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民歌的活态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1-11-30 03:16刘旭
魅力中国 2021年50期
关键词:活态满族民族音乐

刘旭

(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随着文化生态的不断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极其发展,一定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一直以来满族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之一,早在唐代时期就已经展现出了很强的影响力,与我国民族音乐的不断发展之间具有紧密关联。在现代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满族民歌无论是传承,还是其发展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民族音乐学家也从以往的学术研究人员发展成传承者以及实践者,因此,满族民歌教育人员、传承者和文化工作人员形成合力,一起对满族民歌的传播以及实践等多方面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分析,是新时期下促进满族民歌活态传承以及创新的有效措施。

一、满族民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其重要意义

(一)满族民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际上大概有十几多个国家对满学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到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蒙古、阿塞拜疆、波兰以及匈牙利等一系列国家,然而针对满族民歌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直至世纪末期,我国对于满族民歌所进行的研究及其成果获得了全世界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甚至还有许多国外的学者多次来我国和国内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对我国萨满音乐文化研究成果与相关音像材料都十分喜欢。借助广泛查阅文献的方式发现,我国有关满族民歌传承及其创新的材料与文献相对较少,共计有107 篇文献是与满族民歌发展、保护传承、历史价值、演唱以及音乐特征等多方面有关的,在这其中主要涉及到以下研究内容:首先,关于满族民歌发展现状、保护传承以及历史价值的文献研究共计有31 篇。其次,关于满族民歌演唱风格及音乐特征的文献研究共计76 篇。

由上可知,我国关于满族民歌的文献研究主要包含发展现状、保护传承、音乐风格以及创作特征四个方面,而关于满族民歌传承及其创新的文献研究相对较少,不仅如此,针对满族民歌创新的内容同样不多。就国外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现状而言,其规模都远超于我国,不仅其对自身民族的音乐传承保护及其创新能力都超过我国,并且与我国传承保护和创新对比而言都更为完善与有效。满族民歌长期以来都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因为现代社会并未对民间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逐渐被边缘化。

(二)满族民歌研究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一直以来满族民歌都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的核心构成,属于满族音乐得以发展的基础,不管是满族乐舞,还是满族戏曲等多方面都与满族民歌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关联。满族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且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某种层面上而言,满族民歌所具有的价值早已高于“民歌”的范畴,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现实意义

有利于满族民歌保护剂传承。借助课题研究,能够完善之前音乐工作人员对于部分地区满族民歌没有实地考察以及没有完成的欠缺,特别是一些珍稀的满族民歌相继随着部分老艺人的离世都荡然无存,本课题研究人员以扎实的工作作为基础,利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参与至满族民歌挖掘及其保护工作中,努力让满族民歌获取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二、影响满族民歌传承的主要因素

(一)参与群体不断减少

在我国传媒网络时代不断发展,文化娱乐形式更具多元化的形势下,这势必会对满族民歌生存及其未来发展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时尚的、潮流的音乐文化逐渐变为主要趋势,不仅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制约,还促使相关传承人数量急剧下降。了解与掌握满族民歌的优秀人物逐渐老去,不能继续登台演出,加之新时期的传承人更注重物质生活,并未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产生浓厚的兴趣。年轻人本来就应该是满族民歌保护及其传承最必不可少的群体,然而因为受到社会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加之新时期下新观念、新思想等多方面的影响,更倾向于快节奏、潮流化的文化元素,促使其具有的娱乐观和审美观都并未满足满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的实际需求。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传播是满族民歌得以传承和保护的关键因素,若是只依托于人们的自发传承,而缺少政府单位和学校教育的支持,仍旧无法改善满族民歌传承人锐减的现状。

