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伟
(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部,广东 河源 517300)
党的发展史详细介绍了党的三大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作用和时代特征。把握我们党的历史时代,可以塑造学生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帮助他们树立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具体分析事物,有助于他们在新时代勇于开拓创新,逐渐变成优秀的年轻人。
完成思想政治课主课堂教学,夯实信仰基础。学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结合党史学习和教育,推进思想政治理论“四优”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名师”“金课”示范带动效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行动要积极,通过集体备课、小组讨论等方式,从身边的变化和新鲜事例入手,将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融入每门思想政治课内容中,重视小故事的运用,用重点感动人,让信念扎根灵魂,内化内心。尝试将思想政治理论从课堂“搬”进校史馆,将校史的掌握与党史的学习相结合,分析校史中红色的教育资源,打造立体生动和个人体验。红色课堂教学,体验式思想政治理论。评优思政课优秀教师和经典案例,在同领域推广思政课和课程内容,让课堂教学成为有温度的阵地。
在实践活动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结合实际、联系群众、自我分析的优良传统和传统作风,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女。基于这种精神本质、风格和传统的学习,高中生可以合理地处理学生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疑问,纠正他们与他人、群体和国家的关系。
习主席曾表示,今天我们离中华文化和民族复兴的总目标越来越近,我们有最强烈的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总目标。这个时期的青年学生更要脚踏实地,勇于承担责任,勇于创新。高中是价值观产生最关键的时期。同时,他们也最容易受到各种不成熟、误解和欺诈的影响。在普通高中阶段,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历史充满信仰。
1.成人礼教育建设实践活动构想。(1)总体观念:立足“三基”,养成良好习惯;谋求“五个一体化”,提高学生发展意识。(2)“三常规”实践活动理念:谋求一日发展,创造8 个习惯;每周基础强化5 个关注,培养5 个品质;每月的基础都是基于实践活动研究,以提高综合能力。(3)“五结合”实践活动构想:校本教材基础理论导航——系列活动主题和风格的具体指导——人生路径规划设计培训——走进社会实践活动——责任参与意识完善。
1.寻求每日发展,养成8 种习惯。包括:(1)参与家务劳动;(2)写人生寄语;(3)总结一天的成长;(4)彰显军人的威严;(5)装饰最佳形象;(6)在课间活动中保持安静;(7)解决冲突和纠纷;(8)解释文明现象。
2.周基础强化5 个尊重,培养5 个素质。包括:(1)重视五星级红旗,认真对待升旗仪式的理念;(2)重视发展,品味青春成长的现实意义;(3)重视身心健康,健全健康生活核心理念;(4)重视成果,塑造珍惜他人工作的理念;(5)重视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维护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权益。
3.月基础以实践活动研究为主,提高综合能力。包括:总体目标先导、分段建设、主题风格推广、素养提升。在“三常规”的实施和管理方法上,大家一直关注的是:(1)关注三结合:与院校管理体制相结合的基础实施、基础实践活动与学生自主体验相结合、基础设计方案与学科亮点建设相结合。(2)塑造三个理念:总体目标理念、自主理念、特色化意识。(3)强化三个到位:及时监督管理义务、及时配合学习、及时制定日常管理对策。(4)形成三个共识:在总体目标上,常规管理强调新创特色;在整个过程中,常规管理注重细节,注重培训;在常规管理注重方面,发展个性化。同时,基于对“用创新规章制度完善对策过程”的追求,进一步优化了《高中生成人成长规划实践活动指南》的安全操作流程。以“激励发展、激励提升”为宗旨的学校“十大新星”和“模范生”评选方案进一步完善,形成了较为科学的《高中成人综合素质评价定量评价计划》等。
此外,为了更好地使三“常规”成为同学成年成长阶段的一种积极的内在个人行为,我校还配合成人礼教育核心理念,每天明确主题风格,每天3 次巡检反馈坚持不懈,每周总结一次,每月总结一次。我院自始至终以学生“健康成长的成人”为根本,满足学生能力、素养和品格全面提高的成人发展要求。
1.成人礼教育与校本教材紧密结合。内容:(1)学生人生发展具体指导书——《生命成长指南》;(2)见习主题活动记录本——《中小学生生命成长实践活动手册》;(3)学生习惯养成打造文学梦想书——“发展的幕后”;(4)学生习惯于编写日常生活叙事书——《青春碎语》。
方法说明:在高中生成人习惯养成与校本教材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中,大家采用的是“一线两轨制”的推广标准。(1)第一线:以塑造和完善高中生成人发展观为主要指导方针,以校本教材《指导方针》理论创新为基础,完善高中生成人发展观生命、灵魂和思想的成长。(2)双轨制:依托《生命与心灵成长指南》作为基础理论模型,大家设计了“五位一体”作为《中小学生生命与心灵成长实践活动手册》的关键。以“中学生”“三基”为宗旨以“发展幕后”“青春年少”等三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拓展课程为宗旨,落实“行走”实践探索对策实行“双腿走路”“双规并行”的实践探索策略。
