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曲化妆的原则及审美特性

2021-11-30 03:16邓惠
魅力中国 2021年50期
关键词:眼影脸谱化妆

邓惠

(长荣京剧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戏曲之生命虽因剧本的创作而产生,但其活力的展现,是需在舞台表演呈现的。戏曲的舞台艺术是以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去创造无限的时间或空间。以戏曲的化妆艺术而言,它是在人体比例约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的窄小范围中,用勾揉、抹涂的方式,以无声的语言,创作及虚拟各种人物角色的性格化、类型化,及在舞台有限的空间中,彰显人物的扮相,以便吸引观众的注意及提升艺术的审美效果。

一、戏曲化妆的艺术性

戏曲的脸谱是确立使演员角色明白易懂的象征关系,演员的不同脸谱,即是不同象征符号的改变。一般来说,戏曲中的生、旦、净、丑其化妆都有一定的形式讲究,其构图也是定型化的,其中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人们称之为「素面」;净、丑的角色,则以夸张强烈的造型及色彩,表现出与常人非常不同的舞台审美之感,亦即「花面」,进而发展出「脸谱」。故脸谱的研究,大都以净、丑两角色的各种花脸为主要的对象。

中国戏剧的表演其舞台背景的布置及使用的道具,是相当简单的,变化也不多。故在舞台艺术中,能引起观众注意的,则在演员肢体动作、唱腔及外表的形象特征。因此,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打破舞台单调的气氛,演员脸部及服饰的装扮,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中国的古典戏剧愈到近代,愈来愈以演员的舞台表演艺术为中心,大家所重视的不是剧本的好坏,而是舞台上一段好听的唱腔、精彩的武打,以及结合化妆与服饰所呈现出来的美妙身段。因此在本文中,就先以舞台艺术中的一小部份——戏曲化妆,作为探讨的先例。

化妆是装扮人物的头道工艺,是用以表现与区别角色长相、容貌的重要艺术手段。化妆对于塑造戏曲人物形象之所以不可或缺,在于离开了化妆,人物造型就没有光彩,产生不出人物应有的艺术美,观众对戏中众多角色的面目也难以清晰地分辨与识别。因为戏曲化妆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美容,更重要的是为寓神于形,突出角色的相貌特征及其性格特点。戏曲化妆的主体是面部化妆,分俊扮、丑扮、花脸三种。戏曲化妆以脸谱化见长,其中以丑扮、花脸最具特色。所谓脸谱化,实际上就是程式化,而且与性格化密切相关,这也以丑扮与花脸尤为明显,夸张、变形、写意的浪漫色彩非常浓重,因而其化妆美也最具艺术特征。戏曲化妆中最值得推崇的是脸谱艺术,人们也常喜欢以脸谱来标志戏曲并进行宣传。所谓戏曲脸谱,就是在角色脸部用五颜六色的颜料按一定谱式勾画上的满脸图案。脸谱的颜色分主色、副色、界色和衬色。其中主色用以显示角色性格特征,像红色表示忠心赤诚,如关羽;黑色表示严肃刚正,如包拯,或表示耿直莽撞,如李逵;白色表示奸诈专横,表示骁勇暴躁,如青面虎等等。副色、界色、衬色起点缀、衬托、装饰的美化作用,丰富性格特征及图案色彩,使脸谱增加光彩,达到寓神于形及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二、戏曲化妆的由来

探讨戏曲化妆的由来,则需探究戏曲的起源。戏曲的起源有种种说法,例如源于上古时代的诗歌、舞蹈;源于宗教仪式;源于古代宫廷排优;源于皮影戏和傀儡戏等说法。因而也造就戏曲化妆的由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但大致来说,主要可分成三方面的影响:其一是受中国戏曲表演中面具的影响。其中大家较为熟知的是兰陵王的故事,谓“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着之。”但因面具较为刻板,不似直接涂抹在脸上更为真切生动,故渐以「面具」改为「涂抹」的方式,因而也成为后世认为这是脸谱起源的滥觞。其二是直接受了历代戏剧化妆的影响。「早在南宋时的《张协状元》中,疏密使相王德用的化妆就在脑门上画了一只鹿的图案」。到了元杂剧中,化妆渐渐普遍,而有了红、白、黑的分别,这三种颜色是源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三种基本肤色,如某人血气方刚,所呈现的「红光满面」;某人肤色白皙,所呈现的「面如冠玉」;某人皮肤黑黝,所呈现的「黑脸大汉」,戏剧化妆的颜色就是在以生活为依据的基础上,再经过艺术夸张而形成的。其三是受到民间歌舞表演中以化妆表意的影响。例如扮演某种妖魔神怪,就将该种形象画在脸上或身上等。

三、戏曲妆容画法的特点

中国戏曲的妆容中,古典的元素是以勾勒、涂抹的方式呈现,直观、夸张、大胆,三者相互结合产生一种特别的美感。浓重色彩幻化成不经意的图案,彻底打破古与今、中与外地界限,肆意描绘出文化的精髓。

(一)点染

是将明艳的色彩点在眉眼之间,既能保留戏曲妆中大胆的用色,也能弱化其夸张的造型,且红色跃然于脸庞,取代了原有的黑色浓眉,一抹朱红从眉下由深逐渐往下淡,到两腮变成桃红色,在与嫩白色柔和相连,加上大眼、修长的眉与鲜红的唇更加体现了团的色彩鲜亮质感。

(二)揉抹胭脂

戏曲妆里,红晕的色调是一门艺术,水红色在两颊大面积的晕开,烘托出一低头的温柔,在用红色腮红在左右两颊的地方涂抹出三个圆形,直径在一寸到两寸左右的红晕,从圆形中间向四周揉开,从中间伸向四周逐渐变浅,直到与脸部底色自然衔接,不能有轮廓线。

