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迪 叶智君
(浙江海洋大学 宣传部,浙江 舟山 31602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1]。因为疫情的影响,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在线教育呈现上升态势。通过网络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媒体力量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引领力和凝聚力。笔者以浙江海洋大学鸥讯社为例,提出了校园媒体提升网络思政工作效果的一些举措,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思路。
为契合学生获知信息渠道多样化的趋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者从校级层面到各学院层面,建立了各种网络宣传平台。由于建之过急,多许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者对网络宣传平台不甚了解,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为了凑热点,相互抄袭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没有内容,平台闲置或荒废也就成了常态。又因缺乏校级层面健全的网络思政工作管理制度,网络宣传平台“散、乱、小”的现状,给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运行和维护的压力和管理的难度。这就导致了信息资源的浪费,使得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收效甚微。
由于网络宣传平台发展迅速,跟风式的平台相继涌现,为更好的覆盖学生群体,高校思政工作者纷纷入驻各平台。为了降低运行与维护的压力,例如某一学院的多个网络宣传平台对学院举办的某一活动进行了推送,虽然活动举办得很成功,但由于相关人员对学院各个平台缺乏足够的认知,未考虑输出内容样式与平台的匹配性而随意投放,导致内容制作虽精良,但资源投放却不够精准,偏离了媒体融合“一次采集、多次产出、多端发布”的基本目标[2]。一篇文稿反复使用,直接导致了各平台内容样式一模一样,降低了师生的阅读体验。简而言之是缺少了“多次产出”这一环节,一次信息采集时应针对各平台的功能属性,多视角地组织相关素材,达到“多次产出”的目的,满足“多端发布”的要求。
现阶段网络思政工作的队伍多由具备着较高思政素质的辅导员带领,团队多由学生组成。网络思政工作的队伍相较于其他团体而言可谓是庞然大物,从校级至院级,若是仔细考究则会发现各级网络思政工作团队人员由数人到数百人组成,全校相加有千余人之多。但各级网络思政工作团队意见领袖和领头羊身份的高校辅导员网络素质欠缺,以至于对整个网络平台的把握不够到位,习惯于依靠传统思政工作的经验而回避互联网创新突破,使得团队发展相对滞后,周边的网络热点事件难以及时纳入网络思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使得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发展紧跟潮流,更新迭代迅速。校园媒体是基于互联网大背景下为传递校园信息而诞生的宣传队伍,创建之初便是以学生为运营主体,而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下的“土著”,对于互联网的变化是相对敏感的,不论是从体系的发展还是平台的变更,校园媒体都是紧跟时代,更新迭代迅速。
内容创新灵动,深受学生喜爱。由于校园媒体的主要运营人员是以学生为主,而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时代的大学生都具有相对对立的人格,不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因此易于打破成规,从而写出较为有创造力的作品。同时,学生的审美是相对接近的,因此也更懂得如何让产出的内容更易被同龄人所接受。
人员流动频繁,队伍生机勃勃。校园媒体是具有校园背景的互联网媒体,在校园背景下,团队成员呈现出“半年一小换,一年一大换”的态势,人员流动较为频繁,时常有新鲜血液注入,因此校园媒体团队常保持着较高的活力。
明确信息来源,找准正确渠道。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他们有能力也习惯于在网络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网络信息成为他们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由于校园媒体的搭建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因而学生获取在校信息的主要渠道便是校园媒体。而如今的校园里,不论是院系还是组织,都建有属于自己的校园媒体平台,覆盖面之广是以往难以想象的,校园媒体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因此,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立足于校园媒体可以提高思政工作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了解运营主体,定位信息取向。新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已成为网络信息的一大表现形式。由教师进行思政教育时往往存在文章篇幅较长、语言过于严肃、内容过于抽象等情况,往往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借助校园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由于校园媒体运营的主体仍是学生,同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和价值认同是相近的,这就决定了校园媒体所展现的内容形式具有较为新颖和创新的特点,更利于与学生产生互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一经与校园媒体融合,信息会呈现出新的输出形式,如图文、视频、动漫、H5等,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网络思政工作效果的达成。
建立新型关系,提高综合能力。在传统信息时代,思政工作的全流程都由教师负责,而在互联网时代,校园媒体是校园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而运营的主体是学生,将网络思政工作与校园媒体结合并不意味着思政工作脱离教师的把控。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下,将信息加工这一环节的权力适当下放至学生手中,这样才能产出符合学生群体审美需求的信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网络思政的认可度,还可以先行潜移默化地提高校园媒体运营学生的思政素质,进而影响其他学生,扩大思政理论宣传力度,加强网络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同时,将网络思政工作与校园媒体融合可以更好的运用学生所熟悉的预压体系和表达方式来进行思政理论的提炼和表达,有利于提升教育主体的话语权进而提高网络思政工作效果。
加快搭建集新闻采集、编辑、制作、运营一体的全媒体信息生产制作平台,优化高校校园媒体资源配置,融出新模式,合出新体系。传统的校园媒体各自为政,生产和产出效率不高,或者只是简单进行合并,并没有起真正到融合的效果。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融合发展就是要融合出新的模式和新的体系[3]。
浙江海洋大学鸥讯社自从2007年进行全媒体改革以来,经历了鸥讯1.0到2.0模式的转变。鸥讯社在2007年整合了校报记者团、广播站、摄影爱好者协会等组织,组建了全媒体记者团,下设了策划中心、采编中心、广播中心、视频中心、网络中心、图片中心[4]。经过十年的全媒体实践,2017年,鸥讯社机构调整为人力资源中心、全媒体新闻中心、融媒体运营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全媒体新闻中心下设新闻组和专题组,应对不同形式的采集。融媒体运营中心负责平台运营,将全媒体新闻中心采集的内容制作成符合各自平台特性的内容,进行联合发布。在运行过程中,首先打破“物”的融通,原来不同中心的拍摄录制制作场所进行互通。其次是机制联动,改革后更加突出“中央厨房” 的作用,突出一次策划、一次采集、多形式展示、多渠道分发。各岗位和平台负责人组成的社长团,实行一周一会制度,每周一进行整周选题策划、任务分配、进度掌控。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选题,另一方面由指导老师根据学校党委宣传部现阶段宣传工作的统一部署全程参与把控,将选题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等学生网络思政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加速传统校园媒体的转型融合,在融合出新模式的基础上,融合出好的内容和服务。通过对重点选题、节点选题、热点选题的把握,结合“建党100周年”、“全面脱贫攻坚”、“两山理论1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挖掘融媒体故事内容,创新融媒体作品形式,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海军建立70周年,浙江海洋大学鸥讯社组织了樱花节《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4·23中国海军节组织了《拥抱海洋》快闪拉歌活动;与国内五所海洋类大学在网络上进行了互动,陆续演唱了《海洋之歌》《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天耀中华》等相关歌曲,从线下到线上,从视频到学校各大新媒体平台,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利用重要节点和热点,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和地方特色开展融媒体联动,通过网络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3·15消费日推出融媒体作品《月光少女》引导学生合理消费,5·31世界吸烟日推出短视频《吸烟的四个秘密》引导大学生少吸烟、不吸烟。通过短视频、漫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展示海大文化,彰显蓝色校园文化软实力,激励和鼓舞师生为梦想而奋斗。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校园媒体转型升级,需要加强校园媒体团队能力的培养。融合团队的本质是人才资源的更合理配置。校园媒体融合不是简单将指导老师、学生融合在一起,而是要合理更优进行能力组合。
对于指导老师而言,需要提高指导老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指导老师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意识,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媒体的思想,把握媒介信息传播特点和传播规律,形成自身的融媒体思维。近年来,鸥讯社指导老师通过学习强国APP、思政文章、书籍等加强自身网络思政教育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还通过参加全国融媒体、新媒体等相关培训会议,不断加强融媒体思维。
校园媒体的主体是学生,提高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效果,更需要提高校园媒体背后的学生的政治修养。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鸥讯社每年在记者节召开全社大会,加强习近平新闻思想的传达,学习全媒体记者的道德素养。开展海大学生记者看舟山活动,2019年组织学生下海岛,寻访新中国同龄人,不但将发生在这些新中国同龄人身上的精彩故事记录下来,让青年学子在切实感受祖国发展变化的生动实践中升华爱国情怀,勇担时代责任,贡献青春力量,还能通过相关传媒渠道进行广泛传播,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变化,见证新中国的发展变迁。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浙江海洋大学鸥讯社开设《全媒体新闻实务》课程,邀请校内外专业老师、优秀校友授课,通过媒体融合与传播发展、全媒体新闻采访、文字采编与写作、图片拍摄与制作、音视频摄录与制作、新闻要素的融合编创、新媒体运营等几大模块,提高学生的融媒体意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策划选题、设施设备、技术艺术方面的知识。同时,加强对校内优秀学生的吸纳,通过各类活动、比赛挖掘校园相关领域的人才。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媒体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高校校园媒体应积极应对挑战,不断融合新模式、好内容和强团队,为提高网络思政工作效果贡献自身的力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