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雁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当前我国高校戏剧教育在载体方面面临较大的短板,并主要表现在缺乏行之有效的戏剧教育方法。因此,我国高校应不断推进戏剧教育教学的创新,围绕科技、实践等关键词来持续深化戏剧教育的改革。高校要善于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并充分地萃取的提炼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戏剧教育资源。将高雅艺术、大众艺术和原创性艺术充分的融入到戏剧教育体系中去,并构建兼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戏剧教育平台,为学生营造健全完备的戏剧教育环境。具体而言,当前我们高校戏剧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戏剧教育在高雅艺术层面并没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从当前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文献能够看出,当前我们高校过于看重戏剧教育的数量,而忽视了戏剧教育的质量。且较少邀请业内知名专家、高校教授和社会名人到学校开展戏剧艺术讲座,使学生较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世界前沿的戏剧教育成果。第二,群众艺术并没有实现全员覆盖,高校戏剧教育应该实现全员全覆盖的教育。应该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戏剧教育的全生命周期。但是从当前我国高校戏剧教育的现阶段实践不难发现,当前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戏剧教育固化实施载体,并大多局限在以社区为单位的教育活动区域。长此以往,将很难有效地提高戏剧教育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第三,当前我国高校戏剧教育很难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戏剧创新活力。原创性戏剧元素大部分均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而高校在开展戏剧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原创性艺术为着力点,持续推进高校的文化建设。但是从当前我国高校戏剧教育的现实情况不难发现,很多高校术很难实现以原创艺术为核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例如很多高校在开展戏剧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效地传承高校学生追求真理、爱校荣校的精神。另外在推进主流创作的时候,也没有积极的开展包括音乐、戏剧、艺术设计等元素的原创性文艺比赛。长此以往,将使校园文化日趋凋零,并大大削弱高校戏剧教育的实效性。
应用多元思维开展高校戏剧教育创新的重要前置条件是断丰富和拓展高校戏剧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应进一步创新高校戏剧教育的题材范围。另外在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效率,并且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艺术教育和戏剧教育中的功能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高校戏剧教育的过程中,事先应对戏剧教育中的每个人物角色本质特点和外在表现进行全面而彻底地把握并熟读戏剧教育的基本内容,据此方能活灵活现地为学生呈现出一个鲜活的戏剧教育形象。但仍需看到的是,不应单纯的依赖教师在高校戏剧教育方式方法中创新的重要地位,学生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在戏剧教育理论素养中的存量与增量。因此相关高校应该在戏剧教育课程中不断的增加文学类课程的比重,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来持续的提高学生的戏剧学习素养。
需要明确的是,高校戏剧教育的实践方向是全面提高学生戏剧理论与实践能力。因此基于多元思维创新高校戏剧教育模式的重要实践方向是通过多元化的戏剧教育方式方法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戏剧理论与实践能力水平。从当前我国各大影视院校学生的戏剧教学的具体实践来看,学生往往仅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对戏剧理论的轮廓具有一定的初步性认识。但是很难将戏剧学习有效的转化为实际能力,特别是大学生进行戏剧学习和戏剧表演实践时,其出于要塑造完美的戏剧角色的角度考虑,其往往需要在学深悟透戏剧理论的基础上实现戏剧表演能力水平的提升。
高校戏剧教育的另一项重要的实践功能是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当前国内外较多的学者均指出,高校进行戏剧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功能主旨不仅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戏剧理论基础和戏剧表演能力,同时还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只有系统地增强学生在理论艺术鉴赏与表演实践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素养,使学生能够学会分析、善于表演并懂得鉴赏,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戏剧从业工作者。因此基于多元思维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就需要高校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手段与差异化的教学实习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途径进行渗透表演与积极锻炼。
基于教育戏剧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艺术思维需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第一。系统的激发学生全面参与高校戏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戏剧教育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育。由于戏剧学习是一类多元化、立体化、有温度的表达艺术。因此,它需要学生在戏剧教育全过程中的深度参与。由于当前我国高校戏剧教育课堂中很多学生均表现出畏畏缩缩、缺乏主动等多个缺点,且均抱有较强的等靠要思想。这意味着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似的戏剧教育模式很难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思辨性艺术思维。而基于多元化思维的高校戏剧教育便鼓励教师能够扮演催化师的角色,并不断地点评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课堂表现,并积极地引导全班同学参与到戏剧教学的全流程中。据此方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戏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二,采用全程合作的教育戏剧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群策群力的解决戏剧学习中的主要矛盾。