(三)瓷肌朱唇

着重于底妆的遮瑕步骤,掩盖肌肤的所有瑕疵后,用比肤色浅一个色号的水润粉底在脸上均匀涂抹,做到没有一处遗漏,尤其是鼻窝、眼窝、嘴周都要揉到,不能留下空隙,点染一抹朱唇为妆容更添亮点,唇周的边缘要清晰,唇线要干净利落,不能有粉痕。

(四)勾勒线条

红、白、黑的线条美是戏曲妆的精髓,画眼妆时首先就要画出轮廓线,在均匀填满,可以结合现代妆容的画法,在黑色的眼线上,再画一条白色的线条,增加双眼的开阔度和明亮度。用含有珠光的眼线液笔可以增加眼睛的神采,也可以用来勾画内眼线,让眼妆在不同的角度都闪烁变换的光芒。

(五)勾画眉眼

戏曲妆容的眉眼线条要简练且干净,对称并富有神韵,先勾眼睛再勾眉毛,无需画的犹如戏曲脸谱一般夸张,但如蝴蝶翅膀般的线条可以增加女性的妩媚与娇美。用饱和度较高的彩色眼影,单色或者多色来搭配,发挥出晕染的手法,来彰显艺术的美感,眉妆在融入颜色,和眼妆色彩呼应。

(六)戏曲妆眼妆步骤

(1)戏曲妆的眼妆是细长型,是通过眼线将眼睛刻画的比较细长,在画眼线时将眼尾的眼线进行平拖,使眼睛看上去变得细长。

(2)在眼影的选择上面,利用白色和桃红色来搭配进行修饰,在加入一些时尚的创意到妆面之中,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元素又不失时尚感。

(3)在眼尾处先选一个偏浅的粉色打底,在选择一个正红色眼影在眼尾处加强眼睛的立体感,在上眼影的时候,把眼影的范围拉长且增加眼睛的长度,处理下眼线时,记得把上下眼影进行衔接。

(4)眼妆的舞台效果是在红色眼影上面,浅浅的压上一层黑色眼影来增加眼睛的深邃度,眼妆的基本形状就完成了。

(5)最后连接腮红的这个部位,要将京剧元素中的面翼扫好,利用大号刷子蘸取粉红色的腮红进行大面积的铺底,然后选取一个偏深的大红色腮红,在需要加深的地方进行晕染加重。为了体现面部的立体感,要用大红色的眼影做鼻侧影晕染。

对于戏曲妆容来说,细节的把握一定要很到位,不然体现不出独属于国粹的精髓。

四、戏曲化妆的意义与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要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时常都会被提醒「人不可貌相」。相反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时常会透过服饰、化妆等外在形象,彰显「人可以貌相」。亦即藉着人物的形象创造,使观众对剧中人物的角色、性格,在登场的一剎那间,不需道出身份,即有鲜明的基本认识。因此,戏曲化妆不仅在于能增添戏剧审美的效果,而是有其更重要的意义,如下分述之:

1.寓褒贬:一般来说,勾脸者不如本脸者纯正,故生、旦的「素面」妆与净、丑的「花面」妆形成鲜明的对比;文人不勾脸,武人才勾,有重文轻武之意。

2.辨忠奸:如黑脸的包拯,性格正直;白脸的曹操,貌似忠厚,内藏奸诈。

3.示年龄:如脸色为粉红色者代表年老之人;脸形为六分脸者,多半是德邵功勋的重臣老将。

4.示血亲:表示父子关系,让人一望得知。如张飞(父)与张苞(子);孟良(父)与孟强(子),父子之脸谱有相似之处。

5.示身份:例如身份愈高者,脸上的勾绘之花纹愈少;身份愈低者,脸上的花纹则愈多。

以上是戏曲化妆的意义,另外,戏曲化妆亦有其代表的下列功能:

1.唤起观众的注意:舞台上夸张的眼、眉、鼻窝、嘴及脑门的勾绘线条,再加上耀眼的色彩搭配,颇能唤起观众的注意。

2.补助观众的了解:藉由化妆呈现的颜色及勾绘地线条,观众很容易了解剧中人物代表的角色及身份。

3.扩大演剧的范围:飞禽走兽,无法搬上舞台展出,可利用化妆的技巧,表演实物之行动。

4.增加戏剧的生动:脸谱艺术是中国戏曲独特的造型呈现,不同的角色,各有不同的化妆技巧,若再加上服饰的搭配,常能塑造舞台生动的展出。例如「桃园三结义」中的刘、关、张同台展出时,刘备是本色脸穿红袍、关羽大红脸穿绿袍、张飞黑花脸穿黑袍,舞台画面上呈现了红绿相间,黑色压底的空间对比效果。

戏曲人物的装扮由化妆、服饰和角色随身携带使用的道具所组成。人物造型美是戏曲舞台美术的首要职责,因为装扮人物与表演故事是决定戏剧的两大艺术要素。戏曲作为戏剧艺术,尤其如此,只不过其人物装扮的式样和表演故事的形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与其他戏剧品种有着明显的区别而已。作为戏曲艺术,可以不要空间造型,因为戏曲的艺术空间可以通过演员自身的表演来暗示显现,但不能没有人物装扮。正确的人物装扮和与之相对应的表演动作和谐配合方有可

总之,有造诣的戏曲艺术家都极其重视人物装扮,总是进行精心设计及装扮,并不断有所创新,使之随时代而变化,使剧种特色与时代特征日益鲜明,构建出完美的、恰如其分的人物造型。

猜你喜欢
眼影脸谱化妆
缤纷魅影
做个脸谱迎『六一』
给语言“化妆”
化妆
画眼影
灶王爷的“脸谱”
彩妆去寻找春天
神采飞扬
少女的化妆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