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维良
(甘肃省广河县城关学区马力庄小学,甘肃 广河 731300)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吸收并不理想,这也就导致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难度,降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并且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即使当前教育理念不断进步,也避免不了有教师会无法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因此,在当前教育阶段,就需要小学教师采取更加合理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活动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和国家更需要专业型且具有独立自主能力和较强思维能力的人才[1]。这也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主张推行素质理念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学生能否在今后社会生活中得到更好发展的前提。对于学生而言,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仅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场所。数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抽象与形象知识发散思维,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创新思维等重要能力发展。且通过数学教师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引导,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由此可见,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是帮助其在今后学习与生活中得到有效发展,并成为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重要学科。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传统教学方式逐渐被更多充满趣味性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所替代[2]。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过于枯燥,教师虽然也会采取用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但却很少给予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索的时间和机会。且大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坐正听讲,跟着教师自身的思路进行学习,为学生将所有难点都拆开来仔细解释。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确实能够掌握教学内容的概念,却很难将其实际应用到生活中。因为教师一个人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全部包揽,而学生只是跟着教师进行记忆而非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并逐渐降低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今后发展形成阻碍。
当今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信息提取能力、良好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足够说明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阶段,也不利于学生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多种教学方式也逐渐被应用到教学活动当中,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3]。如情境教学法,通过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故事、问题等有效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加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大屏幕、微课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用更加直观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诸如此类的多元化教学手段有效改善了小学数学教学传统的陈旧和枯燥氛围,让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幽默,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需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方式,基于学生学习情况和兴趣点创设更加灵活、生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提高对于学习数学知识兴趣,并有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实际意义,并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当作课前导入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活跃思维的同时提高课堂专注程度。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就可以借助问题“老师带来了一个苹果,想要把这个苹果分给四个同学,我应该怎么办?”“如果把苹果平均分成四份,那么其中一份应该怎么表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思绪集中在教学活动当中,并进行思考和探索。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并了解到学习数学对自己的重要性,并基于对熟悉事物的探索欲望加强课堂参与程度。如在进行空间方位词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转换教学场景,从教室中走出去,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不仅仅是作用于课堂中,对实际生活也有着重要意义。且这样一来,还可以让学生提高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变换不同站立的位置,对不同方向的人和事物进行辨别。如当学生站在国旗下,教学楼就在他的正前方,当学生站在宿舍楼下,教学楼就在他的左边。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法不但可以活跃教学氛围,还能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提高求知欲,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在我国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之下,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对教育事业带来更加灵活的生机[5]。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借助先进技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知识吸收方式。通过多媒体色彩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效果等,让知识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完全贴合当前阶段小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和发展状态。因此,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资料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更好地运用。
例如:在进行《旋转和平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寻找生活中旋转移动的物品和平移的物品,并通过制作PPT 让学生加深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当学生在对屏幕上多种事物的移动方式进行分析时,就会提高其知识理解与实际运用水平,并加深对于教学知识的印象。借助这些充满趣味性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学生视野和知识储备。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形式,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再借助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时、分、秒》为例,教师通过微课简单、短小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观看视频过程中初步了解并掌握一定时间观念。在学生观看视频过后,可以让学生展开比赛活动,一分钟之内,可以完成哪些事情。当学生在进行“系红领巾”“画画”“跳绳”等活动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到一分钟可以做到多少事情,秒针转一圈,分针就会走一小格,也就是一分钟。加强学生时间观念,让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有一定了解,并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
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加上其生活方式和环境就会产生一定差异性,而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基于因材施教原则,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寻找到自身最近发展区,并在获取成就感受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学习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方式和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程度进行分层,对于学习效率高、具有较强数学学习热情的学生注重更深层次的引导,让学生加强对于知识的实践和问题中信息提取的能力。对于学习效率中等,具有一定学习热情的学生而言,就可以让其加强知识巩固,使其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掌握并加强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对于学习效率一般且对于数学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而言,教师就可以注重加强其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让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这样一来,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充分发展,并且不会因为学习目标过于复杂而感到挫败,也不会因为教学活动过于简单而降低参与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游戏是学生探索知识和发展个人社会性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吸收知识的重要手段[6]。在学前阶段,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以游戏为主,然而到了小学阶段,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学习氛围,很少会采取游戏化教学方式,担心学生会过度关注游戏而降低课堂专注程度。事实上,游戏是符合当前阶段学生思维和发展状态的,教师若是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丰富教学活动内容,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感到新颖和趣味性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游戏,让学生两两一组,根据教师指令将地面上不同形状的卡片取走。如教师提到“长方形”,学生就要寻找图形堆里的长方形,并把它取到自己身边。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形的“影子”进行对比,为其找到长短大小都相同的图形。这样的游戏教学方式能够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其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加强对教学内容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水平。且教师创设的充满趣味性的、灵活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愿意自主参与进来,提高学习质量,促进高效课堂开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趣味性,并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与学习。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团队协作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学习自信心,在今后学生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