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宜楠 李 强 李 彬 李怀斌 赵 健
1 皖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实训中心,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2; 2 皖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步入医学殿堂的第一步,是生物学的形态学科,是医学的基础学科,而解剖学实验是解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人体解剖学实验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了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等课程。解剖学实验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掌握,还要求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为进入临床一线工作夯实基础。
人体结构错综复杂,各种器官、组织、血管、神经等交错分布于全身。传统的解剖学教学,虽然结合了板书、挂图、模型、教学视频、PPT等方法,但是仍不能满足高质量的教学要求。在解剖学实验课程中,“大体老师”更加真实地展现器官形态结构。虽然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遗体捐献事业中来,但在众多医学院校依然不能满足解剖实验教学的需要。临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医学,以往的医学教学都是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去到医院实习工作,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分离严重。在解剖教学标本严重不足、多媒体教学不立体、模型部位失真、基础与临床脱节等情况下,解剖实验教学模式亟须改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结合日益进步的新兴科技,我校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们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课上由老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PPT、网络教学视频等,进行实践操作解剖大体标本,也就是多媒体互动教学[1]。无论是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还是麻醉解剖学,仅仅靠书本知识远远不能让学生对复杂的人体形态结构、器官毗邻位置等进行全面的掌握,作为辅助理论知识教学的解剖实验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抽象复杂难记忆等不足,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动手操作练习,在“大体老师”无声的讲解里加深理解和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图片和视频与实际大体标本结合,使知识点更生动,记忆更深刻,但是解剖学实验课程主要依靠实践和操作,多媒体互动的教学方式虽然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度,但直接解剖大体标本需要面对经过福尔马林防腐处理过的尸体,气味较重,且有毒性,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等不适症状。各医学院校日益增加的学生人数、尸体的来源日益紧缺、标本的严重损耗、教学环境的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时代进步,高新科技在发展,在日新月异的数字信息化时代,高新科技逐步融入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我校引进先进的解剖学教学设备,采用离子通风系统等环境设施,打造现代化标准实验室。为了弥补标本短缺、PPT多媒体教学等不足,将实际操作与虚拟解剖相结合,我校引进了3D系统解剖虚拟软件、可视化人体解剖学多点触控系统等设备建立虚拟解剖实验室,让同学们在课堂内外能够随时查阅使用。
运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建立“掌上人体解剖标本馆”“掌上微信平台”等辅助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多[2],我校将人体标本馆的标本电子化,制作了“掌上人体标本馆”,让学生能够对标本进行360°全方位学习,通过观察标本的注解与书本结合,让学生们在手机上就能看见标本的全貌,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学习。随着各种教育平台的兴起,将之前的教学模式与高新科技相结合,传统输入型课堂转变为翻转课堂[3],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培养高、精、尖型医学人才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推行停课不停学等相关举措,线上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各种智慧教学平台如“雨课堂”“钉钉”等成为主要教学工具。目前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已成为新型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线上各高校优秀的开放课程资源,依托虚拟仿真项目,结合智慧教学平台,将人体解剖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4-5]。相关文献报道[6]学生在进行数字化教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且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数字化教学为课堂讲座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辅助作用,但是人体结构复杂,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要想更全面、深入地掌握人体解剖学课程仍需要不断探索学习。
从2014年开始,国家就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逐步变成现在的课程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7],“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是医学的最终价值目标。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我们将解剖实验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不断改进和优化解剖实验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协同育人新模式。
为了让学生更加尊重“大体老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专业认同感,我校在2005年由安徽省红十字会和芜湖市红十字会批准成立遗体捐献接受站,现配备有遗体缅怀室、家属休息室[8]。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等课程的开学第一课时,老师们会带领学生在缅怀室进行缅怀“大体老师”和宣誓的活动。在进行解剖实验前,老师带领学生观看我校接受站关于遗体捐献相关视频材料,向“大体老师”默哀并鞠躬献花。为了缅怀遗体捐献者的伟大精神,我校打造皖医接受站文化走廊,讲述遗体捐献者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尊重“大体老师”,尊重生命,有助于塑造医学生救死扶伤的医学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更有融入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
2019年,解剖学已经被纳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范畴[9]。掌握扎实的解剖学知识是临床医学学习的必要条件,灵活的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是解剖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专业素养,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高效运用现代医疗设备,我校解剖学教研室与附属医院合作开展横向课题,旨在通过开展此课题,将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进一步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资源共享,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在精准医学时代,解剖学实验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在麻醉解剖学实验课上邀请麻醉科医生进实验室,运用超声设备开展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由临床医生为学生讲解仪器的使用及该仪器在临床上的作用,结合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的早临床意识。此外,我们与附属医院妇产科、骨科、医学影像中心、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等都有教学交流合作,联合进课堂的授课方式很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较好。
2015年我校建立了解剖与临床神经外科转化医学实验室,这是全国首个建立在学校内的临床实验室。转化医学是将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相结合,把临床实践需要作为基础医学研究的导向,将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中。培养具有转化医学理念的新型医学人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使基础研究的内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疾病中,也能够不断促进基础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10]。该转化医学实验室联合解剖学实验中心在近几年利用暑期,开设了大学生临床技能显微技术培训班,从临床医学等专业选拔有兴趣且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手术显微镜、显微器械和高速磨钻的使用操作训练等,并模拟临床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制作颅脑标本,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参与临床研究提升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将临床与解剖相结合,利用智慧教学平台资源,整合临床案例、科研和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模拟临床手术情境,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中,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在快速提升。发展创新意识的强化,让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更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将新型科技与解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吸取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秀经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补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同时,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结合人体解剖学课程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红十字会平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宣传遗体捐献科普知识,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医学人才,是今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