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跨区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其注意事项

2021-11-30 12:47:42李翠丽
乡村科技 2021年35期
关键词:跨区农业机械农作物

李翠丽

(莘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莘县 252400)

农机跨区作业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产物。早在21世纪初,在东北、山东、江浙等农业机械化发展较早的省份就已经出现了小规模跨区作业模式。近年来,在国家政策鼓励和地方积极组织下,农机跨区作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专职的跨区作业团队,在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缩短投资回收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均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城镇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影响下,未来农村人少地多的趋势会更加明显,对于农机跨区作业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基于此,认识农机跨区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究保障农机跨区作业顺利进行的可行性措施,成为现阶段的重要研究课题。

1 农机跨区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1.1 节本增收,优化资源配置

在享受政府购机补贴后,购买大型农机虽然会降低一部分成本,但是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购机费用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仍然是不小的经济压力。大力推广农机跨区作业,让相邻地区的农机资源能够在流动过程中实现优化配置。购买大型农机的经营者可以通过跨区作业,不仅可以避免农机长期闲置,而且增加了农机经营收入,有利于尽快偿还购机贷款、实现经营获利。正常情况下,1 台联合收割机的农机手只在本地作业,年收入在2 万元左右。但如果进行跨区作业,每月额外收入在几千到一万元不等,经营收入可大幅度增加。对于没有购买大型农机的农民,只需在农忙时节花费少部分费用,就可以让农机跨区作业人员帮助完成农作物的收获。对农民来说,节约了成本;对农机经营者来说,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双赢”。

1.2 规模作业,实现总产稳定增加

规模化作业在降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减轻农民的劳作压力,以及解放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传统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收获以人工为主,或者以小型农机为主。由于效率慢,经常会错过最佳收获时间,导致农作物总产量受到影响。另外,在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玉米收获时期降雨较为集中,若遇到持续性降雨天气,会导致农作物无法及时完成收获,造成严重减产。实行农业机械跨区域作业,应用大型农机设备,将会显著提高收获效率,一些大型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以一天12 h 连续作业计算,可收割6.67 ~8.00 hm2,保证了各类农作物适期收获。特别是一些承包了大量农地的农业大户,借助农机跨区作业的契机,实现规模化生产,相较于原来从周边农村雇用临时工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产量,而且也降低了成本。同时配合烘干机,将收获的小麦、玉米等进行烘干,直接入库存储,也有助于减少由于晾晒不及时而导致农作物发生霉变带来的损失,实现了总产量的最大化。另外,尽快完成农作物收获后,农民有更多可支配的时间,甚至可以到附近的乡镇打零工,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1.3 提档升级,显著降低粮食损耗

收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时,以人工为主的采收模式会导致大量的麦粒、玉米粒掉落在农田里,不仅造成了粮食损耗,也影响了农民的种植收益。推广农机跨区作业,利用大型农机代替人工进行农作物收获,损耗量将会明显减少。在农机跨区作业中,通常会组建一个由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组成的团队。他们分工明确,并且在农机类型上也尽可能做到全面、互补。例如,收割机、脱粒机、烘干机一应俱全,让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收获后能够立刻烘干,解决了农作物收获后遇到阴雨天导致粮食发霉的问题,对降低粮食损耗效果显著。在政策鼓励下,农机跨区作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农机经营者的加入,相互之间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也迫使农机经营者不断对农机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加速了农业生产模式的提档升级,实现粮食产量的最大化。

1.4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经济收益

在推广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前,许多地区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无论是前期的整地、播种,还是中期的施肥、灌溉、喷药,以及后期的收获,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力,劳动生产率不高。而实现农机跨区作业后,大型农业机械得到了广泛运用,利用耕地机进行精细化整地,为农作物播种和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立地条件。利用播种机进行精量化播种,解决了出苗不均的问题,后期不需要农民进行间苗或补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机推广使用实现了精准化施肥,既可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成本增加,间接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也可以避免由于施肥不足导致农作物长势不良、产量不高的问题。利用农业机械可实现高效化收获,一台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10 ~15 个劳动力,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实际效果来看,不仅让农民减轻了体力劳动负担,而且明显提升了农作物的种植收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2 农机跨区作业中的注意事项

农机跨区作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粮食损耗率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这也是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农机跨区作业的根本动力。我国农业自动化、现代化的水平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由于农机跨区作业的相关经验不足,因此,在具体实施期间必须要加强管理,为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优质化的服务。一方面能够维持他们参与跨区作业的积极性,进而吸引更多的农机操作手加入。另一方面也能够切实保障农机经营者的权益,从长远来看,这对农机跨区作业乃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联系实际情况,农机跨区作业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有以下内容。

2.1 做好技术培训,切实提高驾驶操作水平

经验丰富、技能扎实的农机操作手才能将农机设备的各项功能发挥到极致,这也是保证农机跨区作业顺利、高效开展的必要前提。例如,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的结构组成复杂、零部件繁多,对驾驶员的操作水平和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购买农机,加入到了农机跨区作业的队伍,但是他们对这些自动化、智能化的农机设备缺乏了解,操作也不够熟练。不仅会影响作业效率,而且也容易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存在着机械伤害事故的隐患。因此,无论是新机手还是老机手,都要定期参加技术培训,才能更好地完成农业机械跨区作业任务。为了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要重点把握好2 方面的内容。一是培训方式上,提供双渠道培训,以满足农机操作手的个性化学习诉求。一种渠道是由县级及以上的农机化主管部门提供集体性的技术培训,培训讲师是一些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农机专家,主要对象是当地所有的农机驾驶员[1]。另一种渠道是要求驾驶员能够利用农闲时间进行自学。现阶段,智能手机已经在农机驾驶员群体中得到了全面普及,在工作间隙、农闲时间,利用微信、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观看与农机驾驶、保养、维修相关的视频,也能够让个人的技能得到提升。二是培训内容上,既要涵盖常规的农机功能介绍、农机操作讲解,也要加入农机常见故障的表现、判断和维修等内容。参加培训后,保证农机操作手能够通过听异响、摸温度、闻气味和看仪表等多种方式,来判断农机设备是否出现故障,以及初步判断故障发生位置和故障的具体类型。如果是轻微故障,可自行修理。如果是严重故障,也能够及时找专人维修,避免农机大修事故,既确保了正常跨区作业的有序进行,也能减少维修费用。

2.2 做好机具检查,保障跨区作业顺利进行

根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下发的《关于组织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参加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必须保证牌证和装备齐全,且状态良好。因此,为保证跨区作业的顺利、高效进行,驾驶员应定期对机具进行养护、检查,发现故障后及时维修。不仅避免了农业机械带病作业,始终保证工况良好,还降低了机具严重故障和大修的概率,延长了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成本,同时也保证了跨区作业连续进行,对保障农民的经营收入也有一定帮助[2]。尤其是在长距离、长时间的跨区作业中,一旦农机设备发生故障,将会直接影响作业量,不仅导致农机操作手的收益直线减少,而且也有可能因为农作物收割不及时而给农民带来损失。因此,在农机跨区作业中对机具的检查是不容忽视的。为做好机具检查工作,由农机合作社或者其他组织农机经营者进行跨区作业的机构制定内部的农机检修养护制度,如每天上机前、下机后都要进行常规检查,并按照规定填写农机工况检查表。此外,7 d 开展一次专项养护,除了做好农机表面的灰尘、农作物秸秆等杂物的清理外,还要针对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发动机等机械零件,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有质量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对于检查后发现有问题的设备,必须按照流程进行上报,严禁农机设备带病运行。

2.3 掌握法律政策,坚持做到合法合规经营

《通告》中明确要求,在跨区作业车队调动期间,必须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因此,跨区作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必须熟知法律政策,这样才能实现跨区合法作业。根据农业农村部颁布的《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对于新购买的联合收割机,机主应提前准备好购机发票、产品合格证、个人身份证等材料,到本地的农机监理站完成初检[3]。另外,凡是参加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经营者,应携带本人驾驶证、操作证,到县级或县级以上农机化主管部门报名。待车队成立后,领取《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凭该证通过出口收费站,查验合格后可免交通行费[4]。农机经营者要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了解农机跨区作业相关的政策、规定,保证合法合规经营。

2.4 做好安全工作,保证跨区作业有序进行

驾驶农用机械进行跨区作业,必须要将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不仅是要保障农机设备的工况良好、运行安全,而且要保障驾驶人员自身的安全。首先,要求当地农机化主管部门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为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创设有利条件,保障农机跨区作业安全、有序进行。同时要求跨区作业车队中的每一名成员,都能够具备较强的安全作业意识,养成规范作业习惯。驾驶室禁止超员,对于非本机人员,无论是作业还是休息期间,原则上不允许登机,防止因为误操作而引发安全事故。日常保养机械,或者是清除前方障碍、去除车体杂物时,均要求熄火停车,防止车辆误动对驾驶人员造成伤害。禁止在农业机械运行期间,空手伸入机器内部清除杂物。只有从细节上做好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才能让农机跨区作业顺畅开展[5]。

3 农机跨区作业面临瓶颈及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推进,“人减、机增”将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因此,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农机跨区作业模式推广、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必将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应对策略,才能为农机跨区作业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3.1 农机类型的单一化

现阶段,参与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还是以联合收割机、免耕精量播种机为主,主要应用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播种、收割、脱粒。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许多农村粮食耕种面积减少,而棉花等经济作物及各类果树的种植面积呈现出增加趋势,导致在农机跨区作业中出现了供需不匹配的现象。因此,在推广和发展农机跨区作业时,还应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引进符合地方农业发展实情的新型、特色农机设备,这样才能满足跨区作业的需求。例如,某地区多山地、丘陵,在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以苹果、葡萄、蜜桃为主的果树种植产业。在农机跨区作业中,应组建一支以果实采摘、封装为主的机械队伍,才能满足该地区农业自动化、高效化的需要。未来一段时间内,推动农机跨区作业从夏季向四季、从单一作物向多种作物、从几种机械向多种机械的转变,将成为必然趋势。

3.2 跨区作业范围的局限性

目前,农机跨区作业还是以省内跨市为主,由于受到后勤保障能力、农作物收获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跨地区作业范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支柱产业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机跨区作业模式。例如,近年来山东、河南、江苏等省份的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而东北地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对农机需求较高,这就为农机跨省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从长远来看,进一步扩大跨区作业范围也是我国农机跨区作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当然,为了激发农机手进行长距离跨区作业的积极性,也要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4 结语

推广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粮食产量增加,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为保障农机跨区作业顺利进行,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机驾驶员要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为跨区作业的开展创设良好条件。行政部门要做好农机驾驶员的技术培训,保障跨区作业安全开展。驾驶员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养成定期维护、检查农机设备的习惯。严格遵循相关的政策、法规,坚持合法经营,保证跨区作业规范化、高效率开展。

猜你喜欢
跨区农业机械农作物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军事文摘(2024年6期)2024-02-29 10:01:50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9:08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跨区取件的困扰
中国储运(2019年1期)2019-01-09 06:57:54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麦收时如何进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新农业(2016年19期)2016-08-16 12:00:18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2016年7期)2016-05-04 04:02:20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