(二)传承环境受到影响

满族民歌长期以来都是活态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艺术体系,其在我国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之内广泛存在,因此,具有一定的背景性。但是原生态环境作为满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的重点,若是缺少良好的传承环境,则满族民歌传承也会变成一种广为流传的音乐形式,但是其潜在的民族情感是不能展现的。长此以往,满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环境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威胁,进而产生恶性循环的局面。满族民歌虽然属于群族文化极易的其中之一,但是能否可以活态发展是一个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而文化记忆生存环境若是消失,那么满族民歌传承就并未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所以,满族民歌就必须具备活态传承环境,才可以把满族民歌传承潜在的历史文化记忆一同传承下去。

三、满族民歌活态传承的主要形式

“活态”这一词语源自于生物学研究领域,与以往“静态”传承所涉及到的文字式以及图书馆储藏式的传统传承方式而言,“动态”传承主要是借助口头传承、视频传承、音频传承以及舞台演唱的多种形式为主。长期以来,对满族民歌所进行的动态传承通常是借助民族个体和族群交流极易的形式所实现,并未依托于现代传承形式,主要是在群族之中借助仪式音乐的形式实现传承,但是传承的重点就在于传承人所掌握的技艺和族群中代表人物的引领。每个时期下,在对满族民歌进行活态传承时,必须符合文化自觉,也就是说必须在和社会文化建设相适宜的情况下开展各项传承活动。

(一)民俗流传

众所周知,民族流传属于民族文化传承,不仅是民族居民一起建立、共享以及传承的一种风俗习惯,同样是民族群众在长时间生产和生活中延续的文化习俗。所以,借助民俗流传属于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满族属于长期生长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森林民族,因为当地气候环境和地区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促使狩猎早已变成满族最常见的劳动形式和生活习惯。比如,在满族聚居地区,若是家中有新生儿,通常会在门口处悬挂弓箭,同时需要把新生儿放置于悬挂起来的悠车内左右摇摆,这一风俗习惯便源自于《摇篮曲》这首民歌;在新人举办婚礼活动的当日通常需要演唱《拉空齐》,而作为新郎则需要在停轿以后虚设三箭;在人离世以后通常需要唱《哭丧调》或是《行孝歌》等多种民歌,而这些风俗习惯经过时代的发展不仅没有消失,甚至在东北地区的部分村庄,依旧保留着这一系列风俗习惯。例如,做食物的过程中会唱《包饺子》或是《黄米糕》等民歌;庆丰收的过程中会唱《庆丰收》等民歌;举办宗教仪式的过程中会唱《请神》《佛波密》以及《纳乌云》等民歌,这一系列风俗习惯都反映出满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传颂。这一系列民歌不仅使民歌主题更为丰富和新颖,还让满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二)家族传承、师徒传承

除民俗流传以外,满族一些技艺的传承一直都坚持着传内不传外的原则进行,也就是说家族传承或是师徒传承等方式同样是满族民歌应用最为普遍的传承形式。就大部分满族人而言,其对于民歌的了解往往是以儿时通过和其他长辈一同参与的各种民俗活动为起点的,潜移默化于长辈日常哼唱的各种民歌,再通过长辈长时间的言传身教,长大以后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民歌曲目,甚至一些人自身同样变成了歌唱者。家族传承主要以血缘作为桥梁,进行世代相传,因为受到血缘关系的影响,促使长辈可以倾其所有地把自己的演唱技艺与心得传授给子孙后代,以此让民歌艺术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曾有满族民歌传承人认为:民歌属于民族文化最必不可少的载体,是我们祖辈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珍贵遗产,我们不仅有义务,更有责任让其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它能够发扬光大。不仅如此,师徒传承长期以来都属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应用最为广泛的传承形式之一,主要由师傅耐心地把民歌表演技艺逐一讲授给徒弟,而这一传承形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我国民间艺术的流传及其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音乐教育传承

