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芳
(唐山市路南区财政局,河北 唐山 063000)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财政体系也经历全面改革,其中,财政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编制预算管理方案,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使财政资金得到高效使用,更好地实现服务职能。怎样才能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是新形势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点,更是财政预算改革的依据,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
预算管理以预算编制为起点,以预算执行中控制、协调为重点,加强预算监督以及绩效考核,形成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编制作为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是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公共资源特别是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起到关键作用,并且对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职能带来直接影响,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方案时,应从单位实际需要出发,确定预算管理要求和范畴,提出满足本单位要求的预算管理方案,层层上报。预算编制是一项系统化、精细化的工作,通过战略、预算和绩效的高效配合,在诸多单位中普及和应用,把其运用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体系中,通过预算约束和规范政府收支行为,便于提高预算资金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实现地方财政资金的科学规划,平衡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方式,即政府部门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结合自身履行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开始逐级编制、审核、汇总、上报,由财政部门审核并提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批准。预算编制既包括支出上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预算,也涉及收入预算、政府采购预算以及人力资源等各方面,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的工作,需要对本单位全年工作进行科学预测和详细的规划。有些单位领导在思想上对预算编制工作不够重视,认为预算编制就是走形式,认为如果有资金需要财政部门可以随时追加经费,将年度预算全权交给财务人员负责编制,由于财务人员对项目本身及资金使用途径等了解不全面,仅凭自己的思路来编制预算,导致预算编制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如果预算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和规划无法实现,预算过量则可能导致资金的挥霍浪费。由于预算编制认知方面的不足导致预算数据不准确,使得财政和部门预算单位之间的信息缺乏对称性,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给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科学管理。
从当前情况来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时,采取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以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为主,但是在实际中,行政事业单位无法确保上报给财务部门的资金数据真实、精准,这给零基预算编制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影响,零基预算编制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有些部门只是采取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也就是把基数设定为资金核算基础的传统编制方式,这种编制方式比较传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不利于控制支出规模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虽然预算编制工作表面看起来比较简单,实质上是一项系统化工作,诸多部门单位对预算编制敷衍了事,在收入上没有充分考虑近几年实际取得的收入和未来增收减收因素的影响,在支出上没有结合近几年实际支出情况进行测算,仅仅在上年预算基础上采取增量或者减量的编制方法,简单完成上级下发的预算编制工作,使得预算编制方案缺乏准确性、科学性,执行难度大,在财政资金分配上部分部门存在资金缺口问题,而部分部门则资金冗余,使得部门不能充分发挥社会公共职能,给行政事业单位造成不良影响。
预算编制应从科学、合理和实际出发,不能随意夸大或隐瞒收入,不得随意虚增或虚列支出,预算经批准下达后,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在预算执行中没有特殊情况原则上不予调整。基于此,一些单位领导存在财政资金不要白不要的思想,并且考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资金不够时追加经费难度大等问题,在部门预算编制时,过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故意多立项多要钱,违背了预算编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编制作为一项系统化且复杂性的工作,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分析和论证才能顺利完成编制。但是在实际中,财政预算编制通常交由财务人员负责,预算编制下达时间通常为每年九月,并且在工作时间安排上比较短,一般为30天左右,时间明显不充足,再加上部分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不足,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无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充分论证和考察,盲目编制预算编制方案,使得财政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财政预算资金投放应用之后,缺少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追踪、监管和项目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对预算支出可行性和专业性缺少深入认识,在开展下年度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时缺少依据,导致下年度财政预算合理性无法保证,容易产生舞弊问题,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发展。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部门并非使用部门,比较注重业务而忽略财务预算编制,对财政业务没有进行预算控制和分析,甚至将财务管理作为一项服务性工作,缺少统一的工作标准和安排,没有对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进行评价,使得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相互分离。为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控制财政支出,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各级人员具备正确的预算管理意识,增强预算编制理念。财政部门可以定期进行包括主管领导在内的预算编制、会计政策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强化预算法制意识,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加强预算控制,确定各部门工作职责,只有给予预算编制工作高度重视,才能对支出绩效进行科学评价,控制财政支出,维护单位及国家效益。
首先,给予预算编制工作高度重视,提高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透明性。财政部门作为预算编制工作开展的龙头,需要整合各项财政资源,控制财政收支,合理分配财政收入总量,也就是整合预算内外所有资金,科学安排财政资金,加强总量情况的预算管理。在编制预算方案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改变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分别建立适合行政事业单位需求的公用经费定员定额标准,不搞一刀切,提高财政经费支出预算的精准性,保证预算编制方案的预见性。行政事业单位还要细化预算执行项目,防止项目过于模糊,增加预算弹性和刚性。其次,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细化预算编制指标,力求预算的完整性。预算编制准备工作包含了预算年度收入规模和支出需求的分析,确定预算管理目标。财政部门将预算编制工作任务下达后,各部门都应根据基层单位工作情况,确定预算管理方案,并在布置预算编制工作之前,对整体收入规模进行摸底调查,尽量与财政部门协调预算编制时间,得到地方财政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在掌握收入规模以后,把各类收入根据实施时间、确定实现标准进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划分。除了收入之外,支出需求也应提前预测,根据收入摸底情况,划分刚性基本支出需求和弹性项目支出需求,量入为出,科学规划,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稳定运行。最后,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编制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大部分是取之于民,工作本质上服务于民,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工作目标,确定财政预算编制指标,完善财政预算编制管理体系,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考核,保证财政支出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并且给下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开展提供数据参考,保证财政预算编制时效性。
弹性也就是指不可让预算方案过于死板,防止在后续执行过程中发生意外,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在执行预算管理工作时,将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将会给预算执行效果带来影响。但弹性不等同于随意,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弹性预算时,应结合项目目标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编制方案,让预算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运行,这样不但可以保证项目进度,也能给预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让预算管理更加规范。
财政资金在收入和支出上,如果缺少完善的体系支持,容易引发腐败、舞弊等问题,影响财政资金服务效能。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财政资金监管和评价机制,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务预算决策职能,对资金科学规划,优化预算管理,各个部门高效配合,将财政资金实际价值全面发挥。
总而言之,预算编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稳定运转有着直接影响,需要得到各部门的广泛关注。在实际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新预算法的学习,做好预算编制宣传工作,强化各级人员财政预算编制法制意识,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编制体系,加强项目绩效管理,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单位服务水平,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