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相山矿田鹏姑山地区矿山成矿条件及资源潜力

2021-11-30 21:47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5期
关键词:石洞断裂带矿化

陆 凡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五大队,江西 鹰潭 335001)

鹏姑山地区坐落在相山矿田石洞断裂带南北向的延展端和书塘断裂带的交汇位置,既往前人对本区域进行的勘测有限,特别是在北东端对局部矿体走向上控制力度显著不够,研究多聚集在地表,深部矿化仅有少量的钻孔揭示现象。近些年中,国内矿区勘查技术水平有很大提升,可以基于新的思路来认识勘查地段。本文在解读鹏姑山地区成矿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站在客观的角度,预测分析了本区域中资源潜力,希望对本区域找矿实践过程能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1 地质背景

邹家山—石洞断裂带在矿田中主要呈现出互为平行雁状分布的F6、F7、F10、F102、F103等,有多期活动性的特征,晚期呈现出压扭性,单条断裂面积不大,宽度达到300mm,拓展长度>10km,走向呈30°~60°,倾向于西北方,倾角达到70°。F6断裂由东北向朝西南向贯穿鹏姑山地区,断裂倾向于西南,较为陡峭。近期已经有地质勘测发现邹家山矿床内F6属于一条含矿构造,深部可以观察到数条段矿化蚀变。

2 矿山成矿的条件分析

2.1 菱形断块对矿体的控制作用

在相山西部,矿体主要集中在两个位置,一是邹家山矿床,二是居隆庵矿床,其中后者处于菱形断块中。鹏姑山地区处于居隆庵及芙竹坪菱形断块形成的“锐角”处,也和相山中部矿集带向邻近,故而该区中有各种复杂的构造,其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作用的关系,诱导组间界面形成了强烈形变,并且其两侧端某个范畴中均出现了一定面积的破碎空间,共同组建成了半开放、半屏蔽式体系,为后续阶段含矿热液的位置偏移与沉淀聚集等创造了优势条件,久而久之形成了富集大体积矿体的地质环境。

2.2 导矿、含矿构造形成了次级断裂

在火山塌陷的作用影响下,石洞断裂带出现了多个裂隙构造带,构造形体、轨迹均十分复杂。平面上表现主要是和石洞断裂的平行组合,和南北向、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之间实现互为穿插整合等多种形式。F6、F102、F103等是石洞断裂带旁侧次级断裂的主要外在表现。经系统梳理后发现,石洞的断裂走向以北北东—北东向(25°~40°)为主,朝北西向倾靠,有裂隙带形成,宽度值在数米到十几米之间,长度范围通常是100m~200m,最长约300m[1]。F6下盘地表矿化信息显著,构造中心处能够观察到厚16m左右的构造角砾、泥质蚀变岩类及与成矿紧密相关的红化,并且水云母化和绿泥石化也是清晰可见的。近些年在本矿区钻孔施工时发现了大量的工业矿体,且深部位置也发现了十分显著的蚀变。F107作为一套十分重要的含矿构造带,走向接近南北,倾向西。由多种裂隙带构成,于地表断续出露大约长300m,经野外实际勘查发现ZK2-2于F107裂隙密集带内发现了一段目测厚度约为0.70m、品位达0.108%的矿体,据此初步推测本裂隙带中部及其两端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蚀变。

2.3 济河口断裂是控矿构造

该断裂属于一条北北西向构造,走向长大概3㎞,倾向宽数十米不等。在成矿期,裂隙密集发育,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空间,并且深部流体与含矿热液顺沿构造朝上方移动,形成的地质环境对矿体沉淀聚集过程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进而调控矿体的产出量。

结合近些年矿区勘查结果,济河口断裂下盘形成面积较大的矿化蚀变,延展过程相对较稳定,矿化深度多集中在-380m~-720m区间中,垂直幅度>300m。矿体周边能观察到呈浸染状的红化、水云母化等,覆盖面积相对较大,其内偏高品位位置能观察到黑紫色萤石化,断裂周边开设的5个钻孔中均显露出很多矿体,达到25段矿体,目测其总厚度超出了40m,品位均值达到0.102%[2]。

2.4 多期次热液活动相对较频繁

观察本区域中有蚀变的矿石,不难发现蚀变过程有多期次活动的特征,并且通常顺沿同个构造裂隙互为叠加拓展,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分带性特征。据地表较近的位置蚀变较狭窄、较薄弱化,向深部拓展以后宽度及强度均加强。本区异常段普遍发育成矿早期的赤铁矿化,并且有绿泥石化、钠长石化等相伴随,形成了品位相对较低的矿化石;在成矿区萤石化与水云母化相互叠加的地段,生成了品位相对较高的矿化石。在成矿前较强蚀变下,岩石脆性增加,外加地质作用,裂隙形成率相应增加,使矿体沉淀与聚集等创造了良好基础。

