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宇立(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为“五位一体”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部分,生态城市和文明城市建设总体战略已初步取得显著推进成效,形成不同模式。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湿地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能力得到较大强化,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项目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1]。湿地生态作为目前全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拥有着多样的自然生态保护功能和社会经济效益。城市中湿地因其重要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服务修复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我国城市中和湿地虽然是指广泛分布于我国城市湿地中的天然的和非人工的各类城市湿地,在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和旅游业等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地增长,城市中和湿地的自然生物多样性逐渐受到丧失[2],各项功能受损或逐渐衰退。借鉴以比较系统和形式多样化的城市生态湿地修复工作思路,研究开展我国城市生态湿地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的具体工作管理模式,对于不断提升我国城市生态湿地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城市湿地属于湿地中的一种。由于湿地具备多种不可替代的功能和净化功能,有“自然之肾”湿地美称。自然湿地通常被划分为自然保护湿地和其他人工保护湿地两种,并且和原始森林、海洋湿地并称“三大生态系统”。自然湿地生态种类多样,包括自然沼泽、滩涂、部分自然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等多种复杂类型[3],但是衡量是否能称作城市湿地,目前没有统一的量化指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聚增多,城市湿地在调节环境、美化景观、增加生态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越发突显。作为我国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结构组成的一部分,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具有众多自然生态保护经济利用功能。与其他不同类型的城市湿地公园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城市湿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并且地理位置上处于城市中的公共开放区域,主要价值体现在非物质生产功能上。
(1)生态保护功能。长江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具有防洪蓄水水利防洪、净化城市水质;有效保持城市生物和自然遗传资源多样性;有效调节区域气候,提高地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质量等生态功能。
(2)景观欣赏功能。现代城市中的湿地景观具有极高的景观美学欣赏价值,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3)社会功能。城市利用湿地水源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和农产品和水资源、工业原料和利用能量;同时涵养了大城市湿地水源,提供大量城市生活用水;为广大城市居民群众提供各种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活动场所。
近年来,以往城市化过程中湿地被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现象已经逐步得到控制,城市湿地的保护工作进展顺利,城市湿地的修复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最早在1980 年1 月出版的《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被首次提出,书中对其的具体定义主要是“对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重建与环境改善(它们可能与其他原生态系统功能有较大差异)”。国际上对湿地生态自然修复的基本定义有着不同的基本侧重点,包括如何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不断更新、对已经受损和逐渐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进行充分修复和妥善管理的基本过程,以及如何使湿地生态系统充分恢复返回到湿地历史上自然或非自然的基本状态。在修复湿地的各种生态自然修复过程方面,张永泽等认为修复湿地各种生态自然的基本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实现湿地生态系统中湿地表面和基底的生态稳定性,恢复原有湿地良好的自然水文环境状况、植被综合覆盖率与湿地土壤综合肥力,增加湿地物种结构组成和湿地生物资源多样性,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和自我保护维持生态能力,以及充分恢复原有湿地自然景观;仇保兴等认为修复湿地的各种生态自然修复过程,要善于充分利用湿地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水体和水生植物等自然资源;钟嘉伟、吴韩、陈永生、玉宁等则分别认为修复湿地的各种生态自然修复过程,应在湿地人工的技术引导下巧妙地充分利用“自然力”,并在充分遵循湿地自然修复过程规律的同时,满足湿地功能、空间、审美与社会文化上的不同需求[4-7]。
城市湖泊和湿地生态公园的科学研究工作重点,主要是大型城市湖泊和湿地的生态恢复与保护重建,研究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型城市湖和湿地公园总体的生态恢复、生物保护要素的恢复保护和非生物保护要素的恢复管理等几个方面元素。当前国外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将焦点放在城市湿地的恢复管理和保护利用上,而不是简单地单纯专注于生态恢复和重建保护。如何有效利用大型城市湖泊和湿地公园缓解我国城市湿地问题,已经是一个国际热门话题。我国对大型城市胡泊和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的科学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相应的科学理论实践基础相对薄弱。然而,由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我国关于城市群和湿地地区生态环境修复的科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当前相关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生态格局、土地利用与适宜性等方面[8-9]。樊彦丽和田淑芳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的分析,探讨了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10];梁雪等提出了湿地选择的六个原则,并对湿地的有效采伐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展望[11];刘迪等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构建了湿地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提出了构建城市湿地系统的建议应该是综合纳入雨林保护体系[12]。
我国生态湿地物种类型众多,生物资源多样性丰富,在党和国家的保护政策的正确指导下,目前中国地区城市生态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修复建设工作在各地有效深入开展,各大中城市纷纷将近年城市生态湿地的保护建设取得成果看作是维护城市湿地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有效展现城市生态文明的一张重要名片。修复城市湿地的意义主要分为生态和人文两大方面。
湿地的存在对于一个城市自然环境的维系和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前所述,城市中的湿地自然具有多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为城市发展奠定了环境基础,在环境调节、资源供给、灾害防控、生命支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自然湿地不仅仅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而且它还具有巨大的自然环境生态调节利用功能以及自然生态保护效益。建设城市自然湿地对于保护城市生物资源多样性,维持当地淡水自然资源,防洪和调节当地气候,分解土壤污染物,促进人类发展提供重要生产、生活资源,发展我国城市湿地旅游业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城市自然湿地建设是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城市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和自然环境生态基础。
