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俐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一小学,江西 九江 332100)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各界人士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尤其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来科学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观察、比较、分析,逐渐形成知识系统。借助绘本教学可以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更具有针对性,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既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绘本的内容有较高学习热情。因此,借助绘本的教学形式开展道德与法治内容讲解,学生可以通过小故事正确解读知识内涵,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辨别事物的能力,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如果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教育,学生就会缺乏情感体验。而绘本非常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经常看漫画书、故事书等,所以更容易理解绘本内容。通过绘本教学的科学应用,学生可以增加情感体验,将绘本中的情感转化为内在认知,进而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安全地玩》一课时,学生会将自己的生活与绘本中的情景联系起来,反思自己在日常活动中是否存在隐患,不断增强生活技能,提高自身防范意识,确保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生正处于意识形态快速成长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会无意识地模仿成人的行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包含了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内容,由绘本教学形式开展知识讲解,具有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特点,对学生有很大的积极影响。通过绘本可以使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模仿教科书中的正确行为,不断规范言行举止。例如,在讲解《清新空气是个宝》一课时,学生会了解各种空气污染现象,如燃放爆竹、汽车废气、工厂废气、秸秆焚烧等,并意识到应该尽最大努力保护空气。绘本中有大量的环境保护教育内容,对低段小学生的思维意识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进而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绘本教学能有效地丰富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活动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通过趣味横生的课堂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内涵,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讲解《试种一粒籽》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种子进行播种。当种子生根发芽时,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教材中有许多类似的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增强相互交流机会,为课堂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包含了许多趣味性强、教育性强的绘本,图画形式生动,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因此,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将绘本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我不拖拉》一课时,教科书引入了《牵引鸟》的绘本故事,教师可以在课程伊始播放《牵引鸟》的动画片段,作为新课程的介绍,无疑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看完动画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拖拉行为的不良后果,并问“牵引鸟的最终结果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是否有同样的拖延行为,如把作业留到假期的最后一天,踩着上课时间点进入教室等,并考虑这些行为的负面影响。通过绘本故事的介绍,可以增加学生听讲的热情,而且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拖拉的不良影响,并积极纠正坏习惯。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反思自己,而不是直接接受理论知识,激发了学生深层次的认知体会,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大多集中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尤为必要,这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点。而绘本教学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中起着“纽带”作用,绘本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拉近学生与课程内容的距离。在使用绘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领悟故事的内涵,立足生活经验,深入深入解读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进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解《我们不乱扔》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不只是为了干净》的绘本辅助教学。绘本的主要人物王勇,不仅告诫其他学生不要乱扔垃圾,而且主动去捡垃圾,但有些学生没有爱惜环境意识,常常乱扔垃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行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此外,教师还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强化道德观念。
学习动机是参与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内在因素,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主动性的根本原因是不了解价值内涵。在许多学生看来,道德与法治只是副科,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对此,教师必须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讲解《上学路上》一课时,在教科书中有一幅小学生在不同的地方和环境中上学的图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讲述自己上学路上的经历,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并借助绘本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愿,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大量的绘本故事,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实际操作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讲解《挑战第一次》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绘本内容进行小组讨论,相关分享“第一次玩滑板、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在课堂上发言”等等的经历,加强学生的互动。同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还想尝试什么?第一次尝试后你有什么感觉?”对于一些以故事情节为主的绘本,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维变化,鼓励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绘本中的彩色图片具有较强的行为导向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绘本为基础,组织各种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抽象的理论知识,并内化为情感认知。
例如,在讲解《快乐过新年》一课时,春节是小学生普遍期待的传统节日,这个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发展传统文化意识。教科书介绍了许多关于春节的传统习俗,但仅限于一些简单的图文,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对此,教师可以融入绘本故事《过年啦》,借助故事中“贴春联”“拜年”“包饺子”“吃年夜饭”等内容,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感受春节的欢乐,进而对传统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根据绘本中的活动,学生可以在课后与父母进行亲子活动,通过实践操作丰富学习体验,享受本课学习带来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开放性特点,其内容从课本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家庭、社区和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活动可以灵活地扩展和协调,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8]。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延伸,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生迁移。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知识容量较大,导致教学进度较快,需要省略学生的实际环节,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课后绘本阅读活动,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难度适宜的绘本,做好知识拓展和延伸工作,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讲解《别伤着自己》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个人在家我不怕》的绘本,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由于部分小学生缺乏安全感和防范意识,保护自己的能力很弱,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绘本故事,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排除危险物品和行为的重要性,促使小学生增强生活经验。绘本是教学的媒介,绘本教学应融入学生的生活,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育人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成效,就必须全面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等,将绘本教学有效地融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确保绘本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增强知识探究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