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健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2018年,我国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要求。同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1243所,其中新建本科院校702所,占56.47%,[1]从数量上和在校生人数上都占据了我国本科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提高新建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水平,既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发展,又关乎振兴本科教育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落实教学任务、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承担群体性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教学单位,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2]我国基层教学组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1950年开始,以教研组(室)的成立为标志进入建立与发展阶段;②20世纪80年代后,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日渐式微;③新世纪后,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基层教学组织进入恢复和重振阶段。
新建本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学校日常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在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离不开基层教学组织的底部支撑[3]。
近几年,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都高度重视基层教学组织工作,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建立完善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制定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意见,推动高校以院系为单位,恢复设立或完善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教师全员纳入基层教学组织。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基层教学组织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采取有利于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的原则组建,鼓励跨学科、跨院系交叉设立。原则上应涵盖专业或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河南省教育厅还把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纳入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制定了省级优秀/合格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标准,并给予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专项建设经费推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可见,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新建本科高校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78年的1.55%提升至2020年的54.4%,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跨入普及化教育。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结构调整,企业用人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一致导致大量岗位空缺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社会人文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现状的不匹配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工作能力评价越来越低。因此,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我国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高校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学建设和管理的基层单位,提升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水平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人才供需结构错位困境的基本举措。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下文简称“郑工”)前身为中州大学,是一所成立于1980年的市属地方高校,2015年通过教育部批准开始进入本科办学阶段并更名。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是学校的重要职责。笔者于2021年6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摸底了该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情况,回收问卷732份,占当学期全体任课教师(759人)的96.44%;其中,男性占比38.8%、女性占比61.2%,与该校男女教师比基本一致。从覆盖面上保证了调研的有效性。为全面掌握基层教学组织的运行、管理,辅之以访谈、查阅文献资料等调查方式。
2019年,为了适应升本后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郑工规划、设立了66个基层教学组织。本次调研样本涵盖了郑工全部基层教学组织。
基层教学组织类别方面,专业类(51个,77.2%)和课程类(15个,22.8%)基层教学组织成员人数分别为11.2和10.6,未设置实践类基层教学组织。
基层教学组织成员规模方面,10人以下的基层教学组织有32个,占比48.5%,20人以上基层教学组织仅有7个,占比10.6%,表现出规模偏小的现状。
自2017年开始,郑工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有章可依。
在本次调研中,部分教师(41人,7.72%)提出了“完善规章制度”的建议。在对其进行深度访谈中,表现出不了解校内相关规章制度,且对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并无清晰思路。在“教学建设经费”调查中,有三成以上教师不知道其所在基层教学组织是否有建设经费。
通过对落实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发展等基层教学组织职能调研发现,教师对基层教学组织的履职整体满意度得分在4.63分,说明基层教学组织履职能力初步展现。
集体教学教研活动频率方面,比较集中在1次/周和1次/2周,占比分别是35.11%和45.08%,但行政兼课教师和外聘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频率很低甚至从未参加教研活动。
基层教学组织活动主题方面,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的议题非常多样,包括教学、科研、行政工作、各类迎评检查,真正的教学研究活动比重很小。而且这些教研活动仍以传统的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人才培养修订研讨等内容为主,参加人员以基层教学组织专任教师为主,行政人员、外聘教师、企业行业人员参加极少;跨学院、跨学校、跨学科的基层教学组织的研讨几乎没有。
2019年,郑工进行了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选聘工作,共选聘教研室(系)主任65人,空岗1个。
从学历学位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占比15.3%,硕士学位51人,占比78.5%,学士学位4人,占比6.2%;从职称结构看,教授7人,占比10.8%,副教授39人,占比60%,讲师19人,占比29.2%;从年龄结构看,40岁(含)以下29人,占比44.6%,40—50岁(含50岁)28人,占比43.1%,50岁以上8人,占比12.3%。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
振兴本科教育背景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较强的内在动力,但是受新建本科高校的管理体系和教师内生动力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通过对郑工样本分析,并对比2017—2020年河南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的832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的相关数据,归类总结新建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新建本科高校缺少基层教学组织设置程序、制度、标准,仅仅明确了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行政级别和任职要求,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置主要由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积极申报,学校审批。这就导致了在学校办学条件保持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基层教学组织数量增加,使得基层教学组织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办公场地、资料室等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基层教学组织凝心聚力和教研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缺乏校级层面的统筹设计,导致基层教学组织存在类型设置不合理、成员规模差别大等问题。如,郑工基层教学组织最多者达28人,最少者仅有4人,且有10个基层教学组织少于5人,对于基层教学组织职责的落实缺乏人员保障。
新建本科高校普遍存在规章制度不系统、不全面、缺乏量化标准,无法全面支撑基层教学组织的高质量运行的情况。国家、省、学校层面都有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方案和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大多属于指导性、描述性的,缺乏操作性,也没有分别针对专业类、课程类、实践类基层教学组织制定简单、可量化的建设标准,这就导致很多基层教学组织成员对如何建设基层教学组织的理解不明晰。其次,大多数学校都有校级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案,但是与之配套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建设等文件的缺失使得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缺乏系统制度保障。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组织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应该是基层教学组织的主体功能。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明显的主体功能弱化情况。一是承担了大量的行政管理事务,比如接受校内外各种检查评估、完成各种统计报表、传达学习各种会议精神,这些工作严重分散了基层教学组织成员的精力;二是重教学数量轻教学质量,由于体制原因,新建本科院校高校教师的津贴收入分配大多与教学工作量挂钩,教师为了现实利益,往往愿意多上课;而教学质量的衡量往往流于形式,且与现实利益联系不大,因此教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热情并不高;三是重科研轻教研,在现行的高校学科排名和教师职称评定与职位晋升过程中,长期存在重视科研成果忽视对教学工作的考核,这种导向往往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关乎自身发展的科研工作上,而对教学工作、教学研究缺乏热情,很少参加基层教学组织组织的活动。
