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霞
(四川新金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德阳 618000)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制造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企业优势逐渐消失,成本管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做好成本管控工作是保持在制造企业中的领先地位的重要举措,而成本管控工作的基础又是成本核算,只有将核算工作做扎实了,才能够为成本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凸显成本领先优势,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实现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做好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主要包括:做好企业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注意原始单据的传递顺序;科学制定各生产工序的工时定额以及各类原材料的消耗定额,根据产品调整及时修订原材料耗用定额以及人工工时定额,强化固定项的管理;建立库存物资管理制度或条例。依照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方式,选用合适的核算方法,对成本的要素、生产支出的归集,产品支出在已生产产品和正在进行产品之间的区分等进行规定。其次,准确核算企业的产品成本,严格执行会计准则。成本核算方法确定之后,通常情况下不能任意改变,确保成本资料的可比性。最后,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明确的界定,对不同性质的支出进行严格地区分,对不同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归类整理,确保每笔费用和支出都有迹可循。
企业的成本核算程序,主要包括:对产品数量进行核定;明确成本核算的要素,开具成本核算单据;归集相关费用支出;产品跨期摊提支出的计算;总支出的分配,对生产结束产品和未结束产品的区分;核算生产的总支出和个体支出。
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就是为企业谋取经济效益,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投入一定量的人力资源、物资和资金成本,这些资源所对应的经济价值就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一个表现。一般来说,企业的成本考核、分析等程序能否正常进行与成本核算的科学性有密切的关系,同样地,成本核算也会影响到企业领导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问题。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不止是简单地进行成本核算,而是让各部门参与到成本管控过程中,包括采购、技术、生产、销售等环节,这对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制造企业虽然较重视成本管理,但是事实上对成本的管控多体现为事后控制,缺乏事先控制以及有限的过程控制。目前,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把重心放在业务提升上面,对企业的成本核算重视不足,成本管理简单、粗放,各部门只关心和自身利益相关的指标,基层员工对成本管控的意识更为淡薄,成本管控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未能结合企业设计出适用的成本管控体系,成本管控理念无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落地生根,成本管控当然难以取得有效的效果。
因为各部门工作职责有所不同,实际工作中难免形成本位主义的思维定势,仅靠自觉难以保持长期良好的协调及合作。若对各部门的岗位职责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划分及约束,必然会出现推诿、现象,使得成本核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产品成本核算关系到企业的每个部门,并非只是财务部门的主要责任,需要采购、生产、销售、技术等多部门的协同配合。
在实际成本核算中,大部分基础数据是由企业的生产部门提供,如果在统计时出现数据归集不全或者不准确的情况,只能根据预测或掌握到的数据来核算,无法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就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制造企业一个产品完整的生产流程,包括若干工序。比如:销售人员承接订单后,技术部根据产品工艺核算材料定额,采购部根据需求进行原料采购、质检检验后入库,生产领用原料开始进行产品制作,产品生产完成后经过质量检验,合格产品验收入库等待销售。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会涉及各个环节,而每个环节的原始数据收集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成本的正确核算。产品核算要求准确,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大量的基础数据收集,仅依靠财务部门人员是不够的,需要多部门协同完成。大量的数据搜集如果只是通过手工方式、单个部门进行搜集,有可能会出现数据不够准确,效率不高的现象。数据的失真则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由此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对产品成本进行正确的估计,进而出现产品售价制定不合理,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管理人员应首先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意识,不能只是从口头上宣传,提高管理者以及企业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要将成本管理逐渐演变成从公司领导到基层员工的自觉习惯。建立“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成本管理理念,把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作为企业的第一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成本管控的考核及激励机制,改变计划管理思维及方法,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及个人,要让大家都感觉到责任和压力,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做到“心中有指标,身上有任务”,将成本管控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才能有效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成本核算制度的有效性在于是否制定符合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案并有效执行。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应结合产品的生产特点、生产方式及企业内部的管理需求,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并能积极调动各职能部门,做到相互配合、互相监督。设立成本责任中心,将成本管理指标细化并分解到各个岗位,各环节的数据采集、整合,校验,下上一体,将成本核算工作渗透到企业的每个环节中,最终得出准确的成本数据。
成本核算管理需要有完善的成本核算流程,也需要合理配置成本核算人员。企业可以在财务部门领导下,从研发、仓库、生产、供应、销售、财务挑选相关人员组成核算队伍,换位思考,促使相关职能部门改进,不断优化成本核算流程,努力提高成本核算水平。例如:研发部门是否能够改进产品配方,与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及工艺流程相比,能否进行优化;采购部门能否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付款方式;财务部门的费用归集及分配是否合理,成本核算是否准确等。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还需要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根据拟定各部门的指标进行考核,确保制度得到严格的执行,借以约束和规范相关工作人员,提升工作责任心,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
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制造企业需要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并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的成本管理方案,进而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促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朝着精准化方向发展,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
企业应设立成本核算会计岗位,以成本核算为中心展开工作,熟练并了解产品生产的流程及工艺、重点工序的作业情况、产品原材料使用以及合理废品率等相关情况,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出合理建议,降低产品成本。
财务部门还应加强成本日常核算,比如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进行严格审核和限制,协助并指导其他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事先指定的目标开展工作。做好成本预测,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工作。
企业在做好成本核算体系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提升核算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整个成本核算工作中的管理及对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要熟悉本部门或本岗位在整个成本管理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操作规范,加强对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来进行自我提升。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的广泛应用,企业管理方式正在进行着新的变革,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新的革命,在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技术更新,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很多企业使用各种软件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协助企业实现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企业核算需求,配置“成本核算管理”模块,收集并完善成本核算所需的信息及数据,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成本核算,不仅能有效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效率,还能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同时,在系统支持下,可以及时查询成本各项数据,建立成本动态追踪,对数据的异常变动进行跟踪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参考。
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成本核算,还需要加强对相关操作人员的管理,不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及考核,提高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让他们能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当前环境下,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保持领先地位,就要做好成本管控工作。而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又是企业成本管理和财务决策中重要环节,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供了解决对策,对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具有指导意义。制造企业通过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体系,规范企业内部成本核算,能够利用成本领先战略使用企业最少的支出获取最大的效益,帮助企业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