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帆
(青海省第六地质勘查院,青海 格尔木 816000)
金属矿石作为重要战略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保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金属矿业发展迅速背景下,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重金属污染、酸性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如何高效保证金属资源开发,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目标。随绿色理念持续性深入,各领域活动开展积极提倡绿色、环保,为进一步促进采矿产业良好发展,应积极引入绿色开采技术,体现应用价值如下:①采矿工程节能减排实际需求。传统采矿活动中,会排放大量有害废弃物,影响矿山生态环境,应用绿色开采技术,可提升各资源使用率,进行二次利用。②有助于伴生资源开发。一般正式实施采矿作业之前,为促使采矿作业有序推进,需对其系统性展开水文、地质信息勘察,以此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各类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保证采矿作业良好实施。③有效保护采矿环境。采矿活动实施对矿山环境影响较大,绿色开采技术核心目的在于保护及改善环境。金属矿绿色开采宗旨始终保持金属矿开发和生态环境均衡,形成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对环境干扰较小。其本质出发点是有效防治金属矿实际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增强资源综合利用,扩展新技术和新装备,实现社会、经济及环境三位一体良好发展。由上述金属矿绿色开采技术应用价值分析,力争实现三个目标,开采理念秉持从源头消除对环境影响,开采与治理齐头并进;选用先进技术及装备,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目标;保护地下水,减轻地面沉降,减少尾矿等固体排放。
作为地域辽阔国家,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采矿产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目前我国采矿技术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与我国提倡的绿色、环保理念相悖,无法满足新时期采矿工程环保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金属污染。金属地下矿石实际开采过程中,被输送至最终目的地,且采取一系列冶选方式,促使处于一定深度下矿物呈现至表面,矿物成分和物理状态发生改变,致使重金属元素持续性释放于生态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金属矿随时间推移,矿山环境中金属持续性叠加积累,重金属污染日渐加剧。金属矿山固体废物中涵盖各类重金属,持续性渗透于土壤中,增加土壤中毒风险。此外,部分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最终产生固体废料中含有部分放射性物质。
(2)酸性废水污染。水作为生命源泉,是人类发展生存的基础保障,矿产资源实际开采过程中,一定程度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干扰,导致地下水量发生变化,影响水文地质条件。金属矿实际开采过程中,产生酸性废水污染核心源头包含三个,即生产矿坑水、雨淋废石场后渗流污水、选矿厂洗矿排放污水。其中硫化矿氧化作用下,形成大量酸性废水,是金属矿山酸性废水主要因素,其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矿坑酸性废水对地下水源、地表水等造成严重影响,促使其颜色变化,水土生态环境进入恶性循环中;②酸性废水由于其自身物理、化学性质,持续性腐蚀金属设备,增加成本支出;③若酸性废水一旦进入耕地中,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依托食物链途径间接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1]。
(3)固体废弃物污染。金属矿实际开采过程中,矿区内固体废弃物长期处于自然空气中,随时间推移由于风化作用形成粉状,特别是处于空气干燥季节,易形成粉尘污染。据实际金属矿区现场调研数据显示,矿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粉尘含量超标较为严重,尾矿废石扬起的粉尘促使矿区及生活区域内粉尘污染加剧,需对其高度重视。酸性水体中大量金属和重金属离子来源于金属矿山废石、尾矿等。
(4)固体废弃物占地。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在多个环节均会产生,如采矿、选矿等环节中,体现在露天开采形成废石、尾矿及废渣中。矿山废石生成量最大,选冶产生的次之,此类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多以集中堆放为主,随金属矿开采不断发展,规模持续性扩大,导致占据大量面积,干扰正常农业耕地生产,而且破坏大量绿植。
