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静
(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06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2020 年11 月12 日至13日,习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3]
“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4]高校思政课也要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考评机制。
1.教学手段的创新
笔者曾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并做了相关的调查问卷。问卷中,当问到每天使用新媒体社交工具的时间时,“47.72%的学生选择5~6 小时,还有 11.93% 的学生选择选项‘更多时间’,并写上了时间,比如 13 小时。甚至有学生在‘更多时间’选项上写道 :除了睡觉都会使用。”[5]这些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广泛使用新媒体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6]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特点,创新教学手段,与学生进行学习互动。
2.考评机制的创新
高校思政课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评机制应该得到创新。在考评方面应改变最后期末考试一考定终生的理念,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比如加强平时对学生的关注,将十几周的课堂表现也要纳入最终考核中。另外,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应纳入考核评价范围。这样一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注重平时,也关注期末,既注重理论,也关注实践,实现学生全方位能力的考核。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7]协调发展是高校思政课以及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发展的要求。同时,协调发展也是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必然要求。
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调发展
过去旧观念认为专业课就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思政教育相关内容就只由思政课来教授。高校应认识到要把思政课内容作为基础,大力探寻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的思政资源,使思政教育能够融通专业学科、各个课程以及学生的学习各方面。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高校可以构成课程思政教师团队。这个团队可以由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组成,形成结对交流和学习,为课程思政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资源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协调发展。
2.教师自身协调发展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展示案例、传授理论,是学生学习思政课的重要“领路人”。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需要协调发展,不仅要关注本学科的知识内容,也要兼顾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此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涵养,也要关注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专业课教师同样也有着育人立德的任务。因此,专业课教师在研析自身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不断获取思政理论来充实自己。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绿色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高校思政课的永恒话题。可以加强绿色教学形式设计,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绿色思维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另外,还要关注虚拟世界的绿色教育,网络世界也是学生精神家园的一部分,要把绿色理念氛围弥漫于虚拟世界,提高学生精神家园生活的质量。
1.加强绿色教学形式设计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学习内容,与学生积极探讨绿色发展。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中有“美丽中国建设”这部分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应充分结合现实实际,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设置相关问题讨论,比如:如何建设绿色校园?在讨论过程中把学生分为小组,小组讨论结束之后再交流各小组想法。通过课堂教学形式设计,使学生联系生活深入思考,有利于学生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2.关注虚拟世界绿色教育
绿色环境不仅是我们的现实世界,也包括网络虚拟世界。当代年轻人平时的生活就是处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不断交互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践行绿色理念,在虚拟平台同样也是如此。思政课应关注虚拟世界的绿色教育,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在虚拟世界中也应保持良好的网络交往心态、处理好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塑造学生在虚拟世界的主体性,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绿色网络环境,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着力实现合作共赢。”[9]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有开放包容的目光,注重内外联动,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在学生学习方式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去,形成开放互动学习路径,增强学习效果。
1.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习总书记谈到:“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0]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摄取中华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营养,另外我们的文化礼仪也应汲取西方积极的文化资源,比如西方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等等。综合国内国际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2.学生学习方式的开放
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不是只能局限于思政课的课堂,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积极创设学生实践基地,使学生可以“走出去”。在实践中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吃透理论,并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习总书记曾谈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结合时代条件赋予其新的涵义。”[11]思政课在这方面也要能推陈出新,运用实践手段,开展知识竞赛、文化故居游、红色革命基地游等等形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开放,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12]共享让我们认识到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涵和覆盖面,要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实现资源共享。
1.学生互相学习,学习资源共享
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应积极地与他人打交道、向他人学习,不断地获取知识,才能提升自我。并且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知识的获取不仅来源于老师,也可以来自于身边的同学。因此,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善于向他人学习,进而共享学习成果。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2.思政课、社区、企业、社会团体资源共享
思政课、社区、企业、社会团体的思想政治资源不应该是各自独立分散的,而应成为一个共享共同体。社区、企业、社会团体等可以为大学生进行思政实践提供渠道。通过在社区、企业、社会团体等地方的实践,使学生的思政学习不是停滞在教材理论上,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明了,理论融于实践。
习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政课教学也应如此。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我们如何上好思政课、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颇多启示,值得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