2.成人礼教育与主题风格系列产品紧密结合。内容:(1)主题风格系列教育:三月文明新风月;四月,祭祀英烈之月;五月,革命传统月;六月,理想感恩月;九月,敬师重道月;十月爱国党月;十一月,诚信友谊月;十二月,生命发展月。(2)节日系列教育:3 月学习雷锋纪念日、3 月8 日国际妇女节;四月,世界卫生组织日,清明节,全球地球日;五月,国际劳动节,中国青年节;六月,国际禁毒教育日;七月,中国共产党建党日;九月,抗战胜利日、中国教师节、我国国耻日;10 月,十一国庆节,全球粮食作物日;十一月,消防知识宣传日,母亲节等。
解说方式:在对高中生习惯养成与主题风格系列融合的实际探索中,大家采用了“立足节日主题风格,完善系列教育”的策划理念。即:以节日为主线,根据节日信息设计方案,结合学校和班级特点,设计方案符合学生教学目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比如4 月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日”“地球日”“清明节”等月份的节日特点,设计了“让尘土飞扬””环境卫生周;“爱自己的家”“关爱地球环境主题活动调查周”;“与烈士比”和“珍惜日常生活幸福快乐思考周”等主题活动。
3.成人礼教育与人生规划紧密结合。内容:高中“人生规划”教育是指对普通高中阶段青少年开展的“人生规划”教育。具体包括学术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规划等。学术生涯规划是完成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职业发展规划是学术生涯规划的实际方向。是高中生写好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可以在他们原来的学术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再接再厉。预先设定的增选来执行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
主要内容:高中生自己的人生轨迹学年月计划表、高中生自己的人生轨迹三年计划表、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分析表。方法说明:在实际探索高中生成人习惯养成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过程中,大家采用了“分段教学,循序渐进”的成长方法。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健康发展特点,建立班级德育的总体目标是:高中一年级——成人习惯;高中二年级---成人总体规划;高三——成人义务。三大德育宗旨的实践活动和推广,均以高以志师生制定的《中学生自主人生道路三年规划》为基础。
4.成人礼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内容:(1)加强学年、班集体、社区、街区等长效服务项目制度的推广,创建周末、节假日助人、助人、有计划的志愿服务小组,记录,还有总结。志愿活动涉及的服务主题活动每月不少于4 小时,每学年不少于16 小时。(2)公开班集体“成人节”或“成人誓言日”,制作成人服务卡,写个性班集体誓词、成长纪念册、成人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成人誓言仪式内容。(3)加强、丰富和改进新军训、升旗仪式、班级集体基层民主周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成长观念。上交原材料:(1)社区实践活动主题活动调查研究报告。(2)参与院校、家庭、社区的工作记录。(3)内务记录的例子。(4)学生课外活动记录示例。(2)学生社区便民服务活动内容示例。(6)社区实践活动实例。(7)中学生社区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报告示例。
方法说明:在高中生成人习惯养成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中,大家采用了将实践活动经验与基础理论感受紧密结合的方法。即第一,规定学生在参加社区实践活动、社区便民服务、家务体验等体育活动时,要从日常生活的方面理解发展的表面现实意义。其次,规定学生应根据家务记录、学生社区便民服务活动、社区实践活动等,从发展的角度,客观地发现人生道路发展的本质意义,进而学习自己在成人成长的过程中。精准定位方向、职业规划、岗位指定更精准、更合适、更系统、更有针对性。
5.成人礼教育与班级集体观念紧密结合。内容:(1)独立参与新项目:班集体档案建设六点:班名设计及说明;班级文化,班级培训;课堂歌曲(歌词设计方案,旋律可以使用流行歌曲);班集体整体形象设计(包括同学仪表、班集体卫生要求和班环境布局);班徽设计及说明;班旗设计及说明。(2)合作参与新项目。参与校园活动,如学校安排的各类文娱活动,如新生军训、体育锻炼、文化艺术节等;班级专题活动,如专题班会、辩论、讲座、社团活动等;集体的基础建设,如海报的设计方案的布局;教室的净化处理、绿化、保洁。
解说方式:在实际探索高中生成人习惯与班级集体观念融合的过程中,大家遵循自主参与、相互合作的相互促进的标准。在独立参与新项目时,我们注重个性化的自我表达、特色展示、自主创新和对完美品质的追求;在合作参与新项目时,大家注重大局意识、合作理念、自觉行为的塑造。大家所做的是让学生在制定和布局阶段中享受教育收获,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
党的发展史是我们党历史和时代发展潮流中沉积的宝贵精神食粮,是潜藏在当代年轻人学习中的精神精髓。在高中成人礼教育中,将党的发展历史精神精髓融入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完善的人格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