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2021-11-30 12:47符方德
乡村科技 2021年35期
关键词:执法人员环境治理环境保护

符方德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乡村经济发展迅速,但随之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依靠,如果乡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就会对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收入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农村经济长远发展,也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正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并针对性提出治理对策,助力乡村振兴。

1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环节。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满足农民对生态环境的需要,有利于实现乡村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发展乡村的现实要求。

1.1 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当前重点工作之一。要意识到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动力,坚持节约和保护先行、自然恢复为主的宗旨,统筹各自然生态要素治理,严守生态保护底线,以绿色发展带动乡村振兴[1]。由此可见,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治理好乡村环境。因此,地方要把握好政策机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

1.2 有利于满足农民对生态环境的需要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乡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而希望有一个山清水秀、空气和水质良好的生态环境。过去乡村经济发展过于重视速度,破坏了自然环境,表现为空气污染、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水源污染及土地贫瘠等[2]。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一味强调发展经济,将降低农民的幸福感。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整治破坏环境行为,能切实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1.3 有利于实现乡村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治理重视绿色发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生态保护。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造福村民和他们的子孙后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原本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利用率不高。而绿色发展注重节能环保,提倡优化产业结构,从长远角度出发来发展经济,注重可持续性。绿色发展的具体做法包括对牲畜家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减少化肥使用量,农业污水处理后再排放等。

2 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很多乡村居民没有形成环境保护的认知。他们认为生态环境治理与自己无关,只注重当前的经济利益[3]。乡村环境污染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焚烧秸秆,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白色垃圾随意丢弃,不易降解,遗留在土壤中;把生活废水排放到河流中,水体发出恶臭气味,水中生物死亡;农药、化肥滥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等。农民的不良生活生产习惯源于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不足。这种不重视环境保护的做法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乡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环保认知,使农民了解各种污染带来的危害。

2.2 生态产业化水平不高

部分地区的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自然能源消耗较多,空气、土壤、水源污染严重。同时,农民对绿色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不足,农民在获得和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方面存在阻碍[4]。另外,一些农企力图迎合市场绿色消费理念,加大生产投入,导致销售的产品丧失价格优势,进而导致销量不佳[5]。

2.3 乡村执法不严

第一,乡村环境执法制度不完善,不能顺应乡村复杂的环境保护形势,加之执法工作步骤烦琐,导致执法效率低下。在具体的治理工作中,上级政府欠缺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统筹考虑,各部门职责出现重叠或冲突,给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便。例如,在一些棘手领域,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无人处理;在职责重叠领域,多个部门处理同一问题,造成人力资源浪费[6]。

第二,执法队伍需要壮大,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在广大乡村地区,环境治理面临严峻考验,需要大量的执法人员,而现实情况是执法力量不足以支撑治理工作的开展。因除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外,基层工资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个人发展空间不大等,均是导致乡村执法力量不足的重要原因。现有基层乡村执法队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执法能力有限等问题,执法人员对乡村环境治理政策的解读不够深入,因此,难以贯彻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

第三,有关乡村生态环境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缺乏。在实际的治理活动中,政府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不按程序办事,置规章和程序于不顾,影响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化进程[7]。由此可见,有必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执法人员,严惩不依法办事行为。

2.4 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8]。基础设施是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物质根基,健全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乡村环境保护工作高效开展。但实际上,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偏向城市,对农村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导致乡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完善。在此背景下,乡村生产生活废弃物没有得到合理处置,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2.5 社会主体参与困难

长期以来,政府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自上而下的管制模式使其他社会主体无法有效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然而,政府的治理能力有限,在一些领域,政府难以深入治理。因此,需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使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9]。

3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

3.1 增强村民的环保认知和主体认知

第一,增强村民的环保认知。地方政府应考虑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加强对农民的环保宣传,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地方工作人员要到农民家中与他们亲切交流,向农民剖析国家的乡村环境治理策略,讲解生态环境治理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同时指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不合理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使其认识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另外,可召集村民观看环保类公益短片和广告,使他们把环境保护记于内心,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支持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10]。同时,政府应组织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帮助村民改变不合理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贯彻绿色环保理念,实现乡村健康发展。例如,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站,并给予正确分类的村民一些奖励,或推广使用有机化肥。