我国社会文化发展和改革开放之前相比更为宽松。无论是地区之间,还是民族文化之间,都能够发现文化交流融合愈发明显,同时还有许多年轻人逐渐重视,并学习了本民族语言,宣传本民族音乐文化,促使本民族音乐的感染力有所提升。比如,东北地区满族村自从建设了全国第一所满语学校以后,许多高校陆续开设了满语专业或是满族音乐文化研究课程,同时还定期组织开展满语学习班,促使满语逐渐走进各大高等院校。不仅如此,全国范围内,还有一些音乐院校已经把少数民族民歌当作主要内容进行教学。把满族民歌传承和我国音乐教育工作相融合,积极培养更多民族音乐传承人不仅早已成为满族民歌在多元化发展环境下的第一选择,同样是不断传承、弘扬满族民歌的有效举措。

四、满族民歌活态传承的创新方法

(一)对传承和保护制度予以创新

满族民歌活态传承及其复兴需要依托于国家所设立的满族民歌活态传承保护制度来实现,利用资金投入或是政府扶持的措施,把满族民歌借助地域性文化产业的方式予以推广。因此,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满族民歌活态传承保护制度予以适当的创新,加强制度的有效性与全面性,由此一来才可以让满族民歌得以更好的传承。

(二)对满族民歌活态传承的有效载体——传承人机制予以创新

对于满族民歌而言,其活态传承不管是口传心授,又或是非遗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便为“传承人”,其属于满族民歌演唱和传承的重要价值,例如,吉林石光华萨满、哈尔滨阿城奚景春以及满族民歌传承人何世环等均为满族民歌传承与保护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不仅如此,“满语民歌”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主要是以活态传承作为基础的一种语言记忆还原,仪式音乐状态的展现,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认同。由此一来,对于满族民歌而言,传承机制与传承人便是实现活态传承最必不可少的载体。

(三)对学校教育传承予以创新

作为文化传承最为可靠与有效的保护发展形式,学校教育不单单只是教育技能课程的落实,同样是文化传承期间,文化实质内涵得以全面展现的一种形式。对于满族民歌的学校教育来讲,不仅通识课程之内文化内涵多元化落实以及民族文化群体认可,并且还涉及到音声技能方法讲述和展示,所以就需要对学校教育传承予以创新。例如,可以在高校之内确立教学体系,借助教材,针对满族民歌演唱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又或是让满族民歌借助展演与推广的方式步入高校,向广大学生呈现民族民俗文化蕴含的内在含义,促使学生能够对满族民歌及相关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因此,学校教育机制同样是满族民歌活态传承及弘扬满族民族文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加强品牌创新意识

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满族民歌如果想取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就应该具备适宜自身发展的地域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因此,在现代技术和新生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满族民歌传承及其传播需要借助怎样的形式与措施辅助发展必须受到高度重视,所以就需要积极提升品牌创新意识,这样一来就让以文化保护作为基础的商业旅游展演便成为了民族民俗文化传承及其保护最重要的纽带,借助优秀人物品牌民歌传播以及展演的形式,能够为满族民歌传承、传播及其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五)积极应用网络媒体

现如今,在对活态传承精神进行创新时,主要是将加强新生态民族民俗文化传播意识当作主体,因此,借助跨区域文化推广便成为网络媒体不断发展下最有效的措施,部分优秀人物在跨地域展开学术交流或是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把满族民歌借助实践的方法展示给其他领域的优秀人物,进行无意识传播,让其他领域的优秀人物能够拥有文化交流记忆,以此为民族民俗文化传承及其传播寻找新的方法。

结束语:综上所述,满族民歌对于我国音乐艺术史而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属于我国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娱乐形式的影响,加之满族语言汉化严重、满族民歌艺人陆续离世、满族民歌传承人匮乏等多种问题的存在,促使满族民歌的传承及其保护早已受到许多人的高度重视。所以,希望借助上述研究分析,可以推动满族民歌全面展现出其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更好地促进满族民歌保护与传承。

猜你喜欢
活态满族民族音乐
名医名家活态传承的现状及研究思路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活态传承的策略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福州喜娘 活态传承的闽都婚嫁习俗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