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县级党校教师培养创新机制研究

2021-11-30 03:16祝雅楠
魅力中国 2021年50期
关键词:党校信仰党员干部

祝雅楠

(中共集宁区委员会党校,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一、县级党校教师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单一

据调研,县级党校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情况。大多数教师是落实政策分配进入党校的,函授本科学历较多,拥有全日制本科以及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偏小,专业特色不明显,面对知识结构多元、实践经验丰富的学员,教师授课普遍存在政策理论讲解不深不透、联系实际少、难以满足学员要求的现象,再加上经费紧张,外出进修和培训机会少,很难适应新时期培训咨政工作需要。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专职教师老龄化严重

据调研,专职教师老龄化严重,年龄超过50 岁的占比60%以上,老教师虽然授课经验丰富,但是精力减弱、思维固化、知识更新慢,工作中难以产生创新性成果。而年轻教师大都兼职党务、行政等事务性工作,精力分散,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而且由于专业基础差、教师数量少等原因,县级党校普遍存在不按专业划分教研室现象,教师都是“万金油”,遇到什么课讲什么课,缺乏在一个固定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建立系统性知识结构、成长成为专家名师的土壤环境,从而难以适应“用学术讲政治”新要求。

(三)资金保障不足,教学科研缺少资金支持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党校(行政学院)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党校要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承担党委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因此,教学科研是党校教师安身立命之本。为了能够更快更好做出科研成果,教师不仅需要风餐露宿外出调研、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搞科研,而且需要购买相关资料书籍和支付交通费用,但是除了工资性收入,每年只有一些培训经费,缺少专项科研资金支持,因此教师科研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科研成果的缺乏直接导致咨政智库作用发挥不足,因而不利于党校与党委之间高质量地交流沟通,对党委政府具体工作内容缺乏足够了解,对区情、市情掌握不足,不能从政府和党委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也就不能很好地形成咨政成果,从而进一步导致咨政智库作用发挥不足,如此恶性循环。

(四)班次和学制达不到标准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县级党校培训类班次一般不少于1 个月,进修类班次一般不少于1 个月,专题研讨班一般不少于5 天。然而,目前县级党校各类培训班学制最长的3 天,绝大多数是半天,学制严重不达标,而且县级党校每年开办培训班数量较少,教师教学经验积累慢,教学能力难以得到充分锻炼,普遍存在“上大课”经验不足现象。

二、县级党校教师培养对策研究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服务教师培养工作

充分发挥机关党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重要作用,找到党建工作和教师培养工作的契合点,使党建与教研深度融合,促进党建引领服务中心工作,建设名师队伍。一是政治建设与“用学术讲政治”相融合。坚持推进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改革是党校(行政学院)的“一号工程”,也是新时代对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党校教师姓党,应该发挥理论专长,坚持用学术讲政治,而要讲政治,首先得搞清楚自己要讲的政治是什么,这就需要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经典原著,了解和掌握中央精神,既要学明白字面的“然”,也要学明白背后的“所以然”,如果对讲题所涉及的中央文件、经典著作不熟,就等于政治没吃透,讲课就没基础,这种情况下用多少学术,用什么学术都没有意义。而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其首要任务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讲政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点、最崇高的使命、最独特的优势。因此,看到党的政治建设和“用学术讲政治”的同一性是党校党建与教研工作深度融合的前提和基础,是党建与教研深度融合的切入点。二是思想作风建设与名师队伍建设工作相融合。一方面,学习型党组织与名师队伍共谋共建。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每月四日”等组织生活制度为载体,深入开展系列活动,制定“一周一读书,半月一实践,一月一研讨,一季一参观,半年一调研,一年一总结”的系统性、递进式学习计划,着重以“日常学、打基础,阶段学、重提升”学习方式,用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学习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切实提高全体党员教师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县级党校“名师”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撑。另一方面,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历次党的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教师读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学,带着问题学,修炼内功,建立知识体系,并在理论学习基础上投身实践活动,真正做到以知促行,以行进知,知行合一。

(二)突出理论武装地位,长效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要进一步规范培训班的班次学制,将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和培训的重中之重,贯穿到基层宣讲全过程。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关键在县级党校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员、赢得学员,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员,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员,是培育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前提和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县级党校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信仰来自哪里?信仰来自知识,信仰与知识相依相随,古今中外政治家、思想家所拥有的坚定信仰无一不是建立在超卓的知识之上的,知识系统,则其信仰必集中,知识高尚,则其信仰必高尚,反之,知识空洞者,其信仰必渺茫,知识混淆矛盾者,其信仰必杂乱反复。知识与信仰存在这样相依相随的关系,因此系统化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强化理论武装是培养县级党校教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必由之路。

(三)强化“党性教育”优势,着力打造精品课程

县级党校肩负着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推动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职责,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因此打造一批质量高、效果好、有特色的党校精品课是基层党校当前的重点任务。总书记强调:“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基层党校教师首先要树立“精品课”意识,立志成为一代名师,以崇高的政治使命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打磨每一节党课,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体现政治忠诚。党员干部培训最终目的就是“使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理论素养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切实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显著提升”。可见,党员干部培训的首要目的是政治性的,不仅党校姓党,党员干部也同样姓党。《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对党校学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前四个方面都是政治素质,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等,因此,党校精品课首先要讲政治,讲政治,就是要完整准确地讲清楚党的思想理论、党的主张、党的要求。落实到某讲题,就是要讲清楚该讲题所承载的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措施,目的是让学员听懂党中央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简言之,就是让学员完整准确地“知其然”,从而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准确性。这是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是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不能含糊和偏离。二是体现时代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相反,始终随着中国现实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比如新中国刚成立之时的马克思主义强调计划经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则强调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党的新的理论也会随之诞生,因此,党校精品课内容也必须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要求与时俱进,使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跟上党的节奏。三是体现学术特征。人的行为其效率高低、是否坚定笃实是由所获知识的深澈精到与否决定的,因此,一堂课是否“精品”,能否给学员以收获,最重要的是看教师有没有把现象、问题背后的规律讲清楚,让学员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想要讲深刻讲透彻,必须要有学理分析和学术支撑。

(四)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紧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党委切实履行“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要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每年要专题研究党校工作,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与学员座谈的制度;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组织部门牵头共同研究制定科学及时的培训计划,改变培训办班随意性大的现状;要逐步探索长期办班的有效渠道。二是在政策上要给予适度的倾斜。县级党校急需增加一批有知识、懂教育的高层次人才,改善教职工龄、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组织、人事、财政应给予大力支持,共同解决县级党校发展中的问题,助力党校人才成长,比如在调动积极性上,允许党校根据自身情况设立适当的教学与科研专项资金,以鼓励老师多上课,上好课,多出科研成果,出精品科研成果。

猜你喜欢
党校信仰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完善党校党建工作激励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