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龙里县创新“三个三”模式破解农村饮水管水养水难题

2021-11-30 15:06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供水饮水群众

罗 兰

(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贵州省龙里县农村饮水管水养水难的问题分析

1.1 地理环境导致“工程性缺水”严重

龙里县的地貌相对凹凸险峻且零碎,因此农业发展情况不太乐观,再加上山区较多,所以土地也比较零散且人员居住不够密集;地形过于曲折陡峭,地质条件复杂,山区的主体岩溶水资源多为深埋型,因此如若进行水利施工相对难度大且耗资高,难以达到集中供水的条件,工程受益面积也比较零散,经济效益低及水利工程环境条件不具备等原因也导致了山区的“工程性缺水”。贮水的条件不利,抽取地下水困难,造成地表水比较贫乏,地下水也不好开采,地下水不能得到利用。

1.2 贫困县财政收入有限,无力支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贵州龙里县2018年前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有限,地方政府财政无力支撑庞大的安全饮水工程,加之农民可支配收入低,贫困发生率高,分散居住的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凸显。

1.3 原有安全饮水工程数量少,管水模式单一,缺乏长效机制,无法覆盖全县居民安全饮水

(1)原有安全饮水工程数量少,挑水饮用和建有建议单户或联户用户多,饮水安全无法保障。

(2)原有管水模式单一,没有引入市场机制,无法长效运行。

1.4 农村人口环保意识弱,水质污染严重,直接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半封闭式水窖、封闭式水柜,或者通过屋面收集雨水、抽取未经任何处理的、可能已经被污染的表层岩溶水等,这些是农村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有时候也因季节性的问题,导致用水量不能得到长期的保障。

2 贵州省龙里县创新“三个三”模式,解决农村饮水管水养水难题

龙里县委、县政府为了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这一难题,创新采取“三个三”模式的破题思路,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水网布局,创新投入机制,着力破除饮水工作“软肋”和“短板”。

2.1 以坚持“三个原则”为核心,立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借力点

一是坚决拥护县委、县政府领导推进工作。成立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发改、财政、水务、审计、镇(街道)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全面推进龙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按照农村供水工程“三分建,七分管”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系,制定出台《龙里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法》《龙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质工作方案》,全面规范供水工程建设、运行及管理;指定确切的负责领导,明确每个负责人的工作内容和完成工作的时间,让他们形成各尽其职、各守其则,从而达到协作互助的工作模式,将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纳入县对各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和脱贫攻坚重大调度事项,形成了管理高效、运转灵活、上下互通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系。

二是坚持实施市场运作管理。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改革,由县属国有企业出资牵头组建县供排水公司,对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质量、建设进度、项目管理和验收服务等进行全过程管理,最大程度解决部分单村工程建设标准偏低、运行不正常等问题。饮用水安全工程建成后,政府将在三年内将集中供水、市场运行条件相对完善的农村供水工程移交县给排水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县供排水公司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作,独立运作,自负盈亏。全面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和管理,该公司与农村供水工程中的城市供水相媲美,提高服务档次、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如设置服务时限标准,及时发布停水公告,及时抢修管网,及时处理用水户投诉等,同时接受受益农户和主管部门监督,确保农村群众用水安全。

三是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指引村民自愿建立79个村级水管理委员会,明确管辖对象和范围,明确水管理主体和用水户的各项权利和义务,通过民主协商确定水价并纳入村规民约,按量收费,将收取的水费用于水管理人员工资和日常管网维护,水管理委员会定期向群众公布收支情况,积极唤醒拓展群众管水主体意识和参与度,有效提升群众管水积极性,确保群众吃上“放心水、安全水、明白水”。

2.2 以建立“三大机制”为要领,支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力点

一是建立产权归属机制。形成了“四类产权主体”和“三类产权对象”的权益管理体系,第一是根据建成的安全饮水工程投资渠道、工程规模,明晰工程产权。以政府投资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归国家所有,以集体和受益者投资和劳动为主,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和支持为辅建设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的产权,属于受益者集体所有。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的产权归投资者所有。由国家补助,社会资助,农户修建的集雨水窖、水池等分散供水工程,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归农户所有,允许继承和转让,有效解决饮水工程产权不清问题。第二是以产权对象为依据颁发所有权、使用权、水权三类权益证书,明确所有权,规范使用权,开创了“市场化管水、协作化治水、多渠道兴水”的新局面,确保各项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保得住”。三是放活水权,在保持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当地人民群众的能动作用和积极性,增强了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二是建立五级管水机制。建立县、镇(街道)、村(社区)、管水人员、受益群众五级管水机制,层层分级负责。县级负责统筹全县饮水工程规划,督促相关部门抓好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监管。县水务局主抓或协调推动资金筹措、优惠政策落实和宣传发动等各个方面,并负责业务培训指导和督查。镇(街道)对本辖区内饮水工程负主体责任,负责指导和落实辖区内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工作,村(居)委会对辖区内饮水工程负具体责任,负责组织村(居)协商制定本村(居)供水运行管护制度,明确收费标准,落实管护人员、管护措施和管护报酬。管水人员负责供水工程的日常管护、巡察、维修及水费收取等工作。

