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题材电影的传播维度思考
——浅析《沂蒙六姐妹》的三重传播价值

2021-11-30 03:16史瑞
魅力中国 2021年50期
关键词:沂蒙姐妹精神

史瑞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习总书记在考察山东临沂时曾言:“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而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在精神文化的传播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功能和作用。比如,作为献礼片的《沂蒙六姐妹》上映以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影片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将六姐妹作为人物典型,架构起革命老区的女性人物群像,承载起“沂蒙六姐妹”和“沂蒙红嫂”的故事集合。在刻画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悲剧时,完成沂蒙精神的思想传播和价值指认。

一、教育传播:红色教育典范

《沂蒙六姐妹》描绘出沂蒙山人民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谱写了一曲解放军战士与当地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生命赞歌。影片具有较高的精神导向性和价值认可度,是红色教育的典范之作。在影片中,有因未婚夫上前线,不得不与公鸡拜堂成亲的月芬;也有在儿子探亲回家时,将其锁起却又不得不含泪送他离开的老父亲;还有家悬“满门忠烈”,丈夫儿子均战死沙场的老母亲……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将“沂蒙精神”用实际行动显化出来。

然而,在当今和平年代,红色教育竟然成为某些人群的宣传噱头。2012 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就发生了一起“摆拍门”事件。该集团旗下的《今日早报》当时刊登了一张图片,其名为《哨所女兵学习十八大精神》。但图片中女兵拿的报纸内容实际上与“十八大精神”并不相关,以至于该集团不得不在事后发表致歉声明。

近日,推特上也发了一个女兵带着红袖章,于轨道上拍照的推文。该文将“精神病院”和“革命传统教育”置于一起,暗含着“低级红,高级黑”的恶俗趣味。如今,革命年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大众对革命先烈和革命事业的敬畏感也越来越少。就文艺界而言,在市场驱动下,也曾出现过一系列的“抗日神剧”。此时,重温红色经典,尤其是《沂蒙六姐妹》等兼具真实美和艺术美的经典作品,并发挥其红色教育功能,对个体的思想意识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传播:女性主体呈现

本片在文化传播中的有着巨大的魅力和作用。一方面,影片用大量影像阐释了当时沂蒙地区的文化交融与发展。过去,沂蒙革命老区往往代表着贫穷与落后。影片的一开始也用“公鸡拜堂”映射了这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沂蒙老区也曾是新文化的重要阵地。在看革命队伍驻扎时,秀儿等人与解放军大方交流,并调侃月芬未曾见人就先嫁人的传统陋习。可见,当地部分年轻人崇尚新文化,对旧文化中落伍的内容有着一定的批判意识。沂蒙精神也正是在这样的新旧更替中诞生的。在这一过程中,沂蒙精神从文化层面反映出一种文化结构与权力结构,实质上反映的是党领导下的文化发展模式,是先进文化对旧文化的改造、吸收与重新建构,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

另一方面,这部影片叙事视角的选取对女性意识独立性的体现和对当今社会男女性别差异的消融也有着重要的传播作用。本片选取了全新的女性视角,将女性不屈不挠的性格和真实细腻的情感从女性主体的角度进行表达,对女性意识的健康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影片导演王坪说:“以往的战争影片过于关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而忽视了同样在战争阴影下的普通女性。事实上战争从来没有性别上的优待,战争从来没有让女人走开。”在沂蒙山区,一群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的坚强女性,为重整旧山河拼搏努力,做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如月芬为了给部队筹粮,特意回娘家去借,但却因此错过了自己素未谋面的丈夫,自此终生未能相见。而月芬的婆婆,既要看着儿子离开、又要忍受着丈夫的离世,还要照顾着家中的老人,担负起整个家庭的核心纽带。不难看出,导演试图建构一个纷乱秩序之下的军民融合,并且用妻子和丈夫、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呈现出来。关键时刻,作为“民”的女子,用她们薄弱的肩膀,扛起了“军”的火线桥。而解放军,也用他们的铁血肝胆,解放了彼此共同的生活家园。