为进一步保障绿色开采技术有效实施,需妥善协调金属矿开采、环境等矛盾冲突。金属矿绿色开采技术是对环境造成干扰较小,资源利用率提高开采模式,核心目的在于保证金属矿实际开采过程中,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立足宏观层面观测,主要是利用主金属、水等相关共伴生金属及尾矿,以此减少采矿活动实施对环境干扰,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目标。按照金属矿实际开采状况,绿色开采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保水开采技术是绿色开采技术重要类型,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金属矿实际开采过程中,通过利用地下水流失控制技术,即保水开采技术,保证对水资源不会造成影响。金属矿实际开采过程中对水资源造成影响,不仅促使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以及矿层地下开采之后疏干矿床,持续性抽取地下水资源,导致其水位不断降低,泉水量不断减少同时,严重状况下会引起地面塌陷;金属矿若属于自然环境下开采,内部水资源面临枯竭。保水开采技术应用需按照矿区开采方式等作为切入点,最大限度降低金属矿活动对水资源影响,以免地下水位下降。此外,需合理应用矿井水,将其进行处理之后作为矿区自用水,严格依照水质特征及用水需求,选择合理地处理工艺,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2]。
减沉开采技术作为金属矿绿色开采技术之一,主要是减少由于开采活动造成地面呈现,对地面土地及建筑物予以保护。矿体开采漏出之后,应立即选用固体材料填充至采空区,以免造成其顶板冒落质量缺陷,减少地表发生沉陷,进而保护地面及建筑物。金属矿减沉技术应用,需对矿区进行系统性勘察,掌握矿产实际分布状况,其次是明确赋存状态,根据现场开采技术条件及水平,选用合理开采模式。金属矿正式开发之前,需周围环境处于发展协调状态,由于开采活动易导致开采区域内发生地表沉降。因此,矿山开采之前需对其环境承载力准确评估,选取合理开采技术,制定绿色开采计划。
无废开采技术作为绿色开采技术,主要是最大限度提高废料产出量,以及将最终排放量降至最低,提高各项资源利用率,减少由于矿产开采对环境影响。金属矿无废开采技术主要加强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金属矿多数属于多金属矿,所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十分关键。可通过应用合理开采工艺,降低尾矿及废石产出量,生产活动中优化开采工艺流程及技术,降低废石及回收等;另一方面,尾矿和废石充分利用,依托特殊处理加工方法,实现废物利用制成各类建筑材料。
我国地域较为辽阔,不同区域内地质环境不尽相同,也因此形成大量复合性矿床,其中单一成分较少,存在共、伴生矿产较多,由于金属矿构成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部分属于单一成分矿产之外,其他多数均为不同程度共伴生金属矿物。综合利用方式包含三种:首先,主金属矿物与其他伴生矿物粒度存在较大差异性,应按照其实际性质,选用合理冶炼方式。矿物中存在伴生元素粒度直径较小,分选难度较大,其只能随载体矿物精矿富集,在后续精矿提选中分离;其次,矿石中金属与共、伴生金属含量均较低,且后者呈现为分散状态,需利用其物理性质在选矿之前进行处理;最后,利用奥斯麦特炉等进行初期分离,最终获取一种或两种金属熔体产物[3]。
绿色采矿技术应用,有助于减少对环境污染,实现良好经济、社会效益,采矿设备作为采矿重要基础保障,做好设备管理利于绿色开采技术应用。采矿设备管理不仅强调管理方面,更需注重设备更新,引入更节能、环保绿色开采设备。一方面针对开采设备管理,主要是通过实时跟踪设备使用状况,对其进行定期检修及养护,保证其各项性能处于最佳状态,为绿色采矿技术良好应用做以支撑;另一方面,采矿设备更新。近年来,伴随新技术、新材料在采矿设备上应用,促使其噪声污染予以有效改善,并布设相应传感装置,实施将工作面信息传输至工作终端,不仅保证工作面工作安全性,而且有助于掌握设备使用状况,应积极引入先进绿色设备,将其与绿色开采技术联合应用,从本质层面实现绿色开采目标。
提高采矿工程管理水平,创新及改革管理模式是核心举措,应用现代新型管理技术。采矿工作管理不断趋于智能化、自动化,应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保证各开采环节均具有规范性。同时,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与管理成效密切相关,需定期做好人员培训,不断保证其管理方式及理念,与现代化发展相吻合,针对采矿过程中出现问题,需及时进行解决,提高采矿工程管理水平。此外,需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为绿色开采技术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可通过企业内部网站,实时关注国家及地区关于采矿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全面为绿色开采技术应用保驾护航。
金属矿资源是社会发展支撑核心资源之一,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价值,时代高速发展及科技水平提升,对金属矿资源需求增加,随之而来是环境污染问题,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以及采矿作业持续性。因此,为减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促进采矿产业持续性发展,积极引入绿色开采技术,降低对环境污染程度,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