三是建立补贴过渡机制。坚持“以水换水”的运行资金保障机制,三年内辅以适当补贴。县供排水公司市场化运营管理下的农村饮水工程,政府不予任何补贴,县供排水公司自给自足。供水相对分散、市场运行条件不成熟的镇(街道)管理的农村供水工程,实行“专项申请、专项审批、专项使用”制度。全县聘请农村管水员,形成了全县农村饮水工程管护体系。

2.3 以明确“三大举措”为保障,垒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续力点

一是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工作。把电视宣传、各村广播、微信等网络平台的舆论宣传工作最大化,加强全县群众节水宣传教育。深入做好面向社会的水利普查公报发布工作,让群众及时了解我县水资源和水利发展状况,实行“定额保底,阶梯水价”收费模式,形成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的良好社会风尚,有力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开展大规模、全范围、高频次宣传教育,群众节水意识明显增强,由过去“要我节水”转变成“我要节水”,内生动力有效激发。建立县、镇(街道)两级农村饮水安全专线服务电话,拓展群众监督渠道。

二是加强水量预警和控制。对各供水区域的水流进行统计分析,制定水量分布图,每月建立各区域村(居)民用水量数据台账,根据各区域季节性实际水流量和最低用水量对比,提前发布水量预警信息,督促各用水管理主体采取定期蓄水、定期供水等措施,加强供水循环管理,确保枯水期村民(居民)最低生活用水有保障。同时在降雨量集中时间段内,加强水库和其他山塘等蓄水工程水位的监测预警,确保库区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加强水质动态监测。由县水务局牵头组织,建立监测结果与制水工艺管理的联动机制,定期开展水质巡查指导督促供水单位强力规范净化消毒工艺,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监测体系,通过提供专业的水质检测人员、仪器设备,采用人工监测和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监测和检查水指示器,对检测不达标的水源水质及时整改。同时,划定各水源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并派专人对水源保护区进行检查和保护。加强水源地日常清漂打捞,定期排查水源地污染源,着力改善原水水质条件。设置防护网、警示标志等防护设施,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能够长期为农村群众提供合格饮用水。

3 创新“三个三”模式对解决农村饮水管水养水难题的经验启示

3.1 规划民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秉承利民为民

龙里县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调查研究,汇集多方意见,认识到水是制约龙里发展的关键瓶颈。据此,县委、县政府针对龙里喀斯特地貌天然漏斗的实际情况,选准农村安全饮水这个突破口,创新储水供水模式和管理办法,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龙里这座水韵古城因水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3.2 实施民生工程,必须坚持体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龙里县创新“三个三”发展模式,破解农村饮水安全难题,正是因为旧有的体制机制不足以适应当前龙里饮水安全发展的需要,成为阻碍当地脱贫攻坚的体制性障碍,唯有破旧才能立新。对此,龙里县创新思路方法,先是从上至下打通连接人民群众的体制机制,让制度成为农村饮水改革的强力保障,继而引入市场机制,降低在管水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过多的参与,从而确保市场能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和作用,做好“加减法”,增强了发展的“韧性”。另一方面从下至上推广“高坪模式”,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农村饮水难的问题,增强发展的“活力”。

3.3 发展民生工程,必须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龙里县在总结以往饮水工程存在“大包大揽”“重建轻管”的情况后,通过权力下放,激发民意,让人民群众自我管理饮水这项民生工程,再通过市场化的调节机制,盘活了农村饮水安全这步要棋,高坪村为摆脱全村人饮水难的窘境,“敢为天下先”地与邻县旁村进行水权交易,这不正是新时期“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村精神吗?正是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创造,才解决了一直遏制当地发展的饮水之痛,才有了如今在全县推广学习借鉴的高坪样板,他们用主人翁的精神和意识,自发成立管水委员会、制定管水办法、村规民约,成为积极主动、苦干实干的生动诠释。

3.4 保障民生工程,必须坚持长久发展,形成稳定预期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就会‘沙滩流水不到头’。”蓄水养水,才有源头活水。龙里县并没有急于求成,“毕其功于一役”,而是科学指导,分类施策,因势利导,常抓不懈,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找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蓄水管水养水之路,不仅留住甘甜清凉的活水,更留住了勤劳朴素的民心。龙里县紧紧依靠习近平总书记“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的指导思想,解决农村饮水不搞松一阵,紧一阵,不搞反复工程,重复建设,而是咬定青山,久久为功。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饮水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建设好,更要管理好,不能一代领导一项工程,要几代领导一项工程,善作善成、善始善终。广大干部群众更是铆足了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扎根基层,沉下身子,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真正严谨严格地从实处为民着想,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这样,才能用真心真情换取民心民意,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猜你喜欢
供水饮水群众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简易饮水鸟
养羊饮水技巧多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