第二,增强农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认知。农民是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角,也是治理成果的享受者,因此,有必要让农民有效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认真听取农民对生态环境的愿景和意见并做好记录,反思并改善治理措施。让农民知晓环境执法工作的情况和环境监测结果,保证他们在生态环境治理决策中有发言权[11]。给予农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机会,使其体会到自身在环境治理中的责任,自觉维护乡村生态环境。

3.2 发展生态产业

第一,从当地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指导农民根据当地地形、气候等条件来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特色资源。

第二,要淘汰高耗能、低效益的产业,鼓励、发展节约环保型产业,助推地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第三,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改善生产与管理环节,对消费情况进行及时监控和反馈,根据客观形势来调整产品价格和供给具有价格优势的高质量产品[5]。

3.3 重视乡村执法工作

第一,健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各地应制定符合地方情况的治理规章制度,并配备相应的监测监管方法[12]。完善的法律能为执法人员明确治理的客观标准,精简执法过程,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制定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明确环境监测的各项标准,让执法人员的执法过程更加流畅。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治力度,对待破坏环境的行为绝不手软,不留商量的余地,规范企业、农民的行为。

第二,推进执法队伍建设。首先,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地方政府要做好招聘工作,通过颁布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来招募综合素质较高的执法人员,并对这些下基层工作的人才给予补贴来稳定人才队伍。其次,定期对乡村执法人员开展职业素养和法律素养培训,使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并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能够按照法律法规执法。最后,建立乡村执法人员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定期进行执法专业能力知识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执法人员予以降职,甚至开除处理,来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依法履职水平[6]。对不依法办事的执法人员追究责任,予以处罚。

第三,构建系统的执法体系。由国家环保部门对全国的环保工作进行统筹,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明确中央和地方执法部门的职责。中央负责整体的环境治理筹划,地方自主实施具体的工作[7]。同级的各地方部门之间也要划分职责,明确各部门的执法领域。通过制定更加完善的执法法规来制约他们的行为。出现职责重叠或者执法缺口的情况时,各部门要相互协调,及时与上级沟通,解决这些问题。

3.4 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重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扭转长期以来城市与乡村发展失衡的局面,实现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公平。对此,需要增加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财政支出,建立专项资金用于乡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使乡村环保基础设施配备跟上城市的步伐[13]。第一,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排放设施。例如,安置更多垃圾收集设施,建立垃圾回收点,对生活垃圾进行及时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安装污水处理装置和引进污水净化技术,净化生活污水,将净化水用于农业生产,实现生产作业节约用水[14]。第二,购进更多的环境监测设备、仪器和互联网的电子设备,引进科学的环境监测方法,用数字网络来覆盖乡村生态环境的监控范围,运用数字技术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排放[15]。

3.5 促进多主体共同治理

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村民等各方团结起来,形成合力,破解生态环境治理难题。对于政府,要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全局,调动各方积极性,唯有大家齐心努力,才能实现有效治理。对于企业,要意识到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从长远角度出发制订企业发展规划,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拒绝高能耗、高污染生产。采用高科技污水和废气处理装置,减少污水和废气排放。对于村民,要主动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践行环保节能观念,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自觉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活动。对于环保社会组织,要深入学习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配合环保部门完成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督等各项工作,及时向环保部门反馈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并提出建议[16]。政府可定期召集多方进行座谈,共同商量生态环境治理的改进事宜,倾听多方意见,并达成共识。

4 结语

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大势所趋,也是农民的期望。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注重生态环境治理,反思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不足,立足实际,解决问题。相信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得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执法人员环境治理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EPC模式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噪声环境管理分析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研究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硬茬子”服软
俄执法者击毙恐怖分子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