三、市场传播:商业价值探析

一直以来,电影都有三大属性。而一部电影成功与否,也多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评判。以早年主旋律电影为例,如2004 年上映的《张思德》,虽艺术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兼顾,但商业性较弱。《沂蒙六姐妹》则不然,它尽可能做到了三者兼顾。该片自2009 年上映,以八百万的小成本,博取了两千万的票房,实属不易。其一,这部电影是一篇命题作文,题材在当时还是较为冷门的“沂蒙”。同时,2009 年的老区还远没有现在发展完善——当时的临沂尚未拥有一所用“大学”两字为后缀的普通高校,所以其传播难度可见一斑。其二,本片几乎没有顶流明星。扮演婆婆的刘琳老师,其商业价值也是近几年随着《父母爱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觉醒年代》等影视剧的热播才真正火爆起来。反观09 年的电影市场,有刘烨和高圆圆主演的《南京!南京!》;梁朝伟和金城武主演的《赤壁(下)》;刘德华和舒淇主演的《游龙戏凤》;以及群星闪耀的《建国大业》等。但是,作为票房榜首的《建国大业》只有4.19 亿票房,比起2021 年《你好,李焕英》的54.14 亿票房算是小巫见大巫。可见那时的市场蛋糕本就不大,僧多粥少的环境必然导致竞争更加激烈。所以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沂蒙六姐妹》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值得探讨。

当一部主旋律电影不用顶流明星,还能获得较高市场价值时,其作品本身的质量就可见一斑了。从叙事结构来看,本片用一个家庭作为缩影,按照从“红”到“白”的顺序串联首尾,它映照的恰恰是我党战场上的从“白”到“红”。家庭中男人的“缺席”,意味着战场上将士的“在场”。导演用最真实的叙事语言,展现了自古以来“忠孝两难全”的价值伦理。所以该片讲述的就是一个悲剧故事。鲁迅先生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这一视角看,影片的悲剧算是个人悲剧。而依据马克思的观点,本片表现的则是一场社会的悲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当旧制度作为现存的世界制度同新生的世界进行斗争的时候,旧制度犯的就不是个人的谬误,而是世界性的历史谬误。因而旧制度的灭亡是悲剧性的。”其实这也是解放战争存在的原因之一。当时国民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革命,而共产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不可否认,这是一场中国人彼此间的战争,但这场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资本主义已经被证明行之不通,推行社会主义势在必行。所以这就是一场新制度与旧制度的斗争,并且旧势力十分强大,也因此加深了这场战争的悲剧意味。结尾处,本片打破了中国传统悲剧美学的常规套路,在最后一个桥段展现月芬一家的悲壮,呈现出战争的残酷性,引发观众对战争的反思。

另一方面,电影作品若想获得较高商业价值,其内容则必然要与相应的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孙承建教授在做讲座时曾说:“情感与幻象是电影的内核。”一部电影的情感表达直接影响着商业价值的成败。比如,《你好,李焕英》能获得票房的巨大成功,主要就在这两点上。新主流大片《流浪地球》更是如此。相较于他们,《沂蒙六姐妹》在情感表达上游刃有余,但由于题材和小成本的限制,它缺少大片式的画面展现。但它另辟蹊径,先是对于史实进行艺术化加工,将沂蒙地区真实的女性故事整合在沂蒙六姐妹身上,以此做成人物典型;然后将影片的意识形态缝合到每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里面,同时把人物的思想情感以结构性的符号编码出来,激发观众的身份认同、情感认同,继而达到消费认同。法国学者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物品/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比如,情侣去看爱情片,不单单是为了“看电影”本身,也可能是为了影片中的能指可以让两人之间的感情得到升华。主旋律电影也是如此,在电影市场化的大潮之下,观众很难纯粹自觉地去消费缺少能指的思想说教。但主旋律电影承担着特殊的宣传使命,所以创作团队则借此反向操作,将意识形态符号化,缝合进故事当中,达到群体传播效果。在获取更多商业效益的同时,完成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近些年最典型例子莫过于《战狼II》中,对“国旗”这一符号的运用。《沂蒙六姐妹》在此亦有所体现,如“枕头”、“荷包”、“满门忠烈的牌匾”,还有女性肩膀扛起的“火线桥”……影片用这些标志性符号,完成了观众对沂蒙精神的价值指认。最终,影片在艺术性、商业性、意识形态属性三方面取得成功。

四、结语

总之,《沂蒙六姐妹》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具有良好的传播价值。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它独特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以及情感表达,对如今的新主流大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理,新主流大片的生产模式也应给本题材作品今后的创作带来新的启发。其实,纵观沂蒙影视作品,除《沂蒙六姐妹》和《沂蒙》之外,其他作品知名度并不高。相应题材的影视作品产量不足,也缺乏大制作。这不禁引发我们新的思考:其一,把现有新主流大片的生产模式与沂蒙精神结合,启用流量明星和实力派演员,挖掘体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现代化故事;其二,尝试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如《奔跑吧》、《向往的生活》等可将沂蒙地区选为背景地做节目,展现沂蒙地区如今都市化的一面,便于改变人们过去对老区的印象,更好地向全国观众传递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
沂蒙姐妹精神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沂蒙壮歌》
八闽姐妹的2020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八闽姐妹的2019
拿出精神
“我想帮更多留守姐妹在家门口就业”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