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市经贸小学 王烟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而感受到的满足与快乐。《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势必有些畏难情绪,而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幸福感受并提升学生的幸福力始终是一线教师探索的方向。
本文以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为例,探讨指向幸福力培养的中年级阅读教学。
在课堂伊始,学生便应该主动确立本课的目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当学生的目标达成时,学生的自我需要得到满足,自然创生幸福。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其动人的故事情节激发着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在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话及其蕴含的道理,这是童话教学的难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因此,教师应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交给学生自己确立。可喜的是,学生自主将目标确立为:感受童话中语言表达的奇妙,对比阅读体会花园与巨人的变化,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丰富的短语中感受可爱的花园里景色的生机盎然,从生动的话语中感受凄凉的花园中北风、雷、霜的肆虐无情,从神奇的想象中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通过对比阅读文章,教师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学生情感的变化,他们也投入了神奇幻想的童话中。
在最终的写话环节中,教师应根据文中所提炼的“可爱的花园”“凄凉的花园”“奇特的花园”,给学生自由创生的空间,自由确定自己续编的花园是怎样的。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个同学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幸福的花园。孩子们在翠绿的青草上玩着滑滑梯,在晶莹的露珠中游泳,有的甚至爬上巨人的胡须玩起了荡秋千。只听蝴蝶仙子热情地邀请:‘谁要来空中花园做客呀?’”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学生能够将所学活学活用,“翠绿的青草”“晶莹的露珠”是丰富的短语,这样生动的话语增强了玩耍时的画面感;蝴蝶和孩子们不时地交流互动,富有神奇的想象。
“学贵有疑。”学习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不断探究最终解决问题之时,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从而创生幸福。
学生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并能运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解决自己的疑惑之处。在学习花园的变化时,童话世界奇妙的场景令学生困惑不已:为什么在同样的花园中,小鸟、花朵、桃树却造就了截然不同的场景?
一开始“小鸟们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十二棵桃树,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后来“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偶尔有一朵美丽的花从草丛中伸出头来,可是一看见那块布告牌,就马上缩回到地里睡觉去了”“桃树也忘了开花”,最后“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桃树纷纷用花朵把自己装饰起来”。
一开始有同学依据“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因为那里没有孩子们的踪迹”认为花园冷清完全是因为孩子,花园里的一切都是因为看不见孩子的踪迹才始终处于冰封状态;与此同时,这位同学还依据“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这棵树马上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认为是孩子使花园景色发生变化的,毕竟孩子触摸到的地方立刻春暖花开,没有孩子的地方还是冬天的景象。但立刻就有同学质疑:孩子一直没有发生过改变,这个花园是巨人的花园,花园的景象是由主人决定的,正是因为巨人的心态变了,巨人主动迎接孩子才使花园有了根本变化,如果巨人始终对孩子是驱赶的态度,那么孩子们只会像之前一样无法进入这个花园,因此花园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巨人变了。
同学们围绕“花园变化的原因”这一个主问题进行探讨,从文本出发寻找蛛丝马迹,进行信息、思想、情感和智慧的交流、碰撞与创生,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升了问题发现与解决的幸福力,并切实地感受到成功之后的幸福。
学习需学会举一反三,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够有所收获。通过反思,学生或许可以积累成功的经验,在未来的学习中进行运用;或许得到了一些失败的教训,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规避。当学生通过反思与调控进行了新的创造时,在收获的喜悦中自然创生幸福。
课堂学习促进学生与文本、与同伴、与教师乃至与自我之间开展多向而灵活的交往与对话,引发学生对自我的进一步思考。在抛出“此时的巨人是怎样的?”问题时,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
比如,学生首先去文本中寻找答案,不断地去揣摩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然后,学生又在小组内讨论各自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思维上的碰撞,这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最后,教师让学生上台进行展示。但教师也并不应是只看着学生展示,而应不断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所以,在小组合作环节,可以说是从学生、文本、教师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引发学生对自我的进一步思考。
在探讨巨人的形象变化时,学生先抓住第三、第四小节,通过关注巨人的语言描写“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以及动作描写“竖”、“砌”,发现此时的巨人非常冷漠、自私,他将自己与外界完全隔离,并将孩子赶出了花园,此时花园瞬间由可爱变得凄凉,无论外面如何四季轮回,巨人的花园里只有风雪肆虐,并由此轻松地理解是由于巨人的自私才使花园发生了变化。
通过品读描写巨人语言、动作的句子,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此时的巨人是怎样的”。
生1:巨人看着凄凉的花园,纳闷春天为什么没有来。生板书:纳闷。
生2:抓动词,轻轻地(走),悄悄地(抱起)。生板书:友好。
生3: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生板书:和蔼可亲。
待这一小组交流完后,座位上的同学也竞相补充。有学生说“友善”,有学生说“乐于分享”。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写在黑板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进行信息、思想、情感和智慧的交流、碰撞与创生。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内容,懂得了花园产生变化的原因是巨人,一开始自私的巨人砌起来的不仅仅是花园的围墙,更是将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的心墙;之后巨人不再自私,拆除了围墙,也拆除了与孩子们之间的心墙,打开了友谊的大门,自己也收获了美好。此时的花园是温馨的、和谐的。学生深化了学习深度,最终懂得了与人分享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教师应提升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幸福力,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地位,关注每一位学生上课的心理感受,在充满幸福感的氛围下实现语文要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中的人文关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提高了自己教学目标的实现度,更让学生获得参与感、获得感、愉悦感,从中实现幸福力的提升。
小学语文幸福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幸福力”却代表了这个时代前进的方向,为了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广大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真实地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幸福力。