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琼
(湖北省阳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湖北 黄石 4352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事务在国家财政资金支持下运行,尚存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财务内控制度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内部原因是内控制度建设起步晚、地方财政困难导致单位投入不足、内控认识不到位;外部原因是国家层面的内控建设有待加强、地方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我们采取相对应的策略,期待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高效节俭、合法运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随着国家治理法治化进程的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职能部门,其加强内部控制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单位自身形象和管理干部保护干部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认识,努力营造“向管理要成效”的防控意识,积极进行制度设计,并自觉接受制度的约束,有效防范各类财务风险和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自觉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和自身履职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实现一个时期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规范的执行程序和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可预见性风险进行防范,达到经济活动合法运行、资产完整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舞弊行为消于萌芽、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的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一样,是为了加强单位管理,实现预定管理目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它们二者相同的地方是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完整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但区别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则是有效防范舞弊行为,推进公共服务效率显著提高。
1.可以规范财务活动的合法运行
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对于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举足轻重,内控制度是路轨,经济活动是列车,只有路轨稳固和方向正确,列车才能安全运行,及时抵达目的地才有可能。认真履行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守住做人的底线,维护法律的红线,将舞弊案例作为前车之鉴,这“线”就是制度,是我们合法合规开展经济活动的安全屏障。
2.可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部门,专业性极强,例如财政部门,通过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指导工作人员按流程和时间节点报送信息,定期检查文本和核对数据,保证数据真实及时、准确可靠,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3.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分工明确,权责清晰,每一位工作人员按职行权,以岗定责,无任何推诿扯皮的余地,整个单位忙而不乱,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群众办事时如何经办怎么审批,一目了然,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相比于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而言起步较晚,且因认识不到位、财政资金缺乏等原因,用以往的政府会计核算制度替代财务内控制度。通常能够见到的内控制度只是一些财务执行制度,没有决策制度和监督制度。零星的财务制度之间不能形成完整规范的制度体系,如财务信息报送制度出现问题时,对应的追责制度没有完备,或者虚假追责没有监督制度等,许多制度对所属业务范围没有量化的约束措施,控制效果微乎其微。
没有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只由财务部门兼管财务内控工作,缺乏制衡性;或者构建过于简单,虽然成立了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的内控小组,但其他部门认为内控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事,行动拖拉,缺乏积极性;或者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单位领导和一般员工对财务内控制度一知半解,缺乏全员性。
单位内控制度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制度制定以后没有得到严格的落实和执行;与之匹配的管理监督也没跟上,财务内控制度的功效就难以发挥。
行政事业单位因其独特的单位属性,财务内控制度的经济信息在对外披露方面比较保守,大部分数据资料只有财务经办人员熟悉,单位负责人只了解大概。财务信息披露只在单位极小的范围内进行,比如重大经济事项的开展情况只让领导班子成员掌握,不少班子成员为成全领导威信而对相关情况浅闻则止、唯唯诺诺。财务非公开化阻碍了广泛的社会监督,舞弊行为滋生蔓延。
财务内控制度的鲜明特征是“适时性”,即根据单位的历史处境、社会时期、突发事件等因素对财务控制措施进行适当调整。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或几个内控制度排列在墙上,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没动的现象不在少数。许多单位开展内控工作只做表面文章,热衷于做制度牌和内控手册,但其中内容却没有随同单位的经济形势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而改变。
为有效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问题,必须针对性地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财务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全面控制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规范的内控制度体系包括决策制度、执行制度和监督制度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环环相扣,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从两方面着手:树立内控意识。树立人人参与内控、人人需要内控的观念,上至单位负责人,下到一般员工包括门卫,都要参与到财务内控的行动中来;加强内控学习。我们可以组织财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深入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点带面,全员上阵广泛开展学习讨论,结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完善的单位财务内控制度,让所有的经济业务有章可依,有据可行。
首先,要破除“内控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务或财务部门就是内控部门”的错误思想,然后要建立单位“一把手”全权负责、财务部门牵头、各科室各岗位相互沟通协调的联动机制,积极发挥相关科室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其次,建立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分离的机制;建立关键岗位重点财务核查和定期轮岗制度。
建立定期的财务内控制度实施情况的考核制度,形成书面材料,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主动并入上级内控平台,形成压力传导氛围,倒逼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实施;对“三重一大”特殊事项,实行单位班子成员集体决策或会签制度,让财务内控制度约束职务消费,有效防范职务风险。
要破除特权思想,树立“严管就是厚爱,清廉就是幸福”的观念,打开财务制度披露的通道,集思广益,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对我们的监督和支持;主动向社会评价组织披露财务信息,争取第三方机构的监督检查。不足的地方及时改正,惩戒舞弊行为,避免单位财物和国家利益遭受更大的损失。
做实单位财务内控工作,以全面实行内控为己任。一方面在“建立内控”上做文章,依据单位实情,全方位考察调研,将内控工作落实落地。如固定资产登记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念已由过去拥有和控制扩展为占有和使用,公路、桥梁应记入交通部门的固定资产,公园、林木应记入园林部门的固定资产等等,固定资产外延发生了变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须相应发生改变;另一方面是在“调整内控”上下功夫,在国家处于重大突发情况、在单位面临人财物的变动时,要因时而动对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因为认识不到位、财力投入不足、国家监控体系不完善和地方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致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问题严重,形势逼人。我们应从内控制度体系、内控组织架构、内控制度实施、内控制度披露和内控制度调整等方面加强制度设计,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完善财务内控制度的设计、执行和监督功能,激发行政事业单位干事创业的热情,促进全社会为社会主义经济强国目标全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