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造价卓越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解决方案

2021-11-30 14:26蒋月定
山西青年 2021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工程造价

蒋月定 李 越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房地产行业和“铁公基”建设在短期内仍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一直贯穿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始终,所以工程造价依旧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1]。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工程造价专业的卓越人才应当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何使他们适应工程行业的变化,如何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的工程造价能力,提升他们的造价水平素养,如何使受过造价训练的大学生具有更强的行业竞争力,都是我们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工程造价是建设项目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高校需要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造价专业人才,本文从分析我国建筑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困境入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一、建设工程造价卓越人才培养的困境分析

(一)对专业性理论过于重视,忽略整体的培养与综合运用

高校人才的培育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工程造价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理论化倾向和问题,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单一,往往只是为了满足当下市场需求,对未来缺乏长远的预设[2]。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过于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由此导致大多数学生就业时面临工作适应能力差,职业规划素养低下,创新思维意识不足等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偏重系统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结果导致学生虽然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充足,但是无法触类旁通,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了知识灌输,以应对各种形式的考试,但是由于缺乏深入的知识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无法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很难成为卓越的工程造价人才。

(二)专业设置不科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8年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实施以来,工程造价方向一直隶属于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培训模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均基于该培训模型,当时的理论部分,项目管理或现场管理都是比较薄弱的内容,通行的专业课程设置仅删除了一些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和增加了一些与项目造价相关的课程[3]。第二阶段:2003年以后,一些具有开创性的高校将工程造价方向从工程管理专业中分离出来,招收非目录专业的学生,但其培训方式仍基本遵循原来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系统和教授内容。第三阶段:基于基础建设与建筑市场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自2012年以后,工程造价专业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工程造价专业的高等教育获得了全新的机会[4]。从2014年开始的几年内,全国135所大学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他们着手培育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工程建设的市场需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项目成本管理能力,同时他们也开始着重制定工程技术标准,工程造价法律和工程造价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根基。然而,这样的高等教育机构还是侧重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学,这导致了人才培养与实际的市场需求相脱节。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相脱节

目前,各个高校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比例高,非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很少。尽管学生需要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但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不全面,这种情况不但增加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压力,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培育也不够理想。在建设工程造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体系中,当前的课程系统强调理论知识连续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首先,通过书籍和课堂教学,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很难与专业的工作实践联系起来;其次,所培养的人才现场管理水平不足,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综合要求[5]。第三,严格地落实相关技术标准、技术规程、质量要求等是工程技术人员与基础研究人员之间的区别,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一般对法律规程,技术规范,合同实施不能进行很好地把控。

(四)师资力量不足,缺乏科研创新意识

教师对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规模较小,师资力量不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身兼多门课程的现象较为普遍,并且很大一部分工程造价类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类经验[6],这在一定程度上在降低了建筑工程造价教学的效果。除此以外,许多高校工程造价类教师科研成果相对较少,科研创新意识有待提升,科研是辅助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助推器,然而,由于大部分工程造价类教师绩效考核主要以教学评价主导,重教学轻科研现象较为普遍,教师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改观,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建筑工程造价卓越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案

(一)明确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伴随我国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发展,建筑市场对工程造价专业卓越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要求工程造价人才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对此,我国各高校应紧密围绕建筑行业市场对高端工程造价人才的现实需求,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工程造价人才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7]。同时,工程造价专业的相关课程应当作适当的调整,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同样,高校还必须根据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认真地调研各个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丰富课程内容

首先,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更新课程体系。目前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集中在专业课程上,而非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比较少。因此,高校需要重新规划课程设置,优化非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设置的比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8]。其次,及时更新优化教材内容。高校需要与时俱进,把有关建筑工程造价,建筑理论和建筑技术的最新规定添加到教科书中,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采取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工程造价方面的实地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领会知识,提升理论与实际的对接度。

(三)实行“校内校外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依据用人单位针对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反馈,学生一般存在经济分析水平弱,法律意识薄弱,现场施工能力不足,专业技能使用水平差等问题。我们应在确保专业课时长的条件下,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安排,增加学生的校外实习时间[9]。这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到公司行业,了解有关实际造价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并迅速积累专业实践经验。这种教学培训方式也大大地减少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与培训成本,得到了企业单位的一致欢迎。高校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一些工程造价类的实践性活动,组织专业相关的实践比赛,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并达到应用所学知识的目的;成立开放式实验场所,以便学生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展开实验;放假期间,学校应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可以真正地了解到公司的工作方式和有关要求,以便学生能根据具体的岗位要求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

三、结论

基于目前中国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基础,以校企相互合作为平台”的理念为指导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培养系统。坚持高等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在充分融合“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学,工程法学,工程管理”四个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将职业能力整合到知识体系中,锻炼基础能力。以“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造价管理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核心能力,以达到培养优秀工程造价人员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工程造价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实践举措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土建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应用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