电网建设期间,应确保构架的整体稳定,结构强度能够满足运行要求。第三,应具备自动化特征。当电网出现故障问题时,电网系统需要展开自我诊断及调节,确保运行稳定。第四,应具备经济性特征,在智能电网建设期间,技术人员应将成本支出保持在指定范围之内,提高智能电网经济效益。第五,交互特征。在智能电网建设期间,技术人员应建设用户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以此提高电力企业服务质量,满足不同客户的用电需求。
电力工程技术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将电能连续的输送至智能电力网络系统内部。通常情况下,电能主要由交流电与直流电构成,交流电又由变频交流电及恒频交流电构成。在变电所日常运行过程中,直流电与交流电均可以应用。
在电网运行期间,发电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发电环节中,电力工程技术的作用并不对发电环节产生影响,而是作用在发电环节中涉及的各个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能够通过转换的方式对电能加以处理,降低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为了确保智能电网运行效率及运行安全,应将多种电力工程技术相互结合进行使用。在新型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半导体功率元件的容量也实现了一定的扩充。在电力工程技术领域,许多新型技术已逐渐得到了应用,其中包括电气传动技术、用户电力技术等,随着许多新兴技术的普及,发电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子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也大大降低。
为了满足各地区的用电需求,确保电能供应质量能够达到一些标准,可将电力工程技术应用至智能电网建设环节中。现阶段,无功补偿技术与谐波抑制技术已成为应用优势最为显著的技术种类,无功补偿技术在薄交流变换器与超导无功补偿装置中实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由于整流阀与逆变阀内部使用了采晶闸管变流装置,将二者安装在高压直流电输电线路送电及输电两端,能够在确保电网运行稳定的基础上,提高电网输电容量。将此类装置应用至配电网内,还能够避免出现电压突变,导致电网停电现象发生,确保供电连续。将电力工程技术与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充分发挥出电能质量优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环节中的积极作用,技术人员应建设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不同等级的电能加以划分,充分考虑多项因素,建设用户等级评价标准,依托相关规章制度对其加以优化及完善,推动智能电网经济化及高质量化发展。就目前来说,常见电能质量优化技术还包括直流有源滤波器技术及连续调谐滤波器关键技术等。
技术人员可依托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将清洁新能源输入至电网中。对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来说,其由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衍生而来,应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能够对交流输电加以控制及调整。在智能电网建设期间,技术人员应将新型能源输入智能电网内,对新能源加以隔离,而柔性交流电则能满足这一标准。在智能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技术人员可将电力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结合使用,能够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各项参数加以调节,确保电网运行稳定,降低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损耗问题,强化输电线路电能输送效率。
在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期间,交流电涉及多项环节,直流电仅涉及输电环节,依托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能够通过控制转换器的方式实现逆变及整流操作,可以提高输电系统的整体稳定性,经济优势较为显著,可在远距离与近距离的输电环节中取得明显的应用成效,还能够满足偏远地区的用电要求。现阶段,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远距离输电环节中应用优势尤为显著,因此在未来,应从传输容量及传输距离角度出发,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加以优化及完善,使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能够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在未来,能源应用模式应逐渐转向低碳经济能源应用。在能源应用过程中,应对环境污染程度与能源损耗情况加以控制。低碳经济能源应用的核心是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加以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现阶段,风能与太阳能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种类。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电网未来发展方向很有可能是光伏发电。但需要注意的是,就目前来说,受环境因素影响,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较为明显,这就会导致在并网过程中,智能电网受到冲击,严重时还会导致智能电网出现故障。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并网技术研究,将大规模电场并网技术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转化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相关技术体系仍有待完善,技术发展仍未达到相关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强化新型能源转换技术及并网技术研究及应用,将能源转换技术与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相结合,实现可再生资源利用,降低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提高各类并网技术应用效果,满足智能电网的运行要求。
总而言之,现阶段,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已成为未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不但能够满足社会各界的用电需求,还能够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故障发生率。作为我国基础设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对各项技术的应用要求相对较高,技术人员可将电力工程技术与之相结合,使电力工程技术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提升智能电网建设效率及建设质量。相关技术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环节中的应用意义,通过科学完善的手段对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加以管控,提高智能电网经济效益,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