由于戏剧学习是所有艺术学科中最为全面的一类艺术,它具有跨部门、跨角色合作的典型特点,相对于音乐类和美术类等艺术教育,戏剧学习更为强调教师在运用多元思维开展高校戏剧教育。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充分地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且不断地强化自身的协调合作和互动的主观能动意识,并建立全局观和大局观,据此方能够让学生充分的内化吸收课堂学所学的知识,进而养成思辨性的艺术习惯。第三,教师还应彻底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应该勇于打破常规,积极活动,并采用去角色化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等多元化的途径来切实地表达自身的艺术学习感受。教师还应该尊重和包容学生的创新,对于学生的课堂发言和学习心得体会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师生在积极的交流、互动、研讨中不断的提高对于戏剧学习的认识境界。
我国教育部最新出台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应将戏剧教育作为通识教育中的人文学科,并且应该将戏剧教育与素质教育实现紧密的融合。因此我国高校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戏剧教学理念,将戏剧课程作为人高校学生所必须学习的核心课,并进一步拓展戏剧教育的覆盖面与重视度。第二,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改革戏剧教学模式,持续丰富戏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本文前述研究已经指出,卓有成效的戏剧教育手段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合作,而绝非是教师单向灌输式的。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戏剧教学的全过程,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收益,而并非教条式的为学生制定条条框框。而此时学生对待戏剧教学教师的态度也绝非是盲目的崇拜,而是敢于质疑教师的课堂教学。此举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艺术教育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手段,还能够大大提高戏剧教育的生动性与吸引力。第三,教师还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戏剧教学实践,并充分地利用社会中的戏剧学习资源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据此来不断地提高戏剧表演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够养成独立的戏剧学习意识和富有深度的艺术潜能。更为重要的是,戏剧教育绝非是一元化的教育,其需要于当前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各个学科进行紧密的融合,据此方能实现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因此高校在开展戏剧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戏剧理论素质、实践素质与艺术鉴赏能力,并真正成为复合型人才。
从当前国内外高校戏剧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能够发现,对戏剧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与一体化的创新管理,是当前高校戏剧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方向。而最具代表性的实践模式便是“三类模块”和“一体化推进”。其中,三个模块是将戏剧教学拆分为戏剧实践课程、戏剧实习课程和综合技能课程三大课程模块。一体化是指将上述三类模块在实践内容、实践环节和实践指导上进行全流程、链条化的管理,从而来全方位、全流程的提升学生的戏剧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据此本文基于“三一戏剧教学模式”对高校戏剧教育手段进行优化和改良。即将戏剧教育的课程拆分为艺术实践课程、教育实习课程与综合技能课程。第一,艺术实践课程。戏剧艺术实践课程是高校戏剧学习课程中的基础课。例如声乐、器乐、钢琴、舞蹈、合唱等均属于戏剧实践课程中的核心课。另外教师还应该将教学方法、表演吸引等多学科的内容有效地整合为戏剧学习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当前国内的先进实践经验均表明教师应该采用“采、编、训、演、录”等环节深度交叉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块,来全面培养学生的戏剧实践能力。其中,“采”是指学生充分的捕捉和分析当前国内外经典戏剧教学文献中的优质资源,“编”即编创,即要求学生能够将所采集的优质戏剧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编辑并据此进行表演,并积极引导学生对所采集的各类作品进行及时的学习与排练。“录”即录制。戏剧教育教师应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戏剧学习过程中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积极内化。二是教育实习课程。教育实习课程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戏剧学习实践环境来延长学生的实习周期,让学生能够从卓有成效的戏剧实践训练中不断地熟悉提取学习环境和戏剧学习内容、综合技能课程,据此来培养学生的戏剧基本技能、戏剧理论、表演技能和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戏剧实践技能。通过将上述三类课程进行模块化、一体化的管理,并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的融合,据此方能够确保学生的戏剧学习实践能力得到全面而系统的提升。
本文在论述创新高效戏剧教育现行体系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高校戏剧教育在顶层设计和实施载体两个层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运用教育戏剧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艺术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戏剧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利用模块化思维优化高校戏剧教育课程内容的高校戏剧教育创新策略。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戏剧教育创新才刚刚开始,在基于多元思维的高校戏剧教育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短板。在未来,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戏剧教育的资源实际情况来统筹安排戏剧教育创新的全过程,确保高校戏剧教育能够真正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