2.5 断裂、组建界面和矿化形成

结合鹏姑山地区的区位特征,其成矿规律和相山西部矿床之间有很高的相似度。济河口、石洞断裂等主断裂是鹏姑山地区实现矿化的基础,经常呈群脉型生成。大部分情景下,不同空间位置均能生成与成矿具有关联性的裂隙带。在火山塌陷构造引发的变陡部位及火山岩组间界面及流纹英安岩内,裂隙群特别发育,其经常会控制大矿体的产出过程。

“界面”控矿是鹏姑山地区矿化的主要特征,主要是基于如下三种样式表现出来:①构造界面;②构造与火山岩组成的复合型界面;③断裂、火山岩组合而成的界面及火山塌陷构造引起的变陡界面。其中,火山岩性界面和鹏姑山地区中矿体的富集过程存在密切关系,只有岩性界面出现改变时,矿体方位才会变化。在本地区中,碎斑熔岩与流纹英安岩的岩性界面样态均表现出复杂化特征,近期地质勘测发现,济河口断裂由北至南的火山岩性有缓慢变深的趋势,局部形成突变,通常这些突变处裂隙蚀变发育,这是成矿的基础性条件之一。

3 资源潜力分析

3.1 区域多元化预测

早在50多年前,很多人员前来相山地区开展矿地质勘查活动,陆续进行了4次区域地质填图工作,进行了大量不同比例尺的地表水化学调查、地面伽玛与航空能谱测量、地面与航空磁测、区域重力检测等诸多物探方法及槽、井、硐、钻探整体勘查工作,利用以上这些多元化勘测方法获得的成果材料及辅助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在此基础上预测矿床的资源量。统计结果后发现。

相山矿田中部矿集带内潜藏的资源量是当下可探明资源量的1.3倍左右[3]。

3.2 北东端空白地具备较大找矿空间

邹家山4#带是在邹家山矿床内占据着主导地位,4#带的资源持有量在邹家山矿床总量中所占比例高于50%。既往所有人员只是在本区域进行了钻探勘测,并且以浅部为主,由此可推测既往对石洞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F10、F6、F7等的探测力度显著不足。结合近些年来形成的地质勘查结果,发现在该“空白”区F10、F6下盘都存在着数目不等的矿体,并且深层位置矿化蚀变较为显著,区域中依然存在着和矿床相似度很高的位置,以上是后期值得被探索的部位。

3.3 南北向F107断裂揭露力度不足

鹏姑山地区的地理位置较特别,相山西部的两个菱形断块中呈现出南北向构造发育,并且和相山西部而言,南北向构造成为了多数矿床的找矿标识,对矿体的产出过程及具体产出量起到一定调控作用。据此可以间接的推测认为,区中南北向F107断裂隐藏着较大的找矿潜力。参照近些年中零散进行的钻孔揭露状况,南北向F107断裂带自身并不单纯是一条控矿构造,也是一条含矿构造,当下对其延展状况施用的控制与揭露力度依然较低,这也预示着F107断裂带具备着较高的探索潜力。

3.4 沿济河口断裂两侧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测量发现,济河口断裂走向长度能够达到3.0km,其于鹏姑山地区南北向延展量能够达到1.28km,近期勘测施工活动中5个钻孔零星分布,只是初步顺沿济河口断裂走向探索了大概500m,综合以上数据可以推测出,济河口断裂在鹏姑山地区中北部依然有十分宽广的找矿空间,在南端和F101断裂带之间形成了交汇点,通常交汇位置的裂隙发育,为成矿创造了较好的地段条件,当下还没有在南端进行相应的勘查作业,故而其具备较大的成矿潜力。

4 结语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对鹏姑山地区有更全面的认识,其特点主要是流纹英安岩中裂隙带密集分布,且矿化程度与火山岩性组间界面之间形成了紧密关系。

通过分析本矿区的成矿条件及预测资源潜力,不难发现存在着较多的空白处具有较大的找矿潜能,特别是顺沿济河口断裂的两个旁侧,应该加大对构造、界面及突变处的整体研究,增强勘测力度,这是提高相山西部矿床资源产出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石洞断裂带矿化
以负碳排放为目标的生物质灰矿化CO2路径研究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柚皮苷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皋兰县石洞小学为例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董事会团队断裂带对家族企业传承后多元化战略的影响
开启石洞密码
开启石洞门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