城市湿地的景观功能和社会价值重点体现在提升城市总体品质和人文教育意义上。修复和重新保护现代城市湿地生态,有利于营造建设现代城市别具一格的湿地特色生态文化,将城市湿地生态景观与现代城市生态文化有机紧密结合,在充分发挥城市湿地景观生态保护功能以及改善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基础的同时,还对激发新的现代中国城市原有湿地生态社会效益,激发广大民众的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意识,起到广泛宣传修复保护城市湿地的重要推动作用;通过恢复和重新保护现代城市原有湿地,重新开发恢复城市湿地生态功能,将会更有利于提高现代城市湿地环境的水容量和湿地生态安全保护水平,有利于创造好的人居环境,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下,生态条件优良的城市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这些“美丽城市”未来的发展更有无限潜力。
城市的发展层次不仅要以经济发展水平去衡量,更重要的是生态环境的状况。营造生态环境优良、人文气息丰富的现代化宜居城市,有助于提高城市整体水平,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恢复大型工业城市区域生态系统湿地资源保护,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保持大型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独特性,实现大型城市区域生态、经济和其他人类自然社会的平衡协调发展。对于不同具体类型和情况的待恢复湿地,应该采取不同的相应恢复措施。
(1)人工引导下自然修复。被引导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是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合理的技术,利用自然的力量巧妙地生态化的恢复湿地景观建设,主张根据自然法则中空间、审美、功能、文化等的需求进行。自然修复的特点是修复时间长,修复费用少,修复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2)人工干预为主的修复。这种生态修复施工方式中所对应的修复对象,主要目的是针对已遭自然破坏或者是因施工过程受损的大型城市自然湿地的生态修复[13]。人工湿地修复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湿地需要修复时间相对较短,需要的保护投资较大,修复后的自然生态系统环境稳定性相对较差。十九届五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坚持尊重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保护湿地优先的基本原则,恢复自然资源、保护湿地。为了严格遵循我国城市保护湿地的人工恢复首先需要注意城市生态和自然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尽可能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自然资源,要以自然恢复保护为主,尽量减少恢复千年历史的原有自然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应尽量在自然的因素下进行。
(1)建立湿地生态公园项目建设与湿地生态旅游自然资源综合保护的衔接协调推进机制。根据国家规定,城市湿地包括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城市,是以环保为主的公园、科普教育与自然休闲公园。湿地公园是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生态恢复的主要途径,有符合标准的城市湿地的城市可以申请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国家公园与其他陆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它保护了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并服务于旅游、娱乐和人们生活,湿地公园的发展形式是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服务。城市生态湿地国家公园建设是党的国家有关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城市湿地国家公园既是深入实施国家城市湿地资源分类管理保护和综合管理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当前形势下分类维护和管理延伸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有效途径之一,还是一个城市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方式。所以建设城市湿地国家公园不仅是加快挽救和促进恢复我国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不平衡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发展方式,促进了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工作。而城市生态湿地国家公园的开工建设,有效地保护我国湿地城市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结构特征和各种基本功能,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湿地生物资源多样性。对于接近湿地、参观湿地和观光的市民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同时,建设新型城市天然湿地生态公园,还不仅创造了新的生态资源,优化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投资发展环境,还为加快建设新型生态社会文明和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基本环境条件。
(2)跨区综合协作联动的治理模式。保护与生态修复,对于湿地保护生态环境不止保护的是一个片区的自然义务与社会责任,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状况脆弱而言又因其地理环境位置独特,应当从国土土地空间保护总体规划及实施国土土地空间保护生态环境修复战略角度,合理布局实施湿地保护生态环境修复重点工程、营建大型特色城市湿地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策略。在完善国土土地空间规划政策背景下,基于落实提升大型城市生态湿地保护生态修复功能的总体目标,从多个区域角度着手开展具体保护工作。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湿地修复的总体特殊性要求出发,积极开展河水田园林湖草湿地生态修复保护重点工程,跨区域协作联合参与修复治理工作,共同梳理主要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共同提出生态保护修复路线[14]。应当从实现多方面多区域部门职责跨区域、多渠道治理协作、多区域目标相互耦合的部门,跨区域和综合治理相互联动的环境治理工作模式要求出发,从多要素综合归纳出生态保护修复的分类指导。“山地森林、湖泊草地”生态系统综合统一管理,是国家生态恢复工作的战略要求。这不仅仅是以前工作的叠加,而是在空间协调、系统恢复和部门联动领域的力量和综合行动的结合。
(3)城市新区开发与城市湿地生态修复协同发展。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通过新区开发实现了新一轮的发展,但新的生态和社会问题不断出现。针对城市新区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应该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湿地公园,修复受损湿地,同时兼顾城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好生态保护湿地修复与城市开发利用的关系问题[15]。将城市功能与功能建设相结合,恢复城市湿地,城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促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社会问题也会相应地得到了减少,构建起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生态环境,实现了对湿地地区的生态综合修复与大型城市的生态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湿地是城市、河流和湖泊的一部分。只有有效保护好城市中的湿地生态结构和自然生态系统、景观和湿地生物资源多样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改革、湿地修复,我们才能实现美丽中国的远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