受到规模较小和运行惯性影响,新建本科高校普遍存在权利集中在学校层面,作为决定高校办学质量的基层教学组织往往赋予了很多职责,但是缺乏相应的权利,仅仅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基层执行者。例如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对基层教学组织的经费并没有最终的签字权,对成员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教学质量评价的权力也相当有限,这使得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在组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需要成员全体参与的工作时,组织能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基层教学组织的高质量建设。承担大量的工作同时,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并没有适当的回报,在物质激励、职称职务晋升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支持力度,因此很多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任职意愿低,严重影响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效果。
由于目前基层教学组织自下而上的组建路径,缺乏全面统筹,未形成“跨、合、融”的层面,导致目前“原班子、原人马”还是做着老事情的局面,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基层教学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途径应该是形成教学共同体,改变教师在教学、教研过程中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有效推动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发展、学生成长[4]。
针对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郑工基层教学建设方面的探索,提出新建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发展思路。
新建本科院校应该遵循教学规律,按照学校学科专业分布特点,均衡建设专业类、课程类、实践类基层教学组织。成熟一个、设置一个、建设一个,严格控制学校基层教学组织数量,确保基层教学组织有一定规模,对规模小、实习弱、没有存在必要的基层教学组织进行整合删减,确保所有基层教学组织都能发挥基层教学建设者的作用。
郑工在基层教学组织的规划、设置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如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组建专业类基层教学组织51个;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组建课程类基层教学组织15个,提高学校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基础素质和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规划工程训练中心和文科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实践类基层教学组织,组织积极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依托实验室开放项目,统筹安排学校实践类课程,全面提升学校实践类课程质量。
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高校应该要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制度建设,确保做到责权明确,有章可循。首先要出台学校层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做好顶层设计;其次,各二级学院要按照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实际需要,科学合理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具体职能,构建基层教学组织常态化运行机制,从而确保基层教学组织的良性运转。
郑工着力优化细化基层教学组织制度建设。一是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顶层设计, 2017年出台了《郑州工程技术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案》。二是配套出台确保基层教学组织良性运转的规章制度,如听课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办法、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强化了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期中基层教学组织专项检查制度和基层教学组织年终述职制度,为基层教学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校级制度支撑,有效地保证了基层教学组织的运行。三是对标对表,以点带面推进全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学校按照省教育厅基层教学组织达标创优工作的要求,对标优秀、合格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标准,针对办公场地不足、课程建设水平低、教学研究成果少等突出问题开展对标建设,加强硬件投入,重点资助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合格备案基层教学组织创优,形成了所有开设本科专业的学院都有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以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为引领在二级学院内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是落实人才培养任务的主体,因此必须明确职责,确保基层教学组织成员有时间、有精力聚焦课堂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基层教学组织成员应该把提高教学水平作为第一要务,树立科研、教研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学术观,不是为了评职称而做研究,而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郑工在落实基层教学组织主体功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一是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核心功能就是组织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学校和二级学院通过调整管理模式为基层教学组织减压,为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核心工作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二是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内涵式建设系统工程,对于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时给予工作量系数上浮,对于双语课程、混合式课程等课程建设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给予工作量系数上浮,在职称评审时明确教学效果优秀是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三是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项目,学校持续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实验室开放建设项目,对所有校级教研项目都给予一定额度的经费支持,并纳入职称评审指标考核体系,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开展教研活动的热情。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几乎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二级学院和行政部门,基层教学组织在人、事、财三方面缺乏话语权,导致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影响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应下移管理重心,赋予基层教学组织相应的人、事、财权,激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活力。
郑工从人事、事务、财务管理三方面积极赋权,调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积极性。在人事管理方面,赋予基层教学组织在专业人才引进工作、推荐职称评审候选人、提出各类评优评先人选的权力。比如,开展职称评审、各类评优评先活动时,由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对候选人出具相应的教学教研工作鉴定意见,对长期无视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和教学教研工作者一票否决。在事务管理方面,赋予基层教学组织在专业建设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对外教学科研交流等权力。在财务管理方面,赋予基层教学组织日常建设和专项建设经费支配的权力,比如学校基于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一定奖励性课时,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按照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原则进行分配,从而有效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郑工长期开展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有效提高了负责人的履职能力。为了激励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给予教研室主任每学年减免额定教学工作量的30%的激励措施,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方面给予重点考虑。通过选聘、培训、激励,郑工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结构优化、能力提升、任职意愿大幅提升。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应积极推动跨校际、跨院际、跨学科的教研活动,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郑工智能科学与技术虚拟教研室与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洛阳理工学院四校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共同探索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取得了显著成绩,获批河南省首批虚拟教研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各基层教学组织承办,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教学沙龙、名师示范课,提升了教师们持续学习的热情,营造了善学乐教的氛围。旅游专业以“一个引领”“四个自信”为主线,不断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把课程思政嵌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全校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特殊教育专业与播音与主持专业通过深度合作开设了全媒体即兴手语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振兴本科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成效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新建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与研究、提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进而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十分必要、刻不容缓。各高校要着眼自身情况,不可贪多求全,科学设置,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分类建设;优化细化规章制度,保证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有章可循;学校、二级学院要为基层教学组织减压,让基层教学组织成员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聚焦教学教研主体功能;学校要敢于赋权,给予基层教学组织相应的权利,多措并举建立稳定高效的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队伍;推动跨校际、跨院际、跨学科的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确保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