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1-11-30 11:16:39徐莉萍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徐莉萍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党中央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进一步确定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2020 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调更多依靠国内市场,要将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本文将试图简要分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重点分析双循环新发展构建路径和构建意义。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提出的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

第一,新发展理念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思想。根据《建议》内容,可以得出新发展理念是新发展格局产生和形成的关键思想,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结果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更加重视科技创新、重视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开放等。

第二,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有侧重点的,不是平均的,也不是优先国际大循环,而是要把握住国内大循环,立足于国内经济增长来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第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首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的,但并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通过国内大循环来促进国际大循环;同时,把握好国际大循环能够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中国更加深入的融入世界经济中,从而更好地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立和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发展。

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结合国内国外形势变化作出的战略抉择,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去实现这个目标。在简要分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以后,本文将阐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三个重要路径。

(一)扩大内需,激发消费活力

要畅通国内大循环、寻求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就应该抓住消费,抓住人们的需求。我国有14 亿人口,但是消费贡献长期以来比较低,因此应该激发消费的活力,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带动国内大循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居民消费:第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缩小收入差距,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激发人们的消费潜力。第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对住房、养老、医疗等方面的财政投入,让人们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并且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们的未来收入预期比较乐观,从而促进当前的消费。第三,积极投资新型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加快5G的普及,使之衍生出新的消费产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另外,推动时尚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型消费的发展,激发全社会的消费活力。

(二)鼓励创新,提供高质量有效供给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尤其是科技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提高我国创新能力和增强我国创新动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强全社会的创新动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首先,要大力培养和积极引进创新性人才,完善科研制度,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其次,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创新生产要素,建设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加快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最后,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突破技术瓶颈,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三)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经济是一个整体,我们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一方面,要高质量的引进来,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保护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搭建更加自由、便利的国际化营商环境,通过降低成本来吸引高质量外资融入,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另一方面,要高水平走出去,以“一带一路”为纽带搭建高质量发展的合作体系,积极开拓中亚市场,稳住东南亚市场,同时,对北美、日本、欧洲等重要市场采取更加灵活的战略;最后,要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增强防御风险的能力。总体来说,就是要通过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立和形成。

三、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意义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理论层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性发展;实践层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既完全符合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也是马克思市场理论的新发展、新运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结合中国实际、全球局势变化,提出的指引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新内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的重要发展[1],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新境界。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比会减小,技术密集型企业占比会进一步上升,普通人自主创业成本将降低,互联网行业以及与之相关行业将迅速发展,由此,产生大量就业机会[2]。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开辟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聚集更多的人才,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会使得我国作为未来全球创新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未来几年会加速崛起,从而促进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展,将助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将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尽管现在全球存在着逆全球化浪潮,但是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一个整体,中国始终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正如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不追求一枝独秀,不搞你输我赢,也不会关起门来封闭运作,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中国再一次以实际行动践行和维护了多边主义,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