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但近年来,我们党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加强,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南充作为成渝经济圈的城市之一,川东北城市群重点节点城市等,有着极为充足的旅游资源。此外,南充是四川的农业大市,自然资源十分富足。但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论文研究的切入点,以南充市的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从而推动南充市的美丽乡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品格,始终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逐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与美丽乡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其实践探索。因此,对其展开研究是有必要的。
生态自然观深刻阐释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地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实质是造福子孙后代;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伤害大自然实质是伤害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改变的规律等。习近平的生态自然观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一体化的生态思想。生态自然观的实质即是强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的同时,宁要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因为金山银山难买绿水青山。”[2]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生态发展观强调了经济与社会的和谐,要把经济的发展、人的活动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环境留下恢复生态的时间和空间。要加快划不争的规律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习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实质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为了民生等。一方面,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我们所居住的生态环境,加快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人民群众要增强自身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要以实际行动减少污染排放、能源资源消耗,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法治为生态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习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厉的法制、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3]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要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考核问责。用法律的手段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破坏自然环境的典型代表,应当加大严惩力度。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自然系统,应当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释了人和自然之间准确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倘若破坏了生态平衡,违背了自然规律,人类必将遭受大自然的处罚。因此,要尊重大自然、顺应大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各界要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南充市的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大多数的乡镇、农村的公共交通、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有的地区,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对于发展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农村而言,不利于引进客流以及导致农产品滞销。
目前,由于大力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果产业等第三产业,一方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产业规模的急速扩张、大量人口回乡创业,直接导致了乡村空间的粗放型扩张,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象越发凸显,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布局,部分地区存在着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
虽然目前南充市大力引进人才,但是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相关的技术人员以及人才仍较为缺乏。南充市各种自然资源极其富足,是四川的农业大市,,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且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但,不同的地区发展哪种产业且如何发展相关产业还处于探索阶段。
当地的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落实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发挥当地村民的积极性。目前,当地部分村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较为淡薄,对保护环境的认识还不全面、存在偏差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在进行农业活动的过程中,还存在破坏环境、污染空气的现象。因此,要充分发挥当地村民的主体作用,增强其主人翁意识。
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目前南充市的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着以上问题,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以下建议:
坚持生态自然观,就是要坚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例如,顺庆区的双桥镇五通山村大力发展蒲公英产业。这里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蒲公英,且蒲公英全身都是宝,有着富饶的营养价值,是药食兼用植物。而且蒲公英抗病虫害能力强,种植相对简单,日常管护不用喷洒农药,人力资源成本低。此外,要想带动全村村民共同致富,五通山村成立了蒲公英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五通山蒲公英”商标,依托2018 年注册成立的南充市顺庆区青禾中草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做亮特色、做优产品、做强品牌出发,引导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为支撑,探索出一条生态的致富之路。因此,对于南充市而言,要尊重自然规律,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生态发展观即是要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的,发展经济要以保护绿色资源为前提。因此要加大力度改进农村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要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和生产垃圾治理、厕所改建等方面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使农村环境得到极大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也有极大的优势。
习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顺庆区的搬罾镇培育特色产业,不仅利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而且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的改善也需要村民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当地村民要投入到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
总体而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振兴乡村的重要战略步骤。南充市早在2010 年就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将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用于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并以村民为主体,要注重保障村民的参与权,围绕他们的需求开展建设,时刻重视和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幸福感,这一理念应当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各个地区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和实践美丽乡村的建设,从而早日实现南充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