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嵌
云南省德宏州畜牧站,云南芒市678400
犊牛作为牛场的后备主力军,是牛场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提高犊牛成活率,本文拟从母牛的选择、妊娠母牛后期的饲养管理、犊牛的接产与护理、犊牛的饲养管理、疫病的防控等方面简述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母牛品种、年龄、体况、健康状况等都会影响犊牛成活率;母牛饲养管理不当,如营养不全面、产前运动不足等,繁育手段不合理等也会导致产下的犊牛生存能力差;母牛生产中难产、助产不当等导致犊牛出生后拉伤、患病而影响犊牛的成活率。
犊牛出生后抵抗力差,如对犊牛护理不当易引起犊牛患肺炎、下痢、寄生虫等疾病,影响犊牛生长,此外,如监管不到位,犊牛易被其它成牛踩踏,造成犊牛伤残或死亡。
犊牛的初生重、断奶重与犊牛后期的生长发育与母牛品种密切相关。应选择体型好、繁殖力强、难产率低、乳头排列匀称且圆而长、乳静脉明显、阴户大而明显、适合当地饲养条件的品种,并制定合理可行的繁育培育方案,适时配种,避免近亲繁殖,从根本上提高犊牛的成活率。
妊娠母牛后期的饲养管理对犊牛初生重影响重大。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同时,也为分娩后泌乳性能的正常发挥进行营养储备。因此,要供给营养全面的日粮,适量补充精料、维生素、矿物质等,保证母牛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同时还要供给优质的青草、干草等;避免驱赶母牛,防止滑到,保持清洁干净,供给足量的清洁饮水。分娩前1 周,要适当减少饲料的供给,避免胎儿过大母牛难产。
母牛在分娩时要尽量让其自行生产,如发生难产则要结合实际采取科学的助产措施。犊牛出生后及时清理干净其口、鼻内的黏液,让母牛将犊牛的全身舔舐干净或擦干,如犊牛出现假死现象要将其后肢倒提,拍打胸、背部,让犊牛咳出气管内的胎水,恢复正常的呼吸。犊牛断脐后要进行消毒防止感染,注意保暖防止犊牛受凉。新生犊牛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极易感染病菌而患病死亡,要尽早让犊牛吃上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以增强抵抗力。
1)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要尽快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矿物质、镁盐、维生素等可促进犊牛胎便的排出,还可增强犊牛抵抗力。犊牛出生后12 h 内对抗体的吸收率最高,之后对抗体的吸收率急剧下降,如犊牛出生24 h 内无法吃到初乳,则其会对许多病原丧失抵抗力,特别是易感染大肠杆菌病引起下痢甚至死亡。体弱的犊牛要进行人工辅助哺乳至其会吃。初乳可喂5~7 d,日喂量为体重1/8~1/6,每天3 次,温度35~38 ℃。保持圈舍通风、清洁、干燥、卫生、光照充足。
2)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母乳喂养犊牛可提高其成活率。犊牛7~10日龄可开始诱导采食犊牛饲料,少量多餐;干草是瘤胃微生物的接种源,20日龄后可开始饲喂少量新鲜、幼嫩、品质好的青绿饲料或青干草,可单独喂,也可按10%的比例与开食料混合饲喂,让犊牛自由采食并保证充足的饮水。犊牛舍要干燥、通风,做好防暑降温和御寒保暖工作。保持圈舍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避免舍内有害微生物的大量滋生与繁殖,防止犊牛受病原菌的侵袭。
3)断奶后犊牛的饲养管理。按照犊牛生长情况适时断奶,断奶时防止犊牛因断奶产生的应激而影响生长发育。当犊牛每天的采食量超过1%体重时,或连续3 d 吃1 kg/d 以上开食料,且能正常反刍时,可考虑断奶。为减少一次性断奶产生较大应激而影响犊牛的健康和生长,可采用每天逐渐减少牛奶喂量,直至断奶。犊牛断奶后要继续饲喂犊牛料以逐步过渡,降低饲料和环境改变对犊牛产生的应激反应,断奶犊牛单圈饲养,供给干净、充足的饮水。犊牛断奶后的饲料要求优质且易于消化,营养成分配比科学合理,保证犊牛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断奶后合理分群,可适量补饲全株玉米、优质牧草等优质粗饲料,严禁饲喂稻草、干玉米秸秆等粗饲料,防止瓣胃堵塞、瘤胃酸中毒等情况发生。
犊牛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抗病力差,易受病原微生物侵害,影响犊牛生长发育,造成犊牛疾病和死亡。要供给充足的营养,以增强犊牛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保持犊牛舍清洁卫生、干燥、阳光充足,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养殖人员要熟悉犊牛常见病的症状、病因及防治方法,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时接种疫苗,定期驱虫健胃,提高犊牛抵抗力,降低发病率,保证犊牛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