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丹妮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并购作为一种有效的投资手段,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世界资源的重新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际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多家大型跨国集团,以外资并购的形式积极开拓世界市场,致力于集团全球产业布局,利用不断扩张的企业资本规模,积极进行跨国并购。战略帮助他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跨境并购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形成规模经济,从而有效发挥并购的协同效应。
1.获取的信息是否客观全面
跨境并购是两个不同国家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地理位置、语言交流、会计制度、法律规定等客观因素会使双方对信息的获取和交流产生不同的认知,出现信息不对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部分政府负债累累,经济发展水平不稳定,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法律制度和资本市场监管不完善,地方核算不完善企业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财务报告的风险是客观公平的。由于合理的价值评估是以真实、有效、全面的信息为支撑,为了自身利益,本地企业很可能对部分财务信息、重大事件或隐瞒或虚假披露、担保、隐匿债务、资产负债表融资和其他高风险情况可能会被遗漏,使其财务报表成为客观现实。
2.价值评估模型是否适用
一般有资产价值法、现金流量贴现法、经济增值法和期权估值法。资产价值法侧重于企业价值的静态评价,缺乏对无形资产的计量。现金流量法和经济增值规则考虑了资金成本的时间价值以及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理论界也提出了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期权估值法,但在使用中存在诸多假设和局限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环境相对不稳定,本土企业营商环境不稳定,使得其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和价值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然而,中国企业在价值评估中往往更注重资产的账面价值,只有少数企业在并购中会考虑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
1.融资风险
(1)融资能力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政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一些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当前的财务状况,高估了自身的融资能力和资金协调能力,未能有效控制风险。“一带一路”下的实际并购活动通常需要企业承担更多的资源消耗,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构建需要高资本成本的支撑。如果这些成本由企业单独承担,企业的融资能力就会受到制约。而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并购的公司都有跨国并购的经验,他们都是针对过去的项目,而且承担的债务规模比较大,资产-负债率较高,需要定期服务,所以这部分企业再融资能力比较差,缺乏足够的并购预算。
(2)融资结构风险
单一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跨境并购的大量资金需求。企业通常需要结合多种内外部融资方式,如何平衡融资结构成为企业融资的一大难题。同时,为了在并购过程中获得高额回报,企业还需要考虑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过度依赖内部融资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损害股东利益。
2.支付风险
(1)现金支付风险
在“一带一路”的并购项目中,中国企业通常选择现金支付,方便快捷,安全系数高,不易受股市股价波动影响。现金支付要求收购方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以确保大量现金的流出不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压力。如果收购方持有的资金有限,流动性差,筹集资金需要大量时间,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将阻碍并购活动的推进,也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尽管“一带一路”倡议显示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决心,但国际资本市场仍对中国企业的融资能力持怀疑态度,往往要求中国企业在交易中以现金全额支付。
(2)股票支付风险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增发股份换取目标企业股份的支付方式。选择股票支付需要准确衡量新股发行数量和换股比例。发行和换股比例不当会导致股价异常波动,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稀释股东权益,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不利于企业稳定经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缺乏成熟的资本市场,企业的股票价值相对较低。中国企业如果采用证券交易所支付,则存在目标企业股票因外部环境变化而随时贬值的风险。因此,金融工具在实际支付中的操作难度较大。
1.偿债风险
偿债风险是指企业为支付并购交易金额而出现资金短缺、资不抵债的情况。跨境并购交易量通常较高,高负债会使企业资产负债率长期处于高位。固定利息支出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占用企业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因此,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资金的流动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否则一旦企业后续经营不善,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并购热情高涨,并购发起频率更高。多轮并购将加大企业偿债压力,而部分企业资金管理能力差,导致负债经营状况。
2.盈利风险
整合阶段盈利风险是指资产减值、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投资回报未达到预期水平、并购结果与并购目标背道而驰的情况。利润风险的发生将直接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并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会计制度与我国不同,其税制较为复杂,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能够充分关注两国政策差异,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缺乏财务整合经验,业务技能不满足企业需求,无法有效整合企业资产,企业可能面临税负过重和资产减值等问题。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企业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将对企业整合产生不利影响。
跨国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财务风险,只有企业保持风险管理意识,对风险进行合理分析和预测,识别潜在风险,发展各部门员工的风险应对能力,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将财务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企业需要树立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纳入并购工作的步骤,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使风险发生时能够正确识别,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及时的危机。企业可以通过奖惩机制,将部门风控结果与其绩效挂钩,调动企业内部各岗位员工风控积极性。
首先,企业需要综合分析宏观经济环境的发展,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衡量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成长机会。其次,企业还应根据企业目前的内部经营管理能力、人才储备、财务状况和资金调度能力,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衡量企业抗风险能力的上下限。当前,逆全球化形势的持续升温,使得一些国家对中国企业跨境投资的审查标准越来越窄,中国跨境并购的外部审查环境更加严峻。在我国政府引导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出台了多项外商投资管理办法,对内并研究了适合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审查标准,将部分项目授权变更为备案和放宽额度限制、投资限制、投资限制,将涉及多项并购重组许可申请审批“一站式”并购流程得到简化缩短审批周期,便利企业境外投资并购。中国政府也放宽了对投资者办理审批备案手续的最新要求,有利于更从容地安排商业交易的节奏。在此投资背景下,企业应充分利用政府政策提供的投资收益,借助“区域”主动性、内部风险承受能力和外部发展环境综合考虑,着眼于自身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寻找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需求出发,科学提出跨国并购战略,规范自身境外投资行为,衡量企业是否有能力开展跨境并购。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引导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力度。鼓励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能源和农林牧渔业。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营商环境指数、腐败感知指数、政府主权信用评级等全球指数中排名靠后,政治经济环境较差。在此背景下,为避免金融风险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境外投资指导、服务体系,每年更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按行业、地区分类细化,详细介绍东道国的外部环境、产业发展情况,向中国企业通报东道国的投资并购环境和法律、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客观风险,列出重点投资领域、限制条件投资领域和禁止投资领域,向企业分析在各个投资领域投资时应注意哪些事项,重点是什么。并定期更新东道国安全审查标准、反垄断审查标准和投资并购审查标准,规范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并购行为。中国企业可以利用此类官方指引,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产业政策,在官方指导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投资活动,避免企业投资并购的盲目性。
我国企业并购前融资活动需要合理的融资规模,根据交易量、前期信息收集、中介聘用、债权利息、股权支付和证券承销费用等确定收购成本,瞄准未来投资的存在机会预测企业战略储备所需的资金,并结合整合阶段的运营费用,计算出企业并购的总融资需求。同时,中国企业应根据经营状况和未来盈利能力,合理估计未来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数额,编制资金使用预算,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并购活动所需的资金,具体分析是否、何时会出现资金短缺。此时,企业可以迅速筹集足够的资金,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从而有效降低跨境并购活动的财务风险。
结束语: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风险控制流程需要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跨境并购战略;充分尽职调查,选择合理的估值方法,降低定价风险;在保持合理资本结构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融资方案,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降低融资风险;制定资金预算管理,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合理控制换股比例,降低支付风险;全面了解被收购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制定合理的财务整合方案和经营策略,实施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降低整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