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文铭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在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需求的推动下,2015 年3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自2014 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就表现出了结构调整与增速放缓的特点,反映出我国经济进入到了新常态发展阶段,需要注入新的“元素”以及“血液”。“互联网 +”行动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相关概念的提出,顺应了全球化进程中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的大趋势,也满足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基于互联网+背景,探究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我国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创业目标。
互联网指的是相互连接的网,权威解释为:联网(Internet)是指21 世纪之初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1]。这些网络主要根据标准的网络协议实现连接,并连接着全球几十亿的设备。互联网出现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然后于九十年代风靡全球。我国1994 年正式接入互联网。从出现到全面普及,互联网只拥有几十年的时间,并不断的更新换代,使得人们生活、工作等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现阶段,互联网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社会的一种必需品,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发展、建设,均能够看到互联网的身影。对于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大数据而言,既是互联网发展的成果,也是互联网发展的动力。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互联网经济推动了传统经济模式的变革,并优化了产业结构,信息流通速率也得到了提升,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和快捷[2]。同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处在全球首位,截止2020年末,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70.4%。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社会的良好发展,但也形成了部分难题,我们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社会,怎样掌握住机遇和规避风险,就显得尤为关键。
对于创新而言,属于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只有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互联网+在影响社会经济变革的基础上,也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了展示人生价值的机遇。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大学生创业表现为拓展思维、开阔视野,运用各类互联网技术开展经济生产活动,进而获取经济利益以及实现理想的行为。
就业属于最大的民生之一,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909 万人,因此毕业生正常就业逐渐演变成了政治、社会特点问题,与国家经济稳定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地联系[3]。在优胜略汰的就业市场中,从业者需要具备可以支撑工作内容的相关行业技术。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各类互联网知识技术之外,还需加强自身创新思维,进而解决就业问题,顺利实现创业理想,并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外,大学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结合传统产业模式可以获得众多创新创业机会。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 2020》显示,有49.86%的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创业表示出了较为强烈的意愿。同时,大学生当前的创业前景良好,社会支持、政府出台政策激励大学生“互联网 +”创新创业,对于搞活社会创业经济,缓解高校毕业就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政府制定了各类优惠政策。在“互联网+”背景下,为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展开自主创业,政府不仅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且还从财政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一方面,政府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到创业融资和建设,创业教育培训等项目中,比如面向创业大学生免费开放绿色创业基地;在大学生办理经营执照时,专门为其开设绿色通道,让其优先办理;在银行贷款方面,也针对大学生对利率做出了适当调整。另一方面,出台了减税降负税收优惠政策,以“互联网+”为主题,制定了行动计划,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大学生创业发展,包括档案优惠管理、免费创业培训等。第二,创新创业选择多元化进入“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发生了变化,其选择的范围变得更广了。现在的创业已成为一种共享经济模式,再也不是过去的单打独斗。传统的工业、农业生产借助和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充分融合,让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得到了提升,创新力也不断增强,进而便将3W 咖啡创客空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外卖行业等一些新的市场提供了大学生,帮助其更好地进行创业[4]。第三,创业教育的推广让大学生成为主力军。“互联网+”的时代,传统的入职就业正逐渐被创业所取代,而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各大高校也对创业教育更加重视,整个大学教育的阶段基本上都被创业思维所贯穿。作为一个激情、活力十足的群体,大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且社会适应性也很强。
若能够对“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挑战有一清楚的认知,则可在教育指导中将一些不良因素很好的规避,把消极影响降至最低,从而保障创业教育措施的顺利提出。具体而言,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大学生社会经验匮乏,未充分了解行业和市场。对大学生来说,如果想将创业项目顺利推进,则优良的创业环境是先决条件。但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大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外出实践的时间,所以也就未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而创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累积一定的社会经验与社会实践,很多时候学生都不能系统地把握和创业有关的诸多要素,也无法做出科学判断。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有很多创业项目出现,由此也迷惑了很多学生,使之盲目乐观,根本未将创业的困难和阻碍意识到。第二,新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出来,创业资源匮乏。当前,互联网技术随时都在更新换代,技术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宽,在此形势下,要想创业就必须把对新技术的掌握水平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想要了解新技术是很轻松的,但在技术开发应用方面遇到的问题却比较多,因为丰富的资源是技术开发应用的基础,而大部分学生的资源都是非常欠缺的,所以也就无法提供资源保障,进而不能成功创业。
首先,提高自身创业综合能力。在“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创业一定要秉承艺多不压身的原则,且在正式创业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创业项目的需求。要知道,创业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自身条件也非常重要,即知识储备必须深厚,创业技能一定要扎实。对此,我们应发挥出学校学习环境的作用,争取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自己创业项目相关的技术技能。并借助课余事件选修其他一些课程,如公司法、工商管理等。常言道:“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业技能的培训是在有创业这个想法之时就应开始的,只有提前做好学习方可使缺乏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弊端得以弥补。其次,积极参加大学生“互联网 +”创业实践活动。现阶段,各高校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比赛重点在于理论思维的碰撞,但创业实践活动更符合真实的创业。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运用主办方提供的相关创业资源,发挥与提高自身综合创业素质。同时,大学生属于国家“互联网+”创新创业计划的主要对象,对此高校需加强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向学生构建贴合实际的“互联网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转变传统教育方式,运用学生直接参与和实践的模式[5]。例如,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比赛、互联网+创业项目孵化以及校企创业项目比赛等。在此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并正确运用各类互联网技术,结合学校构建的创业实践平台,将理论向实践进行转化。同时,我国在离开学校创业前,需要通过学校的实践平台加强锻炼,进而提高自身互联网+创业综合素质。
高校属于对大学生创业素质予以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可以向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获取提供保障。基于此,要想对学生创业需求进行满足,高校应将网络手段作为立足点,创设新的育人模式,协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以及实践技能。对理论知识进行补充的过程中,高校专业课教师需要将前沿知识作为基础,深入了解学生现阶段在创业理论方面存在的不足,将课堂作为主要阵地,通过专题讲座等相关方式,普及各类创业理论知识。同时,在具体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出互联网技术的作用,诸如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相关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并凭借教育创新优化育人体系。另外,高校还应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给学生提供累积实践经验的机会。
对于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活动而言,属于一种社会行为,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所以优化社会环境十分重要。因此,各地政府可牵头批地构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工业园,并加强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扶持,制定校企合作优惠政策,进而组建地方创业团体,让各个创业项目交叉相互支持发展。另外,为大学生创业创设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提供小额贴息亦或是无息贷款,夯实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就业压力地逐渐升高,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偏向于自主创业。作为祖国新时代的建设者,大学生除了具备丰富、多元的知识储备之外,创新创业精神也十分强烈。因此,国家支持与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希望能够采取创业带动就业的方式,缓解现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并让社会向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互联网+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存在各类挑战,需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掌握住机遇,在创业者群体中崭露头角,并重视风险防御,能够从容、冷静地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