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花卉穴盘苗育苗技术

2021-11-30 23:32黄菊秋
花卉 2021年8期
关键词:穴盘种苗苗期

黄菊秋

(南宁市花卉公园,广西 南宁 530001)

在进行种苗播种管理前,首先要了解苗期的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到成为可以移植的穴盘苗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生长阶段:①从播种到胚根出现;②从胚根出现到子叶展开;③从子叶展开到真叶长出;④幼苗长成,炼苗期。

1 材料准备

1.1 穴盘的选择

常用穴盘按材质分有泡沫穴盘和塑料穴盘,规格有50 穴、72穴、128 穴、200 穴、288 穴等。选用的穴盘规格根据种苗品种、定植时间、定植容器的大小、场地来选择。花卉种苗一般采用128穴或200 穴的塑料穴盘,无论是新穴盘还是旧穴盘,都应该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消毒可选择高锰酸钾或是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800~1000 倍液进行浸泡15~20min,取出后晾干备用[1]。

1.2 几种常用基质及配比

基质材料有泥碳土、蛭石、珍珠岩。泥碳土通常选用规格0~10mm 的草碳土,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较好的支撑力。蛭石有较高的持水力、通气性和排水性,可添加到泥碳土中增加透气性和排水性,防止长苔藓。珍珠岩透气性好,pH 接近中性。纯泥碳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用泥碳土和珍珠岩按3:1 或2:1 的比例配比,多数情况下,用泥碳土和珍珠岩按3:1 的比例配比使用更普遍。

2 播种管理

2.1 种子选择与播种

为了方便管理,用于穴盘苗播种的种子要选择芽率高、出苗整齐的种子。需根据季节来选择品种系列,如孔雀草在夏季可选用珍妮、小英雄系列,冬季选用贵妃系列等。大型的种苗企业可用播种机播种,无条件的小量生产者可人工给穴盘填装基质进行点播。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播种方式,都要求种子播于穴孔中央[2]。

2.2 覆盖

大部分种子播种后需要覆盖,有助于促进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大颗粒种子如百日草、天竺葵播种后需要覆盖保持种子周围的湿度。有些种子需要在黑暗中萌发,如福禄考、仙客来。有些种子根系对光照敏感,需要覆盖来促进胚根进入基质,如三色堇、万寿菊。覆盖基质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也不可过厚,以免影响种子萌发。一些小颗粒的种子萌发时需见光,如矮牵牛、四季海棠,是不需要基质覆盖的。

2.3 淋水

穴盘已经播种并覆盖后,准备浇第一次水。不同的种子浇水量不同,第一次浇水均采用喷雾的方式。一般来说,小种子需要的水分比大种子少;有些作物喜湿,在潮湿的环境下有利于发生吸胀作用并开始生出胚根,如非洲凤仙。有些种子喜干,如美女樱,如浇水过多,则发芽率较差。

3 苗期管理

3.1 环境调控

环境因子对种苗的影响贯穿整个苗期,不管是苗期的哪个阶段,都要对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控。南宁市夏长冬短,5—10 月白天最高温度可达到38℃,更多要考虑的是如何降温,在温室内可以通过开水帘、开风机、拉遮阳网等方式来降低温度。在夏季,温室内日温降低到28℃以下,花卉种苗均可安全度夏。光照方面,种苗生长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光照强度不一样。在第一阶段,对光照需求不高,需要通过打开遮阳网来降低光照。从第二阶段到第四阶段,要根据不同品种增加光照。四季海棠,整个苗期需要适当遮荫。向日葵类的种苗,种子萌发后就需要尽快过渡到户外光照。幼苗对高湿度的反应是:节间过长、茎段较细,分枝少、产生的根系少。开风机通风换气,遵循一干一湿的淋水原则,有助于降低湿度。

3.2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穴盘苗生产非常关键的一步。正确的浇水能使种苗正常生长,控制植株节间的伸长,以及减少病害的发生。穴盘内的种苗、所处的环境、生长阶段几个关键因素在实际生产中需结合一起。

有些品种的幼苗在阶段2 和阶段3 的早期,根系短且不发达,要特别注意土壤的表面湿度,如四季海棠,若表面变干,幼苗生长受阻,会导致苗期延长。若基质太湿,会导致藻类的生长加快,表层基质的养分流失,使幼苗生长缓慢,长势不齐。而一些品种如洋桔梗类,在阶段2 和阶段3 根系会延长得很深,需要基质表面更干,防止表面藻类的生长。某些品种在阶段3 和阶段4 不能太干,这些敏感的作物一旦接近永久性萎蔫点便容易产生萎蔫,再浇水也不能恢复生长。鸡冠花不仅是对萎蔫敏感的植物,而且在穴盘内受到水分胁迫后会早熟,即开花过早。天竺葵在湿度接近永久性萎蔫点时下部叶片呈红褐色,长生不齐,根系损坏。一串红的子叶在湿度的胁迫下,会变成黄色并迅速脱落。当穴盘的根系完全发育好时,植物将会快速吸收更多的水分,穴盘苗会比预计的干得快,浇水量相应变大。若在夏季晴天,高温和强光会导致水分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加快,穴盘苗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萎蔫现象,这时要适当加大浇水量,必要时一天浇两次水。处于穴盘边缘的种苗或苗床边缘的种苗,由于蒸腾作用更快,需要加强补水。

3.3 施肥管理

在穴盘苗的施肥管理中,施肥的量跟施肥的方式都要跟随生长阶段做相应的调整。在阶段1,如果基质中已含有初始养分,则无须进一步施肥。有些基质的初始养分很低或没有初始养分,一旦种子萌发,就要开始施肥。可施用铵态氮含量低的肥料,以氮浓度25~50mg/kg 为宜。在阶段2,幼苗进行光合作用,每周应施含50~75mg/kg 氮的肥料一二次,交替施用20-10-20 和铵态氮含量低的肥料,如14-0-14+6Ca+3Mg。阶段3,作物的叶片和根系生长旺盛,幼苗需要更多的养分,根据浇水次数,每周应把氮的浓度增加到100~150mg/kg 一二次。再交替施用20-10-20 和14-0-14+6Ca+3Mg 或类似的肥料,避免铵态肥含量太高。阶段4,当植物的叶片数目,株高及根系生长已经达到理想状态,就需要在移栽或运输前控制或延缓植物的生长。如果立即移栽就不需要施用肥料。如有必要,应施用含氮为100~150mg/kg 的高硝态氮肥料。硝态氮和钙含量高的肥料会使植物茎秆粗短健壮,根系发达。

3.4 高度控制

适当的高度有助于穴盘苗的运输及保证移栽后的成活率。苗期高度控制方法有非化学方法控制及化学生长调节剂控制。

(1)非化学方法的控制。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DIF(昼夜温差)、湿度控制、光照、养分、机械法等进行控制。利用DIF 控制,调节白天和晚间的温度会影响植物的高度,若白天和晚间的温度一致,或白天的温度低于晚间的温度,节间的长度和植物的高度都将缩短[3-4]。湿度方面,要适当控制水分,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能够保证植株紧密。养分方面,对穴盘内徒长的种苗要减少穴盘内肥料的使用量,尤其是在阴天的时候,要控制穴盘内EC 的水平,需要减少氮的用量,在冬季和阴天低光照的情况下,应该改用低铵肥控制高度。磷的轻微缺乏可以控制植株高度。光照方面,阶段3 的光照大于26900lx 也能限制植物徒长。机械法方法有拨动法、振动法和增加空气流动法。用风扇增加温室内空气流动,也能达到控制种苗株高的效果。机械法操作时要注意不能损伤叶片。

(2)化学生长调节剂的控制。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分生组织下的节间长度,控制种苗植株的高度。常用的有B9、矮壮素、多效唑等。使用生长调节剂,叶片会变得更绿,分枝增加,根系更发达。但如果操作稍有不注意,种苗叶片容易出现黄色坏斑,或是新叶出现坏斑,或是移栽后开花推迟。在育苗过程中,应首先考虑通过非化学方法来控制种苗的高度,其次才考虑使用化学生长调节剂。

3.5 病虫害防治

由于穴盘苗生长密集,病虫害会在短期内成为影响种苗质量的主要问题。防治方面以防为主。

(1)病害防治方面。高温高湿环境下,常见的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和叶斑病等。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有:严格消毒设备、及时清除杂草、选择使用排水性良好的基质、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合理的摆放密度、增加空气的流通性。如已经发现有病株应及时清除。猝倒病、根腐病药物防治可以使用72%普力克1000倍液喷施叶面,30%的恶霉灵5000 倍液灌溉根部。叶斑病防治可在叶面喷洒70%百菌清6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 倍液,80%代森锰锌600 倍液。代森锰锌不能用于孔雀草,否则会引起严重药害。

(2)虫害防治方面。穴盘苗虫害常见的有蕈蚊、沼泽蝇、潜叶蝇、蚜虫、青虫、蓟马等。虫害主要的物理防治方法有:使用黄色粘虫板、保持苗床和地面清洁、定期清除杂草、防止在苗床底部或地面上积水、降低湿度、控制藻类生长、用熟石灰洒苗床底。蕈蚊、沼泽蝇药物防治,可用48%乐斯本乳油1000 倍液直接浇灌在基质里。潜叶蝇药物防治,用2%阿维菌素乳油1500 倍液、75%可湿性粉剂灭蝇胺2500~3000 倍液均匀喷雾。青虫药物防治,1%甲维盐1000 倍液,4.5%乳油氯氰菊脂1000 倍液均匀喷雾。蚜虫药物防治,20%啶虫脒1500 倍液,70%吡虫啉1500 倍液均匀喷雾。

3.6 炼苗管理

为了保证种苗移栽后成活率更高、抗性好、恢复快,需要在种苗移栽之前,经过一个炼苗阶段,这个阶段是苗期的阶段四。南宁市夏季光照强度可达到10000lx 以上,如果是提供给露天种植的草花穴盘苗,要提供较强的光照,从大于29600lx,逐渐过渡完成户外的光照,炼苗期间要注意高强光引起的叶片灼伤。淋水方面,等苗完全干透了再淋水,通过干湿循环来控制苗的生长速度。干湿循环需要避免一些敏感的作物出现永久性萎蔫,或者是一些作物在水分胁迫下出现早熟现象。每天都要定时巡查,及时补水。对于穴盘周期短的种苗,炼苗期间可以直接不施肥,等到移栽才施肥。如果是温室种植的种苗,则按照定植环境炼苗。可通过疏开穴盘,利用大棚的风机和中风扇来通风以防种苗徒长。

猜你喜欢
穴盘种苗苗期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大同市朔城区:开展辣椒苗期田间检疫工作
蔬菜苗期发生猝倒病怎么办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茄子苗期怎样蹲苗,需要注意什么?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玉米苗期注重管 丰收高产有基础
秋延辣椒